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网 >> 中诗报道 >>

诗人芒克:诗人并没有被时代所抛弃


作者:  来源:新华网  责编:周占林  日期:09-08-09 20:38:00  点击:


   日前出现在青海湖国际诗歌节上的芒克已经头发花白。乍看起来,人们很难将眼前这个温和的中年人与31年前那首犀利的诗——《天空》联系起来。当时,作为“新诗潮”领军人物之一的芒克在这首诗中写道:“太阳升起来/天空血淋淋的/犹如一块盾牌”。他同北岛创办的杂志《今天》,也因为推出杨炼、顾城、舒婷、严力等一大批朦胧诗人而闻名。

    现年58岁的芒克,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诗歌创作。当时,他在白洋淀插队期间受到西方文艺思潮,特别是美国“垮掉的一代”的影响,开始“疯狂地阅读西方译著”。

    芒克开始创作诗歌,是因为“写诗是最简单的表达方式,只需要一张纸、一支笔”。从1971年开始,他陆续写下《阳光中的向日葵》《没有时间的时间》等中国诗坛的佳作。

    此后的十多年里,芒克的作品被翻译成各种文字,应邀参加各种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但他写诗的激情却在上世纪90年代之后衰退,直到2000年重新拾起。2004年,他开始转向绘画,“诗歌是我的一种兴趣和爱好,而画画则是我的一种谋生手段”。

    芒克坦言,在过去三十多年中,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影响了包括他本人在内的中国诗人们的创作。“写诗是一个非常独立甚至孤独的工作,而在现今物质化的时代,人们谈的都是很实际的东西,这很难让人静下心来。”

    他说,现在的诗人们更加偏重社会化,但各种写作方式都能够并存。在“新诗潮”后,中国陆续出现了知识分子写作诗群、网络诗人、民间写作、第三条道路写作、中间代、“70后”等各种诗歌流派,芒克对这些不同的表达风格给予了充分的包容:“诗歌是一种很个人化风格的创作,广泛了解其他类型,对于诗人了解自己的位置是有好处的。”

    虽然日趋物质化的人类精神世界令芒克担忧,但他对中国诗歌的发展前景保持乐观。“我们那个时代,写诗的人数量很少。而现在,诗歌创作的群体很大。而且,文化和精神上喜欢诗歌的人还是不少的,诗人并没有被时代所抛弃。”

    时至今日,芒克特立独行的风格并未泯灭。“同写诗一样,我不会在绘画中预先设置一个立场和想法,而是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我不愿成为诗匠,也不愿成为画匠。”(记者宫一栋、王大千)



分享到:
 

上一篇:第二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高峰论坛在青海会议中心举行

 下一篇:第二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金藏羚羊奖”得主胡安·赫尔曼作品选
  相关链接
第二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金藏羚羊奖”得主胡安·赫尔       2009-08-09
国际诗歌墙8日揭幕 青海湖畔诞生世界第一面诗歌墙       2009-08-09
诗歌节:面对昌耀先生的缅怀和凭吊       2009-08-09
“金藏羚羊国际诗歌奖”颁奖仪式8日在青海湖举行       2009-08-09
金藏羚羊诗歌奖得主胡安·赫尔曼致辞答谢       2009-08-09


© 2004-2015 中诗集团 ®中诗
主管: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京ICP备1202409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801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