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域名:www.yzs.com
  首页 >> 中国诗歌网 >> 驻站名家 >> 随 笔 集 >> 洪烛 >>

海宁潮


作者:洪烛  来源:中国诗歌学会  责编:周占林  日期:06-04-24 12:00:31  点击:


    苏东坡担任杭州通判,多次来海宁,除了观潮,还有公务:督役开河。他在盐官镇西南门内的庆善寺烧香祈祷:“古邑居民半海涛,师来构筑便能高。千金用尽身无事,坐看香烟绕白毫。”他对海宁潮大加赞美:“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历代帝王中,乾隆跟海宁潮结有不解之缘。乾隆六下江南,四驻海宁,而且都是住在海宁“一门三阁老,六部五尚书”的陈家。有人传说乾隆本是海宁陈阁老的儿子,刚出生后便被雍正以女易男玩了个“掉包计”。其实乾隆来海宁,更多的是关心堤防,总要视察绕城古塘,或登观潮楼检阅水师。他看到江潮凶猛,是个隐患,不惜动用国库,调拨财物,下旨在海宁建筑全长六千余丈的鱼鳞石塘——一座与万里长城并称的伟大工程。

    1916年9月15,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以及蒋介石等人,自上海来海宁观潮。钱江潮使他联想到革命洪流:“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后来人还亲笔书写“猛进如潮”四字,题赠海宁。

    相比而言,浪漫的诗人徐志摩在观潮时,依然是缠绵悱恻。他本是海宁硖石人,曾邀约胡知、陶行知、汪精卫等人来盐官看潮。也就是那一天,志摩发现有位佳人在水一方,便写下著名的《海韵》一诗:“女郎,回家吧,女郎!……海潮吞没了沙滩……沙滩再不见女郎!

    1957年9月11(农历八月十八),毛泽东来海宁观潮。“在塔东面,当时主要考虑八月十八观潮日人多,毛主席来观潮,群众要争看主席,这就无法观潮了。所以选择了镇郊位置。”这是一次秘密的看潮行动,长达36年后才由1993103《文汇报》首次报道。后来公开的还有毛泽东的七绝《观潮》诗:“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海宁潮又一次涨起来了。海宁潮一次又一次涨起来了。它总是那么准时。像跟谁约好了似的。它气势浩荡地来赴约,摆开壮阔的阵容。今天,谁在约会潮水呢?

    它见多了一张张陌生或熟悉的面孔,其中,有没有它要找的人?

    哦,潮水在搬家!理想的家园,是岸。所以它总是在投奔不属于它的地方。海岸线有多长,潮水,就有多长。每天都编织的花边新闻,有人相信,有人不相信;重遍了一遍又一遍,变成了真的……瞧,它来了,期待着在你的嘴唇上靠岸。

    我等待着今天的潮水。潮水,知道有人——在等它吗?

    它并不因为别人的守望,而变得快点或慢点。

    去海宁,眼不得多带一双眼睛。为了看潮。光用自己的眼睛看还不够。我还希望借助别人的眼睛,看潮。看无数人看过的海宁潮。那就等于:我在同一天里,看到了无数次的海宁潮……

花开、花落。日出、日落。潮涨、潮落。终归会体现在人身上:人来、人往。看不够啊,真的看不够。

 

 

9 7 3 1 2 4 8 :

上一篇:《诗经》里的那条河

 下一篇:印象派的草原
  相关链接
整夜里想的都是你那张脸啊(组诗)     洪烛  2009-02-20
雕刻自己     洪烛  2008-11-25
祥云浮雕     洪烛  2008-11-25
唐诗引路,寻找李白(长诗)(上)     洪烛  2008-01-06
洪烛随想录:一个人的史诗     洪烛  2007-11-13


Copyright © 2004-2009 中国诗歌学会4.0 All Rights Reserved 香港六个彩开奖结果
备案编号:京ICP备05005759号  联系站长
地址:北京雍和宫大街戏楼胡同1号 邮编:100007,电话:086-010-6407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