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9 - 赖辉诗集《灵魂,在中国大地穿越》
P. 199
它贯穿于一首诗词的始终。诗词创作的最初目的,就是用来表
“情”的。无论诗词创作的风格,或婉约、或豪放,却独独少
不了一个“情”字。一首情感充沛的诗词,才能和读者达成共鸣。
记住,和读者达成共鸣的是贯穿诗词始终的“情”,只此一途。
主观直接,以“有我”之境直接喧 哗,以情御文,一泻
如注;或客观含蓄,以“无我”之境隐诲蕴含,寓情于景,情
景交融(景语即情语)。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格律,是诗词的乐谱。在古代,诗词是用来歌唱的,不同
的词牌,不同的唱法,所以必须遵循诗词的平仄格律来创作。
唐朝以前,古体诗创作极为盛行。有歌、行、吟三种载体,平
仄不太讲究,押韵比较宽泛,对创作思维的束缚很小。慢慢兴
起了近体诗,如绝句、律诗,其创作必须遵循其平仄格律,包
括宋代兴起的词牌,就这样一直延续到现在,以至于现代很多
人反对依格律创作诗词。毕竟格律诗词的创作难度很高,对思
维发散的束缚很大,影响了创作自由。现在比较认可的规则是
只要标注律、绝、词牌的,就必须按格律创作,若有好句,也
可宽泛对待。汪国真的《热爱生命》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
既然选择了远方 / 便只顾风雨兼程 /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 既
然钟情于玫瑰 /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
风冷雨 /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 我不去想
未来是平坦 / 还是泥泞 / 只要热爱生命一切 / 都在意料之中
文字是诗的元素,是诗歌的载体。诗歌的优劣与否,取决
于文字所组合构建的意想世界,亦即是意境。一般来说,一首
好的诗歌必定会是格调高雅,韵律谐和,用词考究,苏东坡的
名作《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如涓涓流水,浅显易懂,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