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美的结晶 ——读王妍丁诗集《手挽手的温暖》 晓雪
我第一次见到王妍丁,是1998年在海南三亚第四届国际诗人笔会上。她素雅不俗的穿着,亲切迷人的微笑,在天涯海角的沙滩上,在蓝天碧海之间,如玉树临风,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最近读到她的诗集打印稿:《手挽手的温暖》。我感到真是诗如其人。她读过戏剧,当过记者、编辑,喜欢美术,善于朗诵,精于摄影,但更钟情于诗歌。她广泛的兴趣,多方面的修养,她的气质,她的魅力,这一切似乎都是服务于诗,为诗准备的,都集中体现在她的诗集之中。 “海浪 带着畅想拥过来/把我轻轻地托上蓝天/海浪 带着柔情漫过来/把我缓缓地送入梦幻/在大海与蓝天之间/我是自由的精灵/我红色的长裙在浪花里旋转/长长的海岸都燃起了火焰/我的心也随之飞旋/青春和生命在火光里涅槃”“爱的宗教让所有的时间死去/只有信仰的白鸽吟唱优美的歌谣/在泛着金光的大海上飞翔/把所有的记忆 所有的回望/都装入古老的城堡/只有爱情和太阳/在我的头顶上高悬”(《海之恋》) 这就是青年女诗人王妍丁——“大海与蓝天之间”,一个“自由的精灵”。“只有爱情和太阳”,在她的“头顶上高悬”。 诗的王国是由情感、想像、幻想和爱建立起来的。这里,最重要的是爱。诺瓦利斯说:“上帝就是爱、、、、、、爱的理论是最高的科学。”斯勒格尔说:“只有通过爱,通过爱的意识,人才成其为人。”诗不过是诗人的心灵所具有的表现方式,是充盈于诗人心灵中的爱的倾吐、爱的喷薄、爱的自由。诗人的任务就在于:以自己的诗意的力量,以自己独特的创造,让爱广被 世界。 爱和美是分不开的,美从爱而来,爱因美而生。王妍丁善于用爱的眼睛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美,又用美的情思来抒发和表达她的爱。她的诗是爱与美的结晶。 因为爱,她才写诗;她的诗,写她的爱。她爱生活,爱自然,爱亲人,爱朋友,爱过早去世的父母,爱失去双亲后关爱她成长的哥哥,也爱那个“城里的垃圾/被他掏成了金子”的“背上背着房子的/小个子农民”,爱“相互搀扶着在阳光下缓缓移动/移动在木椅上闭目养神/所有人生的风暴都从记忆里淡去/用全部神魂享受冬天的安祥”的那对“耄耋夫妇”,所以这一切都变成她心灵深处自然流淌出来的诗句,变成清新、纯净、朴素、明丽而耐人寻味的诗篇:“远方 总是令人神往/远方 也总是令人惆怅/远方 永远是个谜/因为爱情曾在远方发生/又永远在远方潜藏/远方是澄明而缱绻的春水/总在我企盼的双眸里荡漾/远方是落木萧萧的秋风/让人在无眠的夜半吹奏月光/春也思念 秋也思念/远方 是华灯初上的夜晚/过街桥上如火如荼的亲吻/远方 是用火焰交谈的季节/我和枫树一起在那里燃烧/生也陶醉 死也陶醉”(《远方》)。 爱情是人类最热烈、最真挚、最美妙、最深沉、最自然而又丰富、最单纯而又复杂的感情。歌德说:“这世界要是没有爱情,它在我们心中还会有什么意义!这就如同一盏没有亮光的走马灯。”莎士比亚说:“爱情是这样充满了意象,在一切事物中是最富于幻想的”。杰克 伦敦甚至说:“爱情是生活的升华,生活的绝顶”,“是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目的”。“只有爱情和太阳”在她“头顶上高悬”的王妍丁,在她的这部处女作诗集中,写得最好、最美、最动人心弦、最精彩绝妙的也正是爱情诗。 古今中外有多少杰出诗人写过数以千计的精妙动人的爱情诗,但王妍丁从她独有的个性感受和独到的深切体会出发,仍能别开生面、独出心裁地、多方面多角度地表现出她刻骨铭心的爱情,她对至真至美的爱的渴望和她对“白头到老”的爱情理想境界的追求。 “有时我真想祈求上帝/把我化为水吧/让你每天饮我/把我化作风吧/让我每天都能吻到你的额头/或者干脆化成一扇门/每天守在你疲惫的路上/不等你扣我就轻轻地开了”(《情到深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