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张况|序江富生院士诗集《秀美中华》

2024-02-07 作者:张况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张况,著名诗人、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佛山市作家协会主席。

  乾坤旋转,岁时日新。机缘凑泊,万事有定。旬日前,在文友刘思聪的引荐下,我见到了闻名已久却缘悭一面的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广东恒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江富生。

  江富生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出生于广东大埔,是一位有远见的经济学家兼妥妥的诗人,南人北相器宇轩昂的成功人士,浑身上下漫漶着儒商情怀,一副学人气派扑面而来,很见“吨位”。口吐莲花之属,言谈间满是香远益清的君子自牧气质,他爽朗笑声背后惊鸿一瞥式的书生腼腆,葆有一种客家子弟才有的长不大的憨厚味,这让我瞬间就对他有了一种极为“佛系”的兄弟式的好感。

  富生别署鹤松,不惟气质儒雅,还深具古文人之风,事业上的极大成功让他光环罩身魅力四射,似此有着过人能量的乡党,确实令人钦羡。

  即心是佛,世界其实并不大,该遇见的人,总会在某一时段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就会碰面的,这就是“缘”。

  同系梅州乡亲,加之彼此都写诗的缘故,一番推心细谈后,我与富生就有了置腹故旧之感。复又知二人老祖父乃当年际遇相近的“黄埔系”“老革命”,故而彼此更有了一种惺惺相惜的相见恨晚感。看来,我与富生的会面注定是会留下故事的一场相识相知。

  毕竟是有文化理想的大教授、有真本事的名牌大学博导,确实是有家乡观念的大好人、懂感恩的大善人。富生多年来获誉无数,却依然不失客家汉子的朴素涵养,依然保持着不骄不躁不浮不夸的谦谦君子风度。

  满天吉祥满天星,一路风雨一路歌。多年来,笑傲商界学界的江富生可谓获誉无数,继获评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中国民营企业年度经济人物、品牌强国经济年度人物、《决策中国》杂志封面人物、大湾区会长俱乐部名誉主席自然科学领军人物等殊荣之外,他还获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商业模式研究所副所长、北大博雅元培工匠智库专家、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客座教授、大湾区会长俱乐部名誉主席、中国科学家论坛主席团副主席、萨尔瓦多国驻华大使馆特邀教育顾问、马里共和国驻华大使馆特邀经济发展顾问等一大串含金量颇高的名誉职务。

  虽有荣耀等身,然则富生依旧谦恭内敛,行事低调。甚至对于一些道不同者偶尔投来的成分复杂的各种目光,他也一概淡然以对,一笑置之。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所谓“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指的大概就是像江院士这种有涵养富底蕴的豪杰之士。其过人之节、高远之志、挟持之大,确非凡人所能及也。

  江富生以“有恒”励志,以“苍松”自喻,2021年5月创建广东恒松集团,事业从此走上发展快车道。他坚持“承传国学,实业报国”理念,主攻实体投融、农旅开发、文化传媒、酒店民宿等业务板块。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创造了让人惊叹的“恒松速度”,取得一系列可圈可点的业绩成果。谈及今后的企业发展方向,富生说他要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崛起的东风,致力于打造一家没有血缘关系的家族企业,一家让更多人过上富足、幸福、有尊严生活的集团化企业。

  言谈中我了解到,勇立科技潮头的江富生,已经从事旱稻栽培技术十年,并已取得了亩产千斤的阶段性成果。他的这一技术革命性成果已经引起国家相关部委的高度重视,并得到专家的论证和肯定。我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划时代贡献是给中国人的饭碗予基本保障,而客家汉子江富生院士的旱稻栽种技术则是与之相辅相成的另辟蹊径的另一种可贵贡献。可以预见,江院士的这一心血之作,他日倘得以大面积推广之后,必能为我国的粮食生产再创辉煌、续写一个属于新时代的传奇。

  富生孜孜矻矻于企业发展,兢兢业业于农粮之事,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业绩成就,是与他从小就立志实业报国、为祖国繁荣富强干大事是密不可分的。

  江富生生于斯长于斯的大埔县是有名的文化之乡,自明代以降,这里便是人文蔚起之地。其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可谓源远流长,务实求本的“耕读文化”更是其瞩目标签。富生去年能顺利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这是科技界对他事业的巨大认同和重要肯定,此事对于大埔县来说无疑也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因为江富生是该县诞生的第八位院士。此前大埔已有七位科技翘楚学界贤达荣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积德之人,必有好事。继获评院士之后,江富生好事连连,他作为宏观经济学与工商管理学中的佼佼者,又被聘为马里兰国立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再次在国际上斩获高誉。要知道创立于1956年的马里兰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Maryland)是一所享誉全球的著名大学,该校有两位教授获得诺贝尔奖、三位教授获普利策奖得主,拥有41位国家科学院或国家工程院院士,该校是国际教育舞台上的一颗闪耀明星。江富生院士能获此敦聘,确属不易。

  事实上,江院士的成才史就是一个客家汉子带体温的心灵史和奋斗史,既温暖可人,又策人励志。成功的城堡不是一日构建起来的,江富生的成就是他用心血和汗水一点一滴浇筑起来的。他的奋斗史成才史听着都感无比振奋,都让人备受鼓舞,确实值得愚鲁如我辈者反复掂量,反复端详,反复学习,并从中获受裨益。
 

  为富生的诗集作序,话锋自然离不开他的诗歌创作。

  谈及诗文写作,稍显腼腆的富生这样对我娓娓道来:自己从小就在父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指导下,开始熟读唐诗宋词、《四书五经》一类的经典启蒙读物,每日里汲取其中养分,凭好记性硬是背下不少古人写下的经典字句。每日里读读背背成了一种学习自觉,也为自己积蓄了不少有用的知识。富生对我说,读完背完有限的几本唐诗宋词之后,父母亲见他对科学文学兴趣盎然,且有着不错的记性,后来甚至连上千页厚厚的《辞海》也被父母当作知识储量极为丰富的课外读物,鼓励他每日里有事没事读一读了解了解其中的内容和注释。

  对此,江富生乐而为之,没有任何抵触情绪。要知道那年代父母愿意舍大本为他购买《辞海》,那是一种有远见的“知识投资”。为了挑战自己的记忆力,富生一有空就不停地翻阅、做笔记。脑袋机灵好使的江富生记性特别好,很多词条和专有名词他看一遍就懂,再多看一遍基本就记牢了。父母亲有时信手翻出几页来考他,他都能对答如流。

  知识海洋里的不断浸润、潜泳,让江富生老早就有了较好的知识储备。各种名词解释糅合在一起,便成就了博学多才的“小科学家”。

  对于唐诗宋词的热爱,几十年来一以贯之地影响着江富生的人生,让他受益无穷。有时候跟人聊天或公司开会什么的,他脑海里也会蹦出古诗词中的一些名句来,朋友们和下属都很佩服他的文采,夸他博学多才。

  诗人江富生即将付梓的这部诗集共分《古都遗韵》《名山大川》《江南水乡》《边疆风情》《南国风光》《山水情诗》《北国雪原》《井冈之歌》八章。每一章都寄寓着他不同时期的行踪游迹、心灵镜像、人生感悟和世事见解。无论是《长安古韵》《秦地春晨》,还是《渭水之畔》《秦岭之巅》都留下他吊古怀今的深沉思考;无论是《宋都遗影》《龙亭春晓》,还是《平湖秋月》《雷峰夕照》,都寄托着他浓烈的史识情怀和淡泊的阅世心境;无论是《黄山仙韵》《周庄夜韵》,还是《西湖春晓》《大理风光》,都述说着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和拳拳依恋;无论是《雪原寒林》《冰川神灵》,还是《革命营地》《井冈秋歌》都镌刻着诗人作为热血青年的家国情怀、赤子情愫。富生的诗歌,结构简明扼要,善于古为今用;诗句朴实无华,生发着醇厚的韵味;诗思简洁洗练,颇见灯下哲思痕迹。读之满卷烟云,活色生香。颇觉其多彩人生,充满传奇色彩。

  “夏夜的银河梦境,遥远而神秘,/银河如绸带,横贯夜空,闪耀着无尽的光芒。/轻轻握手,仰望着这星海,/在这辽阔的宇宙中,感受着爱的无限。/草地的芬芳,夜风的轻吻,/星空下的对话,充满了诗意和温暖。/夏夜的银河,不只是天际的奇观,/还有心灵的相遇,梦想的共鸣。”(《夏夜的银河梦境》)

  诗人是天生的宇宙探险者,这首诗干净素洁,深邃的夜空藏着江富生的无垠遐想,里面既有对于“银河”的诗意指陈,也有关于“绸带”的温婉想象。既有对于“星海”的深情仰望,也有对于无限大爱的憧憬守望。想象有这么一对恋人在宁静的星空下温馨矗立,喁喁细语,彼此执手相看,情话绵绵,爱恋之情溢于言表。诗人将夏夜作为近处背景,将银河看成遥远幻象,在触手可及与遥不可及之间,顺理成章就完成了属于彼此心灵的交响。一幅夏夜星空下一对恩爱恋人共诉衷肠的温馨画面由是顿现于眼前,给人营造了一个无比浪漫的想象空间。

  作为诗人的江富生是率性的,内心是自由的,他对于春天的向往是深切的、具象的:“春日花园的约定 ,彩蝶飞舞,/百花争艳,你的笑容在花间绽放。/阳光温暖,照耀着我们的未来,/在这花海之中,爱情如诗般美好。/紫藤萝下,轻声细语,/每一句话,都是心底的情愫。/春日的约定,不只是一时的花语,/还有永恒的陪伴,生命的共鸣。”《春日花园的约定》

  春天之于诗人,就像阳光之于生活。爱情之于人生,就像希望之于未来。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成就而不可偏废。诗人江富生善于从细微处捕捉大诗意,从花海中发现春消息。这首小诗意象清奇,体量精致却不乏博雅气象,晴朗的诗意中透着清冽的花香,能激起人们对于百花争艳的春天的美好向往,唤起人们对于甜蜜爱情的缅想与追求。末尾两句画龙点睛之笔,以轻快节奏,折射爱情需要“相伴”、生命需要“共鸣”的人生哲理。

  “都江堰的古智慧 ,流淌千年,/水利工程,巧夺天工,造福一方。/岷江水轻轻流过,滋养着盆地,绿意盎然。/青城山下,道教的宁静,/古木参天,山中隐逸,心灵归处。

  都江堰的流水,不只是河的歌唱,/还有历史的印记,智慧的传承。”《都江堰的古智慧》

  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造福四川人民的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至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都江堰修建于秦昭王后期(约前276年—前251),是蜀郡守李冰父子总结前人治水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岷江两岸人民修建的。它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主要是由渠首枢纽(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它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1130万余亩农田的灌溉、成都市多家重点企业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发电、漂水、水产、养殖、林果、旅游、环保等多项目标综合服务,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础设施。至唐代时,人们又修建了飞沙堰。新中国成立后,复又修建了工业供水渠、外江闸、飞沙堰工业引水临时挡水闸。为了有效管理维护都江堰的运行,政府还专门设立了堰官,制定岁修制度。

  诗人江富生本身就是一名有理想抱负的科学家,他热爱科学,崇尚真理。在这首诗中,他对先贤李冰修堰的伟大壮举褒扬有加。也许是出于对古代水利专家的崇敬与爱戴,他以高度浓缩的诗意笔墨,素描式追述了古人智慧一脉相传的历史地位和造福一方的恩泽大德。诗人对都江堰所流经的岷江和青城山也寄予了浪漫的希冀,表达了内心难以言喻的真实喜悦。末句点题用心良苦,且恰到好处。

  阅读富生这部诗稿,我发现收录诗集中的大部分诗作多是用新古体和新民谣形式创作的。此种体例简洁中带些庄重,轻松中不乏凝练,写景状物轻快自然,传情达意没有累赘感。这种写法既有别于严谨的格律诗,又不同于新诗和顺口溜,一定程度上还有着文本探索的勇气在焉。
 

  江富生多年来虽然忙于事业打拼,但他一直没有忘记营造属于自己的诗意人生。

  如今的江院士更是惜时如金,他日间忙工作、忙应酬,夜静更深时则会坐在灯下静静地思考人生,一旦有灵感触发诗思,他就会拿起笔来涂涂写写,静静地享受被文字温情裹挟的清朗晴明的这份遗世独立感,他要做的是绝不浪投一寸光阴。经营好旗下十家企业之余,江富生不忘换个方式放松一下自己,随兴构筑属于自己的作家梦、诗人梦。这是一位诗人应有的素质。

  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积月累之下,江富生的诗歌散文创作居然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他对我侃侃谈道:平日里只管耕耘,不问收获,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作品质量究竟如何。他希望我能为他的作品把把脉。感佩于江院士为人的谦逊和为文的这份执著与热爱,我岂能拂了他的这份好意和信任?

  纵观大埔历史,可谓人文蔚起,英才辈出。据民国《大埔县志》载,自明清以降,大埔全县出了16位翰林、58名进士、298名举人。杨缵绪、杨黼时、杨演时是清朝有名的“一腹三翰院”,饶相、饶与龄父子两进士,李光耀、李显龙父子两总理,当然还有兄弟三将军、一县同期四省主席、一门九清华、国共两党119位将领等;更有红顶商人张弼士、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罗明等历史文化名人。

  江富生老家大埔虽非皇天后土,但这里素来崇文重教,一直是人文蔚起的风水宝地,其耕读文化源远流长,在广东是出了名的文化之乡。及至近现代,大埔更是人才辈出名重一时。著名作家杜埃、碧野,中国科学院院士蒲慕明、杨文采,中国工程院饶芳权、郑度、邱冠周、涂善东等两院院士等,都是其中的代表。

  江富生出生在这样的风水宝地,从小耳濡目染之下,自然对成才报国有着独特的渴望和生命感受。

  《尚书·舜典》云: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江富生热爱科学、热爱古典文学,业余坚持写诗是一种正派的爱好,值得褒扬。纵观这部诗稿,虽非字字珠玑的真知灼见,但它无疑是江富生院士丰富多彩的生活写照,为他的精彩阅历传奇人生增添了不少有趣的点缀。

  是为序。

2024年2月5日至7日

佛山石肯村 南华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