Page 332 - 南平诗集:《七月的一滴露珠》
P. 332
诗评随想 . 角度
对一个热爱评诗者来说,每看到一首能打动内心的诗作
时,心中就有话要说,因为此时的思绪被眼前这一首诗调动
起来了,不吐心中不快,好坏一时会忘在脑后,这已经不重
要了,诗的情感与意境(写者的意图或写作目的)让读者或
诗评者想探求个明白,一首诗这样被诗评者用口语或直白道
出而把诗人的一些委婉、羞涩、隐蔽之情、暗示与启示……
通过再加工,公布于大群时,就是读者或诗评者与诗人心灵
的“共鸣”,也不知不觉把一首诗评论完了。这就是评诗的
过程,也会让读者或诗评者获得心情舒畅而快乐!
因为诗是诗人复杂情感的综合反映,重在代表写诗者的
情感,不是读者的。而读者又是现实社会各阶层的独立个体,
故读或评一首诗很难与诗人的情感达到天衣无缝的境界,完
全吻合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表现,若想这样,只有诗人自己打
破传统观念,拿起“自评”的笔走向诗评道路,才可能达到
这一境界。但是此时,对读者或诗评者来说,也许又有不同
的看法,他们结合了自己的社会层次与人生经历……加入其
中,这种诗人与读者或诗评者各自不同的观点与析诗的异常
就是诗评中的“角度”。如何解决呢?笔者认为还是求同存
异为妥,如治病一样,采取“同病异治”的原则,只要是惩
恶扬善,弘扬正气,就达到了写与评的目的,达到了诗学文
学的最终目标。不管个人的对与否,只要诗作的或诗评的思
想不局限在个人得失当中,尽善尽美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
谐、美好……发展起到引导或促进作用就是崇高的,值得肯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