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 - 余后臣诗集《在哪里》
P. 8

也在咀嚼爱情的苦涩。在爱情被看作是一种消费品的当下,几
             乎所有的人,都以游戏的姿态出现在爱情现场的时候,余后臣
             却依然用诗歌执拗地守望着爱情的真谛,将爱情化蝶成为一首

             首优雅的抒情。余后臣是一个“爱情原教旨主义者”,他以宗
             教般的虔诚,相信世界上永远存在似乎早已被世人鄙薄,被诗
             歌遗忘了的的爱情。他的诗能够穿越现代人情感的丛林地带,
             揭示人性之美、仁爱之真、友善之纯,使诗歌的韵味散发出奇
             异的芬芳。
                 布罗茨基说:“诗歌是对记忆的表达。”诗歌应该回到内心。

             爱情的记忆与内心有着如此紧密的关系,温暖、冷漠、亲和;
             一朵花、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内心的情感只要一踏上记忆
             的土地,现实就显得十分不可靠。在余后臣的诗行里,灵魂真
             的会迸出肉体的躯壳,内在的移情把“我”投射向超越自身的

             另一个“自我”,这个“自我”孓然一身,却洋溢着光芒四射
             的爱意,所爱之物在这种绝对的孤独之中,上升为理想化的终
             极价值——爱神圣、爱自然、爱人生、爱女人。
                 越是在虚情假意的时代,越是在物欲横流的当下,人们对
             爱的书写越是充满着矫情与伪饰,充满着伪浪漫主义的呻吟与
             诉说。这就使得我们不仅无法通过爱情叙写探究人性深处的真

             实与丰富,反而连爱情本身也变得值得怀疑了。然而,余后臣
             的爱情诗,却依然感情强烈而且真诚,绝没有“为赋新词强说愁”
             的半点虚假成分。但是,他却有一股男诗人少有的柔情,感情
             细腻而委婉。余后臣的身上洋溢着温暖的轻柔之情,诗人丰富

             的情感之中带着一股不可抵抗的“媚”。所以他的诗歌大多具
             有柔情美、纯真美、忧郁美等特点。
                 把爱情交给诗,就是让爱情获得不死的自由。在余后臣的
             爱情诗中,温热柔软的记忆是永恒的,瞬间之于生命不再是一


                8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