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武汉七旬婆婆三年创作2000首诗歌

2019-01-18 作者: | 来源:楚天都市报 | 阅读:
写诗以来,朱婆婆经常处于痴迷状态,有时整天只顾着写诗,家务事大多都交给了老伴。

图为:朱婆婆爱看的唐诗

在家看电视,抢不过老伴手中的遥控器,生气的婆婆跑去看唐诗三百首,从此爱上了写诗。一晃三年,婆婆笔耕不辍,创作了2000多首诗歌。昨日,面对记者,70岁的婆婆朱甫生说:“哪一天不写诗,就感觉这一天没有过。”

抢不赢遥控器,她一气回房写诗

朱甫生婆婆70岁了,住在阳逻东城明珠小区。她年轻时在一家建筑公司办公室工作,没功夫写诗。

写诗起源于退休后一次家庭小矛盾。2015年12月的一个晚上,老伴张长贵抢走了遥控器,朱婆婆看不成喜欢的节目,索性回到房里,拿起《唐诗三百首》读了起来。夜色中,诗歌赶走了她心中的怒气,让她渐渐平静了下来。“这样的诗,我也能写啊!”朱婆婆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能是退休后读的古诗越来越多,加上对生活的感悟越来越深,她有了创作的冲动。

灵感从无到有,三年写诗2000首

刚开始,朱婆婆打了几遍草稿,还是写不出一首完整的诗。好不容易写出来,连自己都觉得没有味道,像是小学生的作业。

写不出来,她就继续读唐诗,写得不好,也接着读唐诗。家里书虽不多,但大部分都是关于诗歌的,如《唐诗三百首全解》《李白诗选》《苏轼诗选》《古诗词鉴赏》等等。书籍陈旧不堪,显然被翻过很多次。

朱婆婆说,经过一次次的钻研和打磨,她慢慢有了灵感,越写越想写,一个月后,基本上打两遍草稿,就能写出一首,平均一天能写两首,真是写上了瘾。3年多来,已经写出了2000多首诗歌,光誊写这些诗歌的笔记本就有厚厚的七本。

为了便于查找,朱婆婆逐一将笔记本做了标记,分成“五绝”“五律”“七绝”“七律”。每个笔记本上,还手写了目录,写清楚标题和页码。翻进去可以看到,每首诗还注明了创作时间。

凡事皆可表达,电视节目中找素材

记者翻阅看到,在朱婆婆的笔下,凡事皆可用诗来表达。“三月东湖春光好,樱花妩媚桃花娇。再过数日驱车看,牡丹花飞更妖娆。”去东湖游玩,她对美景流连忘返,回来途中就已打好腹稿。“阿里山里千林秀,日月潭水影双留。晓风清拂桃花渡,无边海浪伴海鸥。家宴不离石斑鱼,紫霞杯满高粱酒。淡淡明月悠悠舟,何日伴我宝岛游。”电视里看到介绍台湾的纪录片,她心生向往,盼望宝岛早日回归祖国。

朱婆婆最近的一首诗,歌颂了改革开放四十年功绩:“改革开放四十年,祖国各业在巨变。边疆稳固人民安,一带一路世领先。打响脱贫攻坚战,中流砥柱解危难。粮食满仓花满园,风景今朝更好看。”

上了年纪,朱婆婆很少出远门。电视节目成为她创作的题材库,“电视就是我的脚,他们讲故事,我就做笔记,写诗歌。”她说,老伴也不跟她抢遥控器了。

写诗找到快乐,老伴说她年轻了

写诗以来,朱婆婆经常处于痴迷状态,有时整天只顾着写诗,家务事大多都交给了老伴。

朱婆婆说,现在生活好了,值得写诗赞美和歌颂。古代诗歌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应该去传承、普及和弘扬。“我们身体不好,她写诗主要是打发时间。”张长贵说,他觉得老伴写诗后,人的精气神比以往好了很多,像是年轻了几岁。不过,老伴给儿子、孙子都写过诗,希望抽空也给他写上一首。

儿子读过母亲的诗后,曾戏谑调侃过。但在朱婆婆心里,写诗有无穷的快乐。写了诗,才觉得这一天过得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