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 - 赖辉散文集《客家血型》
P. 39
除草,收割样样全村第一,既快又好。成为勤劳上进,善良正
直的共产党员楷模,几乎年年是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工作者,
奖状挂满一墙壁 .
80 年代初,改革开放春风轻拂,同样刮到赣江源头。母亲
开了一家杂货店和饭店,当时叫吴村饭店,是吴村大队最早也
是唯一的饭店。母亲虽然高小毕业,平时勤劳沉默,可是在为
人处世方面深得精髓。在当地人缘好,讲话幽默风趣得体,讲
道理知人生。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主要客户是乡里领导,大队
干部还有南北往来的客商,什么捉蛇收油的,收香菇特产的,
买菜的,刮松油砍竹子的。当时的吴村饭店,又有餐饮又有住宿。
那时我正好小学毕业。而后我们兄弟姐妹四人的学费生活费,
主要经济来源于母亲经营饭店的收入,其次是父亲微薄的村干
部工资。(后来村委会欠我父亲的工资和村委会招待干部欠的
餐费就用吴村饭店的土地抵押给我们家,90 年代初时值 2 万元
是个大数字。)
母亲非常聪明好学,能干。制衣,烹饪都是自学的,一边
学习一边虚心求教。书上看不懂的地方和不认的字就请教我们
兄妹,母亲这些优秀的品质深深地植入我们四兄妹的灵魂中。
母亲平时孝敬长辈,爱护子女晚辈,在村里或是在亲戚当中,
母亲往往就是雪中送炭之人,久旱送甘露之人。母亲,一位像
男人一样的女人,顶起我们的全家,支撑起赣江源头吴村这片
天空。这绝不是瞎编,这确实是一位山村妇女,妇女主任,共
产党员——我的母亲所做的平凡的小事和琐事。
90 年代底,父亲去世了,人财两空,负债累累。妹刚成家,
大弟还未成家,小弟正上高中。当时在老家真的无生存之出路,
于是母亲带着仅有的 300 元南下深圳,踏上打工的行列,时年
母亲 47 岁。母亲来深圳后加入钟点工,保姆的行业。母亲用勤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