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南越史的根性与小说演绎的精髓——读张况长篇历史小说《赵佗归汉》

2022-01-15 作者:唐明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张况用五载光阴艰辛伏案,磨砺出这部200万字的长篇力作《赵佗归汉》,煌煌五卷,以满腔的爱国热忱为伟大祖国和人民抒情。
   
引子和绪论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部五卷本的长篇巨著概括性地揭示了“南越国”的创建者——秦朝名将、政治家、军事家、“汉越民族大融合的领路人、倡导者”赵佗的一生。在当时那个波云诡谲纵横捭阖跌宕起伏的时代,由“始皇伐百越”而引发的一场空前浩荡的“秦军南征”,于“大一统”的历史时代背景下上演!秦在统一了“战国七雄”的争霸赛之后,最终确立了“逐鹿中原”的勃勃雄心!其在雄才大略的始皇帝嬴政面前一展大国的气派,韬光养晦在扩展了一吞河山的荣耀中,凭同样具有弘阔视野的政治家、思想家、法家领袖的代言人李斯所经略的宏图伟业,势必将继续保持一种好战及坚强的意志力,在贯彻落实着精神的奢求、无限的缔造,与强悍的施政方针和尖锐的信念,而将国运昌盛、权欲恣肆、犀利的攻击力,推向极致!扩张性随之蔓延为“皇权浩荡”加持着无穷无尽、气贯长虹的“好大喜功”,及必须横扫一切的博大胸襟,“驱数十万之乘,骋索骥之轨”,聚千万亿之资,掘灵渠以泛澜,旌旗漫卷沿龙域之图报,“列列震旦,啸啸马嘶,举舟辑而扬帆,叱咤风云,再起烽烟;寰地奔雷掣电,乃执矛拥盾、荷㦸戗风。……冠缨映天,铠袍射日,盔甲兜鑫,碧日灿钺!货畅其流,而达三江溯源。围堰筑坝以汇山川入海,霁涌营阵如潮,挂一漏万;累巨吹灰扬尘,似万斛珠般坠地迸溅,率百万雄师盖吞五湖!以敢下七洋捉鳖之势,颖旋景描,瑰玮纵贯。……同时,为排解消除——“军无战事而不稳”的愁予,似鬼才的始皇,在整肃办妥了“楚魂与秦人的对话”之后,强力回击了众人的忧虑!挥戈南下,梅开二度,秉承赓续,继之猛扫。在空前焕发了“国势恒昌”的大背景下,让鲲鹏之志得到了空前的释放。
   ……伐越!而使其笃定理论必然联系实际的方针!国家应该在生机勃勃中震慑所有力可能摧的争讨,伐之无私无畏!其思考和目光在一张庞大无比的地图上逡巡,在真理面前断无改变之必要,而是应一鼓作气在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中淡定,细致入微地去筹划,用战无不胜的余威去垄断视野中的部分,集权于松弛的掌心,猛然握紧,发击致命的一击!并没有停止征讨的步伐。
  
春秋大义文本:以鲜活的人物形象搭建思想与精神层面的整饬性架构
  
  现在,击秦声,一浪高过一浪!杀伐果断!才是睿智聪明的决断。民族南征的旗帜再次招展!浩瀚、广阔、无垠,切入了一个时代的“群策群力”中。也通过著名作家张况——天佑其命之笔得到了有力的落实贯彻,并因此贯穿始终以小说的形式,绚烂夺目呈现!奇诡灵异闪耀,赋予了其无尚光荣和踊跃,他以磅礴的气盖鬼吊予取予求,波谲云诡、风云集会、卷帙浩繁地写出了秦汉时期的南越,从举兵征讨、抗拒者争战,由死伤无数、百折不挠,到石破天惊、攻城略地,最终陷落屈服、召降纳贡!之曲折离奇、怪诞迂回、冲折叠加的历程。盖因史册流传故事喋血滋养浇灌,且辉煌腾达如摩罗力诗说,雄浑异常匪夷所思,而殚精竭虑地涉及奥义书般的引经据典。况之无论是喋喋不休的描述,迷一般的阐释,教化人心的此如艰难,一切皆不足为训的深刻、服威及生动、踅趣,似梦溪笔谈一般在劫后余生中面临形式上的厄运,征挑回顾,共付危急,犹如赴汤蹈火一样,在作家张况充满说史、蔓延纵横交错、拍案叫绝的笔下,使传奇轨迹,如话本说库词语精逮、罗列呈现。文字攻略莫不苍郁沉定,在具备忱思忧患意识的前提下,使浓墨重彩文本上的叙述力框定在主人翁——赵佗的架构内,而莫衷一是逐一彰显出雄才大略和治世能量及执政纲领,纲举目张地写出人世间的荒乱与整合,情感与理智,惊触与稳固,琐碎与淡定,喧哗及骚动,沉重和反复,远见及卓越,殊义和坚韧。或契合着悲喜交加,或盟约于欢乐哀怨,愁绪做解,妙笔生花,在从不蹈矩循彟及在所不辞中,由作者之辛勤耕耘而贯通了历史地理政治军事,治国理论上的种种不可思议及深不可测…… 
  ——关于百越之由来,据史脉溯源而上乃见后羿射日之神话(按:原称“羿射九日”)。据三星堆出土——青铜扶桑树,“日冕十挂,栖息于枝桠,冠赤旒而灿天,……炎九宙,而攀霄汉;并列驰骋,九层环宇,灼灼其华,分攘九州,撕裂经天纬地,炼铸荒野穹莽”。如《山海经·海内经》载:“少皞生般,般是始为弓矢。帝俊赐羿彤弓素缯,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同上,唐人成玄英《庄子·秋水》疏引《山海经》云:“羿射九日,落为沃焦”。该九日,当为九黎或多个部落方国之代称。宋代类书《锦绣万花谷》前集卷一引《山海经》云:“尧时十日并出,尧使羿射十日,落沃焦”。说明古本《山海经》中有“大羿射日”的故事,但后来,佚逝了。《楚辞·天问》乃见云:“……羿焉彃日?乌焉解羽?”即佐证耳。《淮南子·本经训》,将后羿射日之事,做了总结,故谓之,“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除大羿射日外,夏代另有一位“后羿”,即有穷国后羿。关于此二人关系,古人亦有不同看法。晋代学者郭璞认为,夏代有穷后羿是因慕上古“羿”善射,故以“羿”为名。唐代孔颖达《五经正义》称,传说上古五帝时“羿”为善射者,而夏代“后羿”则以羿为名。余以为,此二人,实为同一人,或夏代有穷后羿,构成传说了射日说羿之原型。做为“奔月”主人翁之一男性后羿即先入为主,以其勇猛伟烈勋肇之功射九日以荡趋炎附势,使禽兽如魍魉魑魅们蛰伏,百姓安居乐业。而羽弓始达,引矢擎弦,揽鲲鹏之筋,拨乱反正,一荡穹隆浊焰,改天换地,弑杀九轮日孽,唯剩一日放光。一切谓之击哑的巨澜,悄无声息,海风淘洗鲸鳍与鲨须,使万千洪波,屹立惊艳!熬盐的日光雪白碎裂,似大片大片的水晶堆石筑城,在峰顶高耸。现在,丈夫后羿的身影与嫦娥奔月,折叠如一,相互重合。万籁俱寂,伏就日光和月光!流火飞迸四溅,让瑰丽的岩浆似的芍药牡丹蔷薇,和玉的火神鸟及乌鸦反哺于大地的一张网中。东汉高诱作注解云:“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易占》《归妹》亦述,嫦娥盗药,卜奔月之事。秦简谓:“归妹曰:‘昔者恒我窃毋死之,奔月而攴占。’此见于传本《归藏》之辞”,恒我即嫦娥。《说文》:‘恒,常也。’据说因避讳文帝刘恒,‘恒’多作‘常’。‘我’与‘娥’音同而相通。《说文》:‘从女我声’。又‘恒’通‘姮’,‘姮娥’即‘嫦娥’。”后世故事补充,亦非全是杜撰,乃从《归藏》衍化而来。据评者考证,嫦娥奔月事,应与先古战争相关,嫦娥非一人,乃为古代女氏游娼聚落,以卖艺为生,类似现在欧洲吉卜赛人,亦做“伥”,古代典故有为虎作伥说;今据常州一带,为越人一系,号“吾越”,而“吾”通“我”,即“娥”字由来;“常”通“嫦”,亦通“娼”,乃“嫦娥”本源。娥与羿通,有婚媒交媾之实焉,尧谴羿伐越,娥盗之灵钥,偷得玄图秘籍情报,驰越而奔之,乃告之母国;“越”通“月”,又通“钥”,故驰越被后人敷衍为奔月,兹盖事之缘由耳。盖因此,这奔月,其实是奔吾越国,古有百越之分,曰吴越、扬越、吾越、东瓯、闽越、南越、西瓯、骆越等,名称众多,皆越族支系也。今广东,乃简称“粤”,亦为“越”字所化。况之,现在越南一词,古称“南越”,也是这个道理。从上述文字陈述所看,总体故事架构是后羿伐越,而其妻嫦娥知后乃奔越告之其母国。此奔月之事件之来由应该属实,当然也须认真佐证考究和商榷。 
  据作家张况小说简介载:赵佗(公元前240年-公元前137年),秦朝钜鹿郡东垣县人(今河北省正定县),系秦朝大将,受秦始皇委派,以副帅身份与主帅任嚣一起率军平定岭南。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赵佗被委任为南海郡龙川县首任县令。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赵佗任南海郡守,在秦末农民起义诸侯逐鹿的烽火中,他封关绝道,趁势兼并了桂林郡和象郡,在番禺(今广州)建立南越国,称“南越王”。赵佗在岭南一直实行“和辑百越”的开明政策,有效地促进了汉越民族的大融合、大发展,并将中原的先进文化、农耕技术等带入南越,使古老的岭南大地焕发生机,得到较好较快的发展。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刘邦改东垣县为真定县,是岁,赵佗被汉朝正式封为“南越王”;吕太后临朝称制时(公元前183年)企望对赵佗和南越国实行“长臂管辖”而不得,汉越由此交恶,此后即挥动大棒对南越国实行“单边制裁”。赵佗毫不示弱,遂抗礼自称“南越武帝”;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赵佗被恢复“南越王”封号,南越国重新回归汉朝。作为岭南的“拓荒者”和第一代“南越王”,赵佗对我国岭南地区的发展做出了特殊而重要的贡献,被视为岭南“人文始祖”、推动中华民族实现统一的英雄、海上丝路的先驱,毛泽东更称之为“南下干部第一人”。西汉长乐台(五华狮雄山遗址)是赵佗在岭南所建的四大行宫之一,该遗址位于广东省五华县华城镇塔岗村,1989年被列为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国务院核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一遗址的发现,填补了南越国早期的部分历史空白,在岭南的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标本”意义。……由之而贯穿始终却脉络运肇勋伟营造,使整个故事在笔者所掌控的说郛中,不断选择着情节的把握和走向,扼守其要,抓住了根本的叙事性的要素与奥义上的指向,由之而逐步展开铺垫将故事捋顺到一种循规蹈矩的模式中,乃视情况发展轨迹层层递进、加以勾兑,不断汲取着深入理念的陈述、描绘、组织到位的叙说,由传奇构成到史存挖掘中的演义流变,在攫获了小说所能发挥和想象力的基础上再次结构着讲与写的过程。从而卷帙卷浩繁地切入了一种非诠释而为故事套故事,形成一个个叙述套圈,却枉顾于移植树大根深的诡秘密史上的倾诉,犹如匠心独运,俨然故事的两条线同时展开,开拓了正史在作者笔下埋伏而替代了更有力的故事性发生,随机抽取式的关系便不断延伸出章节中的缔造,宛若博尔赫斯所言,“中国式分叉的花园小径”,虽由此及彼、相互缠绕,但又各陈其念、互不关联;并为之贯彻落实。既危机四伏又纵横交织捭阖,以复式结构——由正副两条线穿插而行,但终究要回到起初所供诉求中,符合当代性读取的逻辑推理及审美性的连贯,让故事的结点纠缠在讲述之中,上溯历史的根源而非于瞎编乱造!这不免陷入两个怪圈:一个是颠覆古代性的现代感,一个是现在者的在场性,结合古典文学的要义却必须要适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及形而上的检阅及洞察,以及语言表达上的世界观也要剔除古人的双向选择中的词汇,从而取代抵消现实的征候,并归于锁定。
  
小说文本:长篇巨著的神奇震撼力

  可以肯定,任何一种背景在的讲述,兼或具备是非曲直!并且尚包含种种的不确定性,在思想领域或文本上具有无所畏惧的词汇、表征、情节上的归属感、象征意味,以显现一个人的斗志和文学的共性,即:小说里的多歧义、变向、表达、形象设计、罪与罚、惩与处、劝与戒,在情节之上形而学的观念,于感召下被填补的缺失,乃至为故事发展所需设点的反面人物,以及因史事曲折离奇古怪而必然联系到的情感交织和虚构,直至尘埃落定与故事终结,均不断为人物形象而各执一词,为除去各自不同的侧重感,人间友情与恩慧——虽具真实或现实中的警惕和告诫,但更臻品于那个时代的代言,用故而选择的假象而遮盖真象!立誓却相顾归还,享乐但必须割舍,刈恨愧疚更能载誉而归,凯旋胜过昙花一现并能骋力所不达,死而无憾,亡者荣耀体验服从着逝者安息,无意冒犯的纯洁无畏,即便碧玉微瑕,但瑕不掩瑜,终究会通过精神融入大地,感应文学的作用力。那么,凭何支持其文本的价值,而且,在张况小说中存在的意义何在?我们谓之当前性的史传描述,或选择性的记录演绎。而谢有顺(著名文艺评论家)称之为:“个体命运与时代变迁、边疆民族与中原文明、文学虚构与历史真实如何融汇”。 
  因此,笔者认为:叙述者虽给予了事件本身,可经历者却停留在古代,时间桥的概念赋予了这两种原则的基础,在这一构成中混合为一体进而用小说的魅力加以层层筛选,逐渐剥离出更有价值的讲述。仍归结于谢有顺的理念里,他认为:“长篇历史小说《赵佗归汉》体量巨大、雄心勃勃,……张况做了很多考证和思索。岭南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一极,不仅是小说的底色,更成了叙事的主角,而以赵佗归汉为主线的历史讲述,最终是要建构起一个真正的文学‘岭南’”。而邱华栋(著名作家)则云:“作为一名有责任感和使命意识的作家,张况用五载光阴艰辛伏案,磨砺出这部200万字的长篇力作《赵佗归汉》,煌煌五卷,以满腔的爱国热忱为伟大祖国和人民抒情。小说叙事宏大、文本严谨,抒写了秦统一六国和南越王赵佗历经沧桑,最终带领南越国回归汉朝,实现华夏一统的这段可歌可泣的恢弘历史。 
  故事感人至深,语言风趣老辣,情节曲折跌宕,体现了张况扎实的国学功底、厚重的历史文化素养和难能可贵的家国情怀。”如此种种评价与说辞,具备了从各个面的分析和讨论,对小说而言,其欲擒故纵的写作手法,究其原因与写作技巧上的谋划,自事件生发年轮流转,必定形象地为主人翁赵佗内在心理世界开辟了一条通向独立却又归之于忌殚的两种迥然不同的处境,而根性决定了其回归。种种迹象表明,其态度的转变,本质上的挣扎与天性的桀骜不驯,在这位身兼数职(名将、郡守、割据者、思想人、谋略决策者、国王乃甚至称帝或政治家的形象)的高手面前,一切说辞在切入更强大的中原帝国面前均显得形单影只、对抗无益。叛经离道的羞耻心也决定了其不失为一个爱国者和忠义人。 
  犹如作家张况凭理性与感性所决定的创作走向而决定了——其深入骨髓的归属感及思辩,仿佛灵魂的契约在镶嵌中纳入了正确的指向,为赵佗所崇的国家其实只有一个,即华夏或秦,秦既亡,则属性为汉!这必定的仪式感与朝圣的磁性、引力,如施魔法般灌注入肉身与脑中。俨如叶延滨(著名作家和诗人)言,“张况热爱祖国山河,情系黎民百姓,具有强烈的家国意识和爱国情怀。近年来,他以民族大义为依归,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韧和文本勇气,用200万字为南越王赵佗回归汉朝立传,熔历史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炉,厚重地传导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何为爱国主义情怀?何为作家使命意识?张况用他雄阔壮美的文字对此作出了掷地有声的阐释。” 
  毕竟,此作为著名作家兼诗人的张况伏案经历凡五载而创作的爱国主义题材——长篇历史小说(按:《赵佗归汉》-五卷本)。兹书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以“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的形式”加以拓宽与提炼。绚丽多彩地再现并重构了赵佗率领南越回归汉朝的这段可歌可泣璀璨辉煌兴衰史,具有双重的文本意义及史料价值。该著对实现大一统的理论和强化民族复兴国家繁荣及南海归属权与倡导强国兴梦重建具有文本启示的作用。叙事诗般的语言在深入表达中,锚定小说文本所涉及的概念:长篇巨著在认识上岂能为神奇震撼力所左右,而衡量一个作者在陈述史观中用一种类似亲合力去挖掘,贴近当时的临界点,却不失于纯粹与修辞上的甄别与描述,在各种人物之间镶入种种矛盾与指向,陷进故事本质漩涡鸣人的邂逅和遭际,冲突与个性纷争或阴谋及阳谋,叛逆和皈依,讴歌或批判……

  (唐明,笔名狼吠,著名文艺评论家、历史学家。河南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闻香识玉:中国古代女子闺房脂粉文化史》(上海三联书店版)、《香国纪:中国历代闺阁演变》(人民日报出版社版)等书,长篇小说《淘米水》《鼠群》《中午》等,长短诗三千余首,另有《中国兵器史》《中国佛典钩沉》《中西方艺术史鉴》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