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诗人柳忠秧荣任中华经济发展交流协会高级文化顾问

2011-07-21 作者:袁宏伟 | 来源: | 阅读:
  7月17日下午,中华经济发展交流协会和著名学者、评论家杨光治,著名学者、教育家侯德富,国乐大师方锦龙,著名
  7月17日下午,中华经济发展交流协会和著名学者、评论家杨光治,著名学者、教育家侯德富,国乐大师方锦龙,著名作家何龙、王十月、陕晓明、朱学文、张浩文等以及中新社、《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看世界》杂志、《澳门月刊》、《信息时报》、中国网、大洋网、新浪网等数十家煤体朋友与社会各界名流齐聚广州以诗会友,共同研讨著名诗人柳忠秧的文化史诗《岭南歌》、《楚歌》、《国骚》、《楚颂》等代表作。
  早在去年10月,著名诗人、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文联文学艺术院特聘副院长柳忠秧为世博倾情创作的长篇岭南文化史诗《岭南歌》在上海世博会广东馆隆重首发,引起了巨大反响。柳忠秧为创作《岭南歌》,前后爬梳史料、构思酝酿达半年之久,其间几易其稿。这首长篇史诗为辞赋体,气势雄贯,音韵谐美,内容涵盖风土人情、志士英雄到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生动再现了广东和岭南文化千年传承的辉煌历史,是当代不可多得的辞赋体佳作。
  柳忠秧虽然是楚人,但长期生活在广东,他认为岭南文化源远流长,岭南文学代有才俊,因此他很早就产生了为岭南文化讴歌的想法。近年来在古体诗歌复兴方面,柳忠秧作了大量努力。在2009年创作《楚歌》之后,柳忠秧在大型古体史诗方面已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经验。此次《岭南歌》的创作,柳忠秧打破了古体与新体的界限,用文言词语打造出一种清新易懂的辞赋体新诗。
  据介绍,《岭南歌》创造了多项文学记录:是有史以来字数最多的汉语言古体诗,达3200余字;是上海世博会现场唯一的诗歌发布;全诗抒写了一百三十多位历史人物,其中民国人物六十余人;该作品也是典故最多的汉诗。2011年1月下旬,《岭南歌》经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的《人民之声》杂志全文公开发表,并在即时召开的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上广受好评。《人民之声》编者按:《岭南歌》在世博广东馆的发布,不仅表明广东是一方经济、科技的创新热土,同时也反映了我省“文化强省”战略和所取得的成果。2011年2月1日,《人民日报》刊文指出:柳忠秧写《岭南歌》其意在诗亦在史,他用凝练的诗的形态来为岭南文化史作一部浓缩型的“诗史”或曰“史诗”。
  在交流会上,著名学者、评论家杨光治指出,在这首长诗中,岭南的自然美景、人文传统都得到了激情澎湃的表现。诗人有意为岭南文化写一部具有史诗气派的作品,有意在现代化的喧哗声中唤回对于历史精神的记忆。这样也就为当代古体诗歌描绘地域文化打开了新的思路,是一次可贵的成功尝试。与会学者认为,柳忠秧的《岭南歌》学习继承了郭小川那代人的新辞赋体,而且别开生面。——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位诗人以这样的方式去回顾“南方”崛起的历程,去讴歌“南方”崛起的伟大精神。
  活动进行中,掀起了一个个高潮:其中,全国工商联的直属商会——中华经济发展交流协会秉承高尚文化战略、高端企业文化品质的卓越追求礼聘柳忠秧为高级文化顾问兼副会长。
  诗人柳忠秧在交流会上发表了个人感想,他极认同西方著名学者汤因比的观点,认为大到文明小到企业间的竞争及由此引起的兴衰成败最终取决于文化的较量。柳诗人认为:诗作为人类灵魂深处的牧歌是“上层建筑”的魂魄精气所在;诗魂即是民族魂、文化之魂;以诗魂为终极追奉的民族文化应该成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血脉基石与精神家园。经济建设的境界和企业文化的皈依,需凝聚人文关怀、诗意品格、宗教情怀和哲理宏道。
  中华经济发展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孙兴建、副会长周永生出席了此次活动。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大办公厅、澳门中联办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与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