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新书快递】孙思新作《聆听》出版发行

——孙思写诗如焚香

2017-06-16 作者:中诗网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孙思,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上海诗人》副主编。著有诗集《剃度》《月上弦 月下弦》《掌上红烛》,思想理论研究专著《走进大学生心里》填补了国内同行业空白,成为全国各大高校图书馆收藏本。

孙思新书.jpg

 
叶延滨:著名诗人, 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  
 
  孙思的人物诗,以点睛的笔法,写出人物的精神、气度与性格;以读心的灵性,将不同人物最使诗人动心的风采,凝神静气地用朴素而淡定的诗句,传达给读者。诗人精心构思,写了一百位与上海有关的杰出精英人物,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努力,张扬了高贵典雅的诗歌精神。在当下,自媒体激活的繁荣诗坛也喧嚣粗鄙低俗的欲望展示,以感官刺激的诗行也在招摇过市。孙思用笔将上海现代百位杰出精英如时代长卷展现于诗坛,是对诗歌精神的再次宏扬,以诗性的艺术魅力,以人性的光芒指引,与君子同行,向美向善向上!因此,我们要感谢孙思,她以诗人的才华和良知,忠实履行着诗人的天职。
  2017年5月31日于北京
 
李犁:著名诗歌评论家,诗人
 
  孙思写诗,犹如焚香,小心而虔敬,那袅袅的诗香轻而淡,却弥漫心灵,摇撼灵魂。这说明孙思沉溺在鲁迅、巴金、萧红、张爱玲等大师的命运里,下笔不重不狠更不猛,甚至放弃了技术上的巧与工,让文字随诗人忘我状态下吐纳的呼吸自动地显形。自然而真诚,朴素而优雅,我把这看成孙思这些诗歌的气质。而更我们震惊的是,不论这些大师的命运多么的逶迤和凝重,孙思的神态依然是平静从容,看不见心灵的震颤和情感的迸溅。当然平静不是平淡,平静是一种审美品质,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和境界,是经历了生命的千山万水和大漠长河后呈现出的辽阔和深厚,所谓静水深流是也。这是大师们生命的巍峨启示,也是她个人咀嚼出的人生滋味。所以写他们,她要尽量挤出情绪的水分包括雕琢和修辞,让叙述冷静化,让表达客观化,诗歌真实化。这让孙思的诗凉而不寒,淡而不暗,浩瀚而不浩荡。她是把山呼海啸摁进水下,哪怕内心汹涌着一个大海,淌出来也是一串优美而沉静的诗行。这就是孙思诗歌的质地和品相,沉郁而冷艳,宽阔而连绵。
  2015年6月10日于北京
 
刘向东:著名诗人,《诗选刊》主编
 
  孙思写上海人物,或与上海有关联的人物,写了一百位,构成上海人物志。这令我想到“诗言志”。“诗言志”强调的是写作的过程与方法,这是“诗言志”的秘密,是诗的秘密,也是孙思的秘密。孙思是个善于思考同时也是非常感性的诗人,她把发生在这些人物身上的鲜为人知的细节、故事,通过其超常的视觉、感觉,以及敏捷的捕捉能力,独特的想象,巧妙地融进了诗里,同时她还饱含感情地把自己也放进了诗中,与大师们同呼吸共命运,从而使得这些人物更加地贴近我们,更加地人性化和艺术化,也更加地耐读和隽永。 
2017年5月28日
 
吴欢章著名诗歌评论家,上海大学教授
 
  这是一本专写人物的诗集。而且专写民国至当下的与上海有关的各类大师级人物,其中横跨文化、艺术、科学、医学、航空、体育等各个领域。百名人物,洋洋洒洒,蔚为壮观,是史上迄今为止人物最多,层次最高的一次人物诗展示。她的人物诗语言朴素朴素是一种大的至言无是,朴素是真情的最核心的外衣,朴素不是不讲究技巧,而是不见技巧的技巧
其次,注重细节的提炼。这些细节极富生活气息,而又独具个性色彩;再是构思的锤炼就是选择最佳视角,选择生活的切入点,表达对人物的一种独特的情思,独特的感悟,独特的真知灼见,引人联想深思,达到由瞬间进入长久,由一角而见全斑由此构成这些人物鲜活丰满。同时因她把自己深沉的思索和强烈的感情倾注于人物的表现中,因而她的这些人物诗具有感染人又启迪人的艺术力量。
  2017325 于上海
 
  季振邦著名诗人,《上海诗人》执行主编
 
  孙思是一个多面手的诗人,可以写多种类型的诗,其中人物诗则是她的强项,在上海诗人中并不多见。她的人物诗注重细节,是生活的细节,也是提炼后的诗的细节,所以有扎实的生活内容和时代气息。这在当代的诗坛是可贵的。同时,她也十分注重诗意的深度开拓和形象的鲜明突出,这样就形成了孙思人物诗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特色。特别是她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非常有张力,有刀削斧凿的力度。作者运笔如刀,从而使诗中的人物形象鲜明而又生动。
  2017313 于上海
   
孙琴安:著名诗歌评论家,上海社科院研究员
 
  写人物诗会碰到一个很手的问题:过于写实,则会感到空灵不够,诗意不足;过于虚写或空灵,则又会让人感到人物苍白,空洞无物。孙思颇知其中奥妙,也深知其中甘苦,因而她在处理这些问题方面也是反复拿捏,再三推敲,并根据这些人物特点和不同经历,选取角度,精心构思,巧妙运笔,有时以虚写为主,有时以实写为主,有时则将虚写与实写相结合,有时干脆用侧写,使得其笔下的人物都能以不同的方式站立起来,画出了一幅幅风情各异、神态不同的人物画。在小说与影视如此盛行的今天,在诗歌已被边缘化多年的窘境下,中国的人物诗幸因《聆听》而被继承,居然还有其生存、成长的空间,并有着不少与以往人物诗的明显不同,在其原有的基础上推出了新的气象、风貌、表现与变化。因此说《聆听》不仅推动了人物诗这一诗歌品种的创作与发展,同时这也是对近世以来上海百位精英人物的一次诗意的展现,对上海这座城市的一种特殊礼赞。
  2017年元旦,于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陆士清著名评论家,复旦大学教授     
 
  孙思的人物诗,构思新颖、繁富,视角独特,每个人物诗的摄取、选择、裁取、整体布局以及表述视角都让读者出乎意料。她时而深情,时而冷峻地向你娓娓道来,笔调清新、冷峻、隽永,深深叩着读者的心。她的诗歌语言温婉中见狠劲,狠劲中见温婉。加上她想象的奇特,善于和巧于营造意象,这些意象的营造经历了由具象到抽象再到具象过程的转换,手法灵活地将人物的思想深度于画面中,构成了唯独属于她的诗的抒情语言的节律所形成的气韵以及风格的内涵。因此读者常常能从她的诗中,体验到由想象所带来的创造的力量。孙思从上海女诗人中脱颖而出,不是偶然的,她的过往,她的追求,她的才华,注定她会走上今天的艺术高度。
  2017315于上海
 
张新:著名诗歌评论家,(《新诗鉴赏辞典》主编
 
  孙思是一个非常擅长用恰当的语言营造意象的诗人,她的人物诗,通过极具概括力的形态描写和高度概括性的形象特征,着力于“神似”而非“形似”的刻画。她的情愫丰富、细腻、微妙地向着人物的内心和诗人自我两个向度展开,欲即欲离,开合有度。她的联想性“阶梯式”思维的递进,成功地完成了人物从概念到形象的塑造过程。这种在真实情景和虚拟情景之间大跨度联想性演绎,既合乎形象思维的“逻辑”,又把奇妙的理想化愿景落实在生活情景之中,感人而亲切,奇丽浪漫且不失真实。这是唯有孙思的人物诗才有的重要特色。
  2017330 于上海
 
 
王学海:著名文艺评论家美学家
 
   睿智的孙思,以时间的另一岸视角,开启了对各类名人的朝圣之旅。以诗的清澈,魂的灵动,让一个个模糊的背影拂去尘埃,不断地历史以延伸的新情景,不断地以人物于新照面。深入心灵的沉思,作品中始终以雕塑般的沉静存在着,贯穿着,让四季在每个读者的视野盛开。把词语作为行为客体,把民国至当下的百多年的上海名人归隐其中,他们在纸质的空间再造一个无边的精神大厦。并借助历史人物的过去,在今天的文本中进行双重发音,致使《聆听》成为我国诗坛独家描绘中国近现代著名文艺人物的珠辉。聆听的《聆听》,再无其他。
  2017年6月12日
 
沈世坤(古心静典):著名青年评论人
 
   孙思是用生命写作的人,她的人,她的文字,总透着一种洁净。这其中的缘由大概与她侍佛,持之以恒地进行着内在之修不无关系,因此,孙思一直有着内在的清醒。这让她有着不同寻常的精神底座。静默地,一首首读完,静静地“聆听”一百位大师“生命的呼吸”,最重要的,我聆听到诗人的心跳,她的虔诚,她的洁净,她的爱,她的悲悯......都深深融入了她笔下的人物里。诚然,写诗难,写人物诗尤其难,涉及到虚与实的问题,主观与客观的问题。显然,孙思是清醒的,聪慧的,她没有忙着写,而是不断深入她写作对象的“腹地”,一次次往返于他们的故事中,他们的人生历程,他们的爱,他们的痛,他们的苦。与孙思相谈,你会体察到一个破除了执念的女子,把生命交给自然与艺术的女子,一个和佛陀一起赏花,一起游四季,如“莲花次第开放”的菩萨一样的女子。我一直强调一个诗人的纯真与赤子之心的重要,除了天性,这其中必还有加持。而所有这些,孙思通过诗歌给了我们一个修行人的回答,这回答,如果说北岛的《回答》是铿锵的,那么,孙思的“回答”更能柔软我们的心。因为能懂得,所以感同身受。
  2017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