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域名:www.yzs.com
  首页 >> 中国诗歌网 >> 《中国诗歌》 >> 第十一期 >> 文论随笔 >>

赵福治:在色彩的舒展间感受生命的裂变


作者:赵福治  来源:《中国诗歌》  责编:凯华、杨国胜 、写生、感动太行  日期:06-02-13 09:23:50  点击:


在色彩的舒展间感受生命的裂变
   
——旅美艺术大师李洪涛先生油画“冰心在融化”应征同体诗(初选作品)综述

文/赵福治


     自然中,人的生命,万物的生命,宇宙的生命,都是相连相通相融的。生命吞吐万物,也包藏宇宙。生命无处不在,不管是潜在还是人类赋予的,生命只有被“无形的灵气” 唤醒,才能由称之为真正的生命,而人类更是如此。
     人和自然、宇宙潜在、和谐相处的是一种心灵的空间,“心灵的飞升”使我们人类的灵气得以体现和外显,恢复这一空间使“心灵飞升”一直是牵动每个艺术家精神和灵魂追求的最终理想。有着“中国海岸的梵高”( 现任德国路德维希国际艺术论坛主任、德国路德维希博物馆馆长沃 .贝克教授语)之称的旅美艺术大师李洪涛先生的作品在这 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正如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俞伟超教授所说的那样,他的画是“生命的激情,热血的沸腾”。
     鄙人第一次看到李洪涛先生的画是一幅画名为“冰心在融化”的作品,那是在去年11月美国《常青藤》诗刊论坛上举办的以油画“冰心在融化”为命题的同体诗征文活动上看到的。第一眼看到画面时,首先感觉到那是一股来自生命的气息在升腾,而后这种气息转为一种“深深的呼唤”,将体内“冰冷”的部分一点点唤醒和击活。整幅画面黑色铺底,橙色、雪白、湖兰、咖啡、群青、浅黄、翠绿一层层色彩变化第次渐进,既有中国国画的细腻传神,也具西方油画的写意挥洒和厚重,整幅画面和谐自然,灵性跳跃,蕴藏着一种生命的焰火和无尽的可能感染着你、推动着你与画的融合,但又无法完全介入和企及,与其说是一幅画不如说是向你洞开了一扇通往“心灵飞升”空间的窗户,使人心跳不觉中为之震撼,宛如在感受宗教的洗礼。这从本次应征活动脱颖而出的初选诗歌作品中就能窥出:
    “大师的言语/透亮/久不见寒冷的阴影/用群青翠绿湖兰与鹅黄/垒成季节的河流……仿佛马蒂斯的睡莲/深入大地黑夜的心脏/天空泛着忧郁/一种毒/深入骨髓。 /旅人啊/我/那颤栗的生命比春草惨绿/犹如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朵朵开在冰之废墟 /何时/我将揽你入怀”——诗人舒白用白描的语言起笔,把画面当成“透亮的语言”聆听,把色彩想象成“季节的河流”,并在聆听与河流之间,把“季节的印象”拉远;在接下来的叙述中:但“我”依旧无法看见“你”,当“春草惨绿”般的生命“颤栗”,“我” 何时能将“冰之废墟”的朵朵“恶之花”揽入怀中……理性思想的融入,反映出诗者又似把自己体验到的感悟,努力尝试地告诉读者,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读者主动进入画面满足感官需求的兴趣。
   “ 不是所有的色彩/都弥漫在生命的低处/循着往事/浓缩了一季的记忆/来自思想的班驳/和一种触动的存在。分开错落的激情/日月星辰/在心境中渐次读懂/这一刻/指向是时间最好的表述/那些跳动的火焰/滴落的斑斓/显然跟眼前的融化/和目光有关”——意领是作为诗人的必备条件,神会是诗人化注文字之外意想的驾驭。诗人赵福治从意识着笔,牵动缕缕轮回的思绪,在画面的不远不近处关注画面所要表达的蕴涵,张力的氛围和着心跳的叹息自始自终笼罩着全诗的段节,给读者留下了无尽可能的阅读空间。
      离开的《冰心在融化》意象切入别致可人,他这样理解画面:“其实/你一直站在不远处/不停地和冬说话”,即使,“寒气逼人/再冷下去/就成冰天雪地”,“你”看到的花草兀自盛开/傲然这个冬,那么,“就让冰雪覆盖/递给我/一个洁白的世界 ”,然后,“我”摒弃杂念/洗净/尘埃,为了,冰心在融化/赶去/唤醒下一个春天。作品婉转中透出明快,抒情中糅合思考,是我看过的离开先生作品中最有力度的一首。
“那个还在万里之遥的窗前/静静地用一片心安排季节的人/已经想象出来/ 他的喊 /正像燕子一样飞回故乡的房檐”——在冬天的深处,目睹一幅画,诗人王天迅听见晶莹中的声响,萌芽了一片“小小的世界”;渐渐清新的词语“钻出瞳仁”,感染了“他”正在行走在画面里的眼睛 ,这一刻,诗人的感受似乎与画的作者无关,而是与作者的投入有关,令我们不禁反问:到底是什么样的画让诗者抛弃了画画的本人,而进入到画中,同时也生发我们的好奇。这是王天迅作品的机巧过人之处。
“抛弃那些挂满冰凌的长短句子……所有的心按捺不住初绽的飘红……似乎有鸟鸣一脉一脉地醒来/有脚步声踏开滴水的门扉/我们这些带着灵光的子民 / 正用一个夜晚的时间/迎接和传递 /孕育着硕大幸福与柔情的春天 ”——看着“冰心在融化”的画面,诗人李晓泉的内心就像是一座春天的花园,映衬着微笑、歌唱,和不断抽出水灵灵的色泽,亮丽的马匹在他“内心的冬夜”出发 ,带着“月亮恪守的清辉”,和血液酝酿成的甘醇琼浆,在诗中的“今夜”出发,作品立意深邃高昂,令人振奋。
陌生意象在诗歌创作中的运用一向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诗坛知名诗人蔡 宁先生对此可谓深有体会和炉火纯青:“语言抑或难以启齿/肢体的表达也是一种方式/右手/姆指与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握出雨后的彩虹/第六根指头从彩虹里伸出。左手,握出色彩的感情/ 轻轻颤动内心的调色版 / 指尖悄悄萌动早春二月……十指连心呀……春的气息心尖上,坚冰开始滴滴嗒嗒的向并不陌生的远方发出歌声”——这样地用指头的意象诠释对“冰心在融化”画面和理解,使在我们扼腕惊叹之于,更赞其老辣。
 “是 ,或者不是/颜色,黑白,高低/在这里暗暗穿梭 /生命细碎,一窝草,一支花或一潭水/相互游动。翠黄是诗人小心放下的一盘自制沙拉/不要说绿/它长得细小,嫩语丫丫/而兰是天空放下的平静/万物躲在里面,呼吸萌动”。 诗人肖建新对画面的感觉超前而纯粹,诗行的宁静中没有“冰的痕迹”, 他似乎已看到了春天的到来,细心地寻找悄悄滋润着土地的“墨”,于矜持的描述中把自己萌发的语词铺展开来,给人一种岁月的安逸和超脱。
“终于无法坚守冰雪封闭的栅栏/终于无法躲避温暖给予的震撼/终于无法漠视春天涂抹的色彩/终于无法拒绝心灵对心灵的呼唤”——作者刘功业无疑是被画面强烈地感染了,以《爱你一万年》为题诉说自己的感受:“冰心正在融化 歌声不会遥远/喧哗的浪涛掠过我久久伫立的海岸/花朵漫漶开放 /草色清浅浓淡/叮咚的溪流悄悄透露你无声的语言……”感情真挚,语言欢快如“融化的水”忘我地流淌。
“你小心翼翼打开寂静的天空/你让冰山从沉睡中醒来/你作为一个真正的倾听者/从不轻易抚动命运的琴弦……总是在每一个黄昏的尽头/你亲手收起岁月的青烟……不管前程是否真的曲折离奇/而你却很少走进隔壁的房间/你只是让清凉的晨风轻轻吹过/你打开天窗就看到飘浮的冰山”——诗人焱冰的作品题目如同其名,一首《你让冰山从沉睡中醒来》内在节奏把握准确,叙述到位,如一曲直抒胸怀的歌唱响在耳旁,给我们以明天的希望。
“酷热已去,鸟也远走高飞,青绿飘为灰黄”。诗分两节,诗人严家威前一节从另一个角度思索“冰心在融化”的过程,前一节为后一节铺垫,衬托后一节:“你来了/感觉得到的/你那柔柔的裙/暖融融地飘来飘去”, 裸露了诗者的感受。    
“一叶寒风/在冬的尾部/抖落最后几片羽毛/沉睡多时的春日/惊动了/春的气息/挤碎了晶亮的冰棱/打开托付一冬的包裹/赤橙黄绿青蓝紫的温暖/撒开了苏醒的春天”——晓曲情感饱满,从一枚叶子着手,于从容中描绘他在画中看到的《苏醒的春天》,在渐次铺展的思绪中,在色彩的温暖撒开苏醒的春天。
     诗人许礼荣则是站在季节的的门檐观察,于是画面“在一个季节的深处坚硬起来/背叛着另一个季节/以特有的方式/辞别过去一扇冰封的门”,于是“日子如水/从一片叶子上/从一树枝干上滴落”,而原野上流淌的冷血,隐隐疼痛地骨头在一片风景里定格成诗行。
     “蓝孔雀抖动每一根羽毛/风/现出她的原形/在洁净的空气里融化/一丝冰凉/浸入舒张的肺叶。梦开始萌发/杜鹃花/羞涩地眯着失眠的眼睛/无数的雪飘落下来/牵着兰花手/静静等待”——空灵部落的作品一向以灵动见长,这次应征的作品也不例外,他把画面暗喻成一只“蓝色的孔雀”,只有“风”的吹拂才能带来“梦的萌发”,当手合拢成“兰花”之状,让诗人与我们一起等待“融化”的到来——静静地,在“洁净的空气里”,在诗者营造的“诗中的空间”里。
     “思想的气流破土而出 / 冲开坚硬的桎梏 / 抵达每一声呼吸”,“冰的心脏被季节瓦解 / 斑斓四溅的色彩”,会是谁的血?“渗入根,流淌到叶子上面 / 唤醒沉睡的泥土和岩石”—— 诗人李丹平在作品中注重了意识形态上的挖掘,内在气势的构造也加深了诗歌的感染力。
      平静的表述有时能给阅读者以很好接受的状态,聂书专的应征作品就有这样的特色:“我知道冰雪沉积迟早要到来 / 你过早地疲惫了 / 长着羽毛却不能飞翔。在冬天的尽头 / 带伤的鹿儿舔着雪水 / 原野宁静 / 花草经过洗礼。太阳反复练习着落脚的地方 / 这一回落在你的心里。大地骚动 / 我听见涓涓流水合着内心的琴弦”——他的作品就像一泓流淌的水,随着平静流进我们的心里。
     “如此 / 我会想象到梦幻的触须 / 它幽蓝的渊底 / 我听见一种柔软的 / 声音 / 生命底层的呼吸 / 一切 / 充满着静谧之中的纯美 / 它们就在我们的身旁 / 唱一首谣曲 / 它们舞动 / 鹅黄的丝绸展开 / 它们静止下来的时候 / 这个世界 / 或者 / 世界之中的纯粹之物 / 一起向着天空打开了它们的心扉 / 冰心在融化 / 万物欣欣向荣”—— 晓波的这首诗从想象“梦幻的触须”拉开,从“生命底层的呼吸”深入画面,揭示“世界的实质”,于自然的叙述中溶入一种靠近世界万物的美感,向我们展示世界的美好和生机,看着他的诗,使人不由得发出“世界是真美好啊”、“生命是真美好啊”的感慨。
      “远远的 / 凝望了整个冬天 / 不至我的温暖 / 让你心软 / 今天 / 我该为春天陶醉还是和你一起 / 心碎”——兰江则把站在一定理性的高度使画面在视野里逐一放大,先在头一首把“感觉”交付给读者,接下来,在后一首把“感觉的原因”渐次展开:我已经不再猜测 / 多长久,多灼热的火焰 / 是你防守的底线 /  我又该以怎样的拥抱 / 扑向你,卸掉你多年寂寞的 / 冰冷,不致彼此负伤 / 而你 / 在我的手掌 / 此刻温柔如水,凭一层层的 / 透明消蚀殆尽,你却 / 义无反顾——这样的描述是“感觉的原因”,也是诗人情感倾泻的需要和注释,让我们通过诗者的感觉进入画面的“原来生态”,作品用意甚深。
   “我”抹了抹嘴唇,在“臨行之夜”看著妳……诗人维子把看到的油画作品当作是“一個不經意的邂逅”,让情感沿着画面渐渗渐入:当“畫裡画外”調著“歲月的顏色”,“我”走近畫裡,倒著一杯斜斜的酒,還有攪拌著、幾塊走投無路,融化的最後冰塊——並不是在等待甚麼,只是“我”的心情,跟杯裡的冰塊,在自已品嚐的嘴裡、不辭而別的融化。感情与色彩的交融,色彩随思维的起伏,把人带入画中去感受那融化的冰块,还有心情。

     好的艺术作品,总是能给不同欣赏品位的人以不同层次的沟通与共鸣,它能打开人们禁闭的心灵,引领人们的“心灵飞升”。如果说一个心灵是一个颤抖的感动,那么以上众多诗人笔下点点“融化的冰心”注定与我们的人生旅途中那不生不灭曾经体验和眼前的色彩有关。此次征文的成功,既得益于大家的热情参与,也得益于美国《常青藤》诗刊以其对诗歌品质的重视而在当代华人诗歌写作中日渐扩大的影响力和独特位置,才使短短20多天的征文活动在海内外众多网站论坛的共同关注和广大诗友的参与下而倍受瞩目,而新锐诗人的倾心力作,诗坛名宿的雄浑诗文,使本次征文活动精品纷呈,为征文活动划下了个圆满的句号,也为诗坛和文学艺术界掀起了一股诗歌的热潮,。
    作为此次活动的参与者,有幸目睹了整个活动的全部进程,内心颇为感慨。众所周知,在诗歌和绘画作品创作中他们同样都在不同方面注重作品的神采、气韵、意境等内容的营造与架构,所不同的是绘画给人以直接面对后对视觉产生冲击的效果、进而冲击心灵,而诗歌以文字的形式带给人们以阅读后的领悟,两方面既有不同之处,也有相通之处,所以,我国在很早以前就有了“诗配画”“画配诗”的艺术作品形式的存在,它们交相辉映,给我国的艺术长廊增添了光彩。但据资料记载,为油画作品配诗在世界艺术史上还不多见,尤其是这么大规模地在世界华语诗坛征集活动鲜有先例,旅美诗人——美国《常青藤》诗刊主编姚园“油画配诗”的举措无疑开辟了一条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供我们借助诗歌来进一步走进西方油画的可能,不是吗?
     手扶电脑荧屏上“冰心在融化”的画面,看着一行行灵动的诗行,我极力地告诉自己:走近画面些,再走进画面些……靠近这样的画面,我想自己就能触摸到生命的天籁,从而,让这别样的“生命天籁”在我的凝视和融合中、在色彩的舒展间演绎生命的裂变回响在心灵的上空。



上一篇:李永天:耳朵里的天堂

 下一篇:熊辉:论白帆的怀乡诗
  相关链接
滴水斋人:《蒲松龄》     滴水斋人  2006-02-13
《张之短诗的“理趣”与“意境”》     蔡宁  2006-02-13
张之诗歌二十五首     张之  2006-02-13
温青:《重生——悼念巴金先生》     温青  2006-02-13
云柯:《殷墟,踩在湿地上的血色》     云柯  2006-02-13


Copyright © 2004-2009 中国诗歌学会4.0 All Rights Reserved 香港六个彩开奖结果
备案编号:京ICP备05005759号  联系站长
地址:北京雍和宫大街戏楼胡同1号 邮编:100007,电话:086-010-6407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