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诗歌网 >> 中国诗人 >> 柳忠秧 >>

中国文学史难得、世界文学史罕见的史诗《岭南歌》——评柳忠秧的长篇史诗《岭南歌》


作者:熊国华  来源:凤凰网  责编:周占林  日期:12-12-12 12:13:37  点击:


非凡的史才识见,几乎句句有典故、字字有来历。其内容还涉及岭南的天文地理、山川形胜、风土人情、经济物产、政治军事、科学技术、宗教哲学、文学艺术、教育体育、城市建设、商业贸易,等等,可说是包罗万象。作者对岭南的历史人物进行了地毯式搜索,不仅描写了帝王将相等叱咤风云的人物,也写了一些不太为常人所知学术人物。如汉代的“三陈氏”陈钦、陈元、陈坚,“大宗三陈氏:《陈氏春秋》传经学,鸿儒帝师饱学渊。《左氏训诂》博士首,继往开来大德堪”。陈钦是西汉与刘歆大致齐名的古文经学家,著有《陈氏春秋》一书,是王莽的经学老师。其子陈元不仅为《左传》著书立说,而且在朝廷与今文经学家范升进行激烈的辩论,争取《左传》立于官学,设置《左传》博士,为传播《左传》并确立其学术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陈元之子陈坚,也继承家学,善于文辞。“三陈氏”祖孙三代学问相传,成为当时全国一流的大学问家,在蛮夷之地的苍梧耸立了一座学术高峰。至于番禺的邓世昌、梅州的黄遵宪、南海的康有为、新会的梁启超、中山的孙中山,作者更是如数家珍。还有“杨仙逸一飞冲天,航空之父真奇志”、“‘广东十虎’血战九州,威震南北”、“ 钟惠澜屡克瘟神,悬壶济世救万众”……对岭南比较重要的历史人物几乎一网打尽。该诗属于宏大叙事,却无一般长诗的空泛之嫌,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一桩桩悲壮的历史事件,还有岭南瑰丽奇特的自然风光、山水景物,像坚实的柱梁砖瓦支撑了《岭南歌》宏大的史诗结构,可谓体大而思精。如此重大的题材,如此巨大的涵盖量,突破了古人登高登楼的一己抒怀,二京三都的地域局限,即使从中国文学史的高度看,也是非常难得的。一首诗写了130多位历史人物,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作者为珠江文化流域区撰写了长篇史诗,在全国开风气之先,颠覆了长期以来对岭南文化的传统歧视与偏见,让人耳目一新,大大增强了广东人民的文化自信。
  (二)大气势
  《岭南歌》的大题材需要大气势才能驾驭贯通。既为“歌”,开头几句极为重要,起到
  一个“定调”的作用。“岭南大派,南天雄脉;万里云动,春潮澎湃”,开篇即不同凡响,气势豪雄,意境高远,为整首诗奠定了一个豪放雄壮的基调。接下来便如高屋建瓴,势如破竹,下笔有神,一气呵成。其气势贯通全诗,起伏跌宕,由合到分,又由分到合,形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绕梁三日,不绝于耳。古人所说的“文以气为主”[2]、“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3],用来评价《岭南歌》也是非常合适的。著名作家陈世旭指出:“柳忠秧显然不屑于雨打芭蕉落闲庭式的吟风弄月,浅斟低唱。其诗刚健豪放,气势澎湃,如波翻浪滚。笔力千钧,上下千年,纵横万里,洋洋洒洒,蔚为大观。多情与奇诡交相辉映,厚重与性灵兼收并蓄,读之荡气回肠。”[4]无独有偶,著名学者李遇春也指出:“诗人追求的大气,是一种雄直刚健之气。‘雄’是质,是神,而‘大’是形,是貌;形神兼备,有雄乃大,故全诗骨气端翔,诵之有金石声。这种雄大之气流贯于全诗的字里行间,气势逼人……《岭南歌》及其作者堪称‘气盛者’,故能驾驭上下千年、纵横万里的风流人物于笔端,举重若轻。”[5]这些评论都指出了《岭南歌》的气势对题材内容的统摄贯通作用。短诗一气贯通易,长诗一气贯通难。应当强调的是,这种“气”来自于诗人本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同时具有作者的个性、禀赋和才气
9 7 3 1 2 3 4 5 6 4 8 :

上一篇:柳忠秧:一个人的诗文学之梦

 下一篇:无
  相关链接
柳忠秧:一个人的诗文学之梦     野牛  2012-06-11
世无孤品柳忠秧       2012-05-16
七古•怀甫亭前伤杜圣•人间春来已无诗     柳忠秧  2012-04-18
天下江山黄鹤楼     柳忠秧  2012-02-21
神 龙 诗 章     柳忠秧  2012-02-03


Copyright ©  2004-2012 中诗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管: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京ICP备12024093号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