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态批评视角下的乔欣草原诗歌研究 |
|
|
作者:朱林国 来源:本站 责编:周占林 日期:13-05-20 16:49:43 点击: |
|
值得注意的是,乔欣的诗歌在对草原的自然抒怀中,尤为难能可贵地秉持着对草原和谐健美的生态关怀,以及弘扬草原文化的积极思考。
而中外文学史中,以自然为对象进行书写的优秀作品有很多。在对自然的书写中,美国著名作家亨利?戴维?梭罗以《瓦尔登湖》、《湖滨散记》等作品表现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然破坏行为的讽刺与批判,揭示一种“在自然中在场的生命体验”;①美国环境保护主义的倡导者奥多尔?利奥波德的《沙郡年记》以自己对现代化过程中自然环境被破坏而出现危机的认识来呼吁人们努力保护资源、环境,去发现自然的美,感知自然的美的存在,使得人与自然关系更加和谐、融洽。美国的生态诗人加里?斯奈德则以自己切身的环境保护体验和实践活动为基础,借以他所创作的生态诗歌作品《龟岛》(Turtle Island)、《土地家园》(Earth House Hold)等来对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诗意地呈现,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的层面传递着他对环境主题的哲学思考。诗人于坚的《避雨之树》、《作品111号》等诗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的抒发,以及姜戎的《狼图腾》中对草原文化和维护草原生态平衡重要性的表现,都是作家对大自然生态存在的理性深邃的思考与真挚的表达。海德格尔曾说过:“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②在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上,乔欣的诗歌也同样以自己对草原钟爱的方式建构着一种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相处的审美情境和诗意对话。在《草原,说不尽的情节》这首诗里,乔欣的眼光是灵敏、活泛的:
草原有诉说不尽的情节
在大雁的身影遮挡下才是草原
诗人一开篇就营造出草原独有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之中要有大雁的身影与草原相应,上与下的空间感便油然而生。乔欣对空间感的把握是和他对草原生态链谐和存在的诗意的思考指向紧密相连,这种紧密的联系是诗人将草原生态的安宁与辽阔、静美与动感的意境美呈现出来的核心因素。除此之外,这个诗意的空间存在也为诗人眼中的羊群、牛群、小马驹和奔腾的骏马的生命活力和生存感悟提供了存在的环境场。正如诗人笔下所书写的:觅食的羊群懂得草原的兴衰,吃草的牛群懂得回家的路。也正是乔欣对草原环境的体悟和热爱,使得他和笔下的生命体之间产生了浓厚的情感,情到最深处往往是细致入微的思考、感怀和升华,亦如诗人所写:
草原奔腾的骏马
翻动的片片波浪
草场与草场间 像弹奏
在大地上的琴键
冬营地 夏营地
起落移动的毡包
飘出的长歌笑语
似草原金曲从这里鸣响
——《草原,说不尽的情节》
骏马驰骋的草原,经由诗人巧妙地捕捉、通感地想象、诗意地书写之后,幻化为琴键拨弄而出的草原金曲鼓漾人心,无法言表的喜悦和舒适的优美情怀便在这流动的情境之间淋漓呈现。这正是诗人对草原静态美与动态美相融合的生态审美思维的诗意呈现,同时也是诗人智慧化地将自然之境与诗人心灵之境和谐相融的理想关怀。乔欣的诗性思考紧密地链结着草原生态美与个人情愫诗绪的敏锐琴弦,彼此互有关照影响,相融一体。在他的诗歌中,草原的文化蕴涵、审美指向始终营养滋润着乔欣的情感世界,它们带给诗人最直接的受益就是那种健康的审美姿态和塑造 | |
|
|
|
|
|
| |
相关链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