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名家荐读|王立世读韩东:现代口语诗的典范

——读韩东四十年诗选《悲伤或永生》

2023-09-19 作者:王立世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韩东以平民身份现身当代诗坛,并响亮地提出“诗到语言为止”的重大诗学理论,用四十年的实践和努力,使诗歌摆脱了语言的、文化的、思想的奴役,刮起回归生活的强劲旋风。他的四十年诗选《悲伤或永生》出版后,在读者中引发强烈的震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韩东的口语写作改变了中国新诗的方向和进程。
王立世简介

王立世,中国作协会员。在《诗刊》《创世纪》《中国作家》等国内外多家报刊发表诗歌1500多首,在《诗探索》《江南诗》《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报刊发表文学评论100多篇。诗歌代表作《夹缝》被《世界诗人》推选为2015“中国好诗榜”二十首之一,入选高三语文试题。诗歌入选《诗日子》《新世纪诗典》《中国新诗排行榜》等100多部选本。部分作品被译介到美国、英国、土耳其等国。《文艺报》《文学报》《名作欣赏》等报刊多次推出本人作品的评论文章。获“2022年度十佳华语诗人”、第三届中国当代诗歌奖新锐奖、全国第二十五届鲁藜诗歌奖二等奖、2021年全国十佳诗歌评论家、2022年第二届“名作欣赏杯”晋版图书书评大赛二等奖、首届“新时代.鲁迅诗歌评论奖”等奖项。

 
  读韩东,我想起了白居易。在唐朝,他就用通俗易懂的口语写作,写的又是老百姓身边的事,成为那个时代最接地气的诗人之一。
  社会发展到全球化时代,中西文化的融合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汉语诗歌开始由外在向内在、由公共话题向个人话题转型,在探索人类深层意识方面有所突破,但部分诗人把自己打扮成高高在上的精神贵族,因与现实的极度疏离被冷落和边缘化。人们开始怀念热气腾腾的《诗经》,怀念家喻户晓的唐诗,怀念经久不衰的传统文化。
  韩东以平民身份现身当代诗坛,并响亮地提出“诗到语言为止”的重大诗学理论,用四十年的实践和努力,使诗歌摆脱了语言的、文化的、思想的奴役,刮起回归生活的强劲旋风。他的四十年诗选《悲伤或永生》出版后,在读者中引发强烈的震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韩东的口语写作改变了中国新诗的方向和进程。
  韩东的诗歌生成于生活,即使是想象,也是现实基础上的想象,即使是梦幻,也是现实基础上的梦幻,与那些子虚乌有的诗歌有质的区别。他擅长以抒情主体或叙事主体的身份直接介入,有时灵感爆发,一挥而就,其诗具有身临其境的现场感。但他不是浮光掠影、就事论事,而是善于挖掘事实的诗意,化庸俗为神奇,用真情点燃思想的火花,让瞬间获得永恒。他反对空洞的崇高和文化的重压,聚集日常生活中生命的点滴体验,积极传导灵魂深处温暖的声音。
  下面从他的自题诗、亲情诗、爱情诗、赠诗、行吟诗、哲理诗、杂诗来解读他的部分代表性作品。
 
一、自题诗

  诗人具有强烈自我意识、主体意识、生命意识,重视对自我和生命的反思。韩东很多诗虽未标注自题,但实质上就是自题诗。
  《温柔的部分》写乡村生活对人生的深刻影响:“我有过寂寞的乡村生活/它形成了我性格中温柔的部分/每当厌倦的情绪来临/就会有一阵风为我解脱/至少我不那么无知/我知道粮食的由来/你看我怎样把贫穷的日子过到底/并能从中体会到快乐/而早出晚归的习惯/捡起来还会象锄头那样顺手/只是我再也不能收获什么/不能重复其中每一个细小的动作/这里永远含有某种真实的悲哀/就象农民痛哭自己的庄稼”。从中不难看出,其影响不仅是性格的影响,还有生活习惯的影响,情感的影响,意志的影响,精神的影响,价值观的影响,而且都是正能量。
  《照片》写拍了一张照片突然就不疼了:“我意识到我所在的街角/平静得就像一张老照片。/贩夫走卒中我认出自己/凭借那张肿胀得变了形的脸。……我为什么不可以很丑呢?/为什么不可以很穷呢?……”。照片是对自我平民身份的认证。两个反问,不是妄自菲薄,凸出强大的精神气场。
  《生命常给我一握之感》是对虚无的反驳:“生命常给我一握之感。/握住某人的小胳膊/或者皮蛋的小身体/结结实实的。//有时候生命的体积太大/我的手握不住,那就打开手掌/拍打或抚摩……”。“一握”握出了存在,握出了情感,握出了意义。握不住时,也不放弃。
  《在世的一天》是感觉最好的一天,无论是气候、环境,还是自身的精神状态,都恰到好处,真实地感到生命的美好,“是值得生活于世的一天”,诗人强调“和所有的人的所有的努力无关”,是自然而然的。遗憾的是这样的日子并不多,诗人才发声:“愿这光景常在”。
  《这些年》:“这些年,我缺钱,但不想挣钱/缺觉,但不吃安定/缺肉,但不吃鸡腿/头秃了,那就让它秃着吧/牙蛀空了,就让它空着吧/剩下的已经够用”。这些年就是知天命之年,过得不错就在于生命的顿悟,不再被欲望左右,超然于物质和自我。
  从这些诗,可以感悟到诗人温和而又开朗的性格、现实而又超脱的气质、质朴而又真实的生命态度、平凡而又自由的价值追求等。
 
二、亲情诗

  亲情诗最具影响力的莫过于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韩东的亲情诗大多与传统的亲情诗情感格调迥然不同。
  《梦中一家人》再现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情景:“油灯虽暗,亮堂的是他们的心/影子里的四壁也被收拾得一尘不染。/他们只是笑,但不说话/动作很慢很慢/像鱼在水里不被惊扰”。亲人们无不从容优雅,逝去的美好时光让诗人怀念不已。
  母亲的孤独、衰老、死亡让诗人纠心。《焰火》写“在节日之夜我们留下她去观看焰火/高高的楼顶上看见了被照亮的一切/而她已在电视机前睡着,膝上甚至没有一只猫……而她抱着我塞给她的毯子,梦见了一个/远为灿烂的时代,英雄辈出/我的父亲是真正伟大的情人”。外面的热闹和梦中的甜蜜反衬出母亲的孤独;《母亲的样子》,面对母亲的病容,诗人感叹“那不是我父亲爱恋过的肌肤”,反复诉说“我只记得她中年以后的样子”,美被无情的时光摧毁;写亡母:“你已上升到星星的高度……你是一件完整而崭新的礼物,/献给世界和你自己”。把死亡写得如此美和有意义,具有老庄的超然。
  《河水》写父亲夏日游泳:“离死亡还有七年/他只是躺在河面上休息”,“还有一次他一动不动/像一截剥了皮的木头/岸上放着他的衣服、手表和鞋/没有人经过/我也不在那里”。死亡就像“休息”那样宁静;《爸爸在天上看我》把父爱融合于诗人悲怆的命运之中:“九五年夏至那天爸爸在天上看我/老方说他在为我担心/爸爸,我无法看见你的目光/但能回想起你的预言/现在已经是九七年了,爸爸夏至已经过去,天气也已转凉/你担心的灾难已经来过了,起了作用/我因为爱而不能回避,爸爸,就像你/为了爱我从死亡的沉默中苏醒,/并借助于通灵的老方/我因为爱被杀身死,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再也回不到九五年的夏至了——那充满希望的日子/爸爸,只有你知道,我的希望不过是一场灾难/这会儿我仿佛看见了你的目光,像冻结的雨/爸爸,你在哀悼我吗?”本来是生者哀悼死者,却变成死者哀悼生者,其悲彻骨痛心。
  韩东的亲情诗写得凝重悲切,《心儿怦怦跳》展现出欢乐的气象:“她那么开心,开始舞蹈/做出他从没有见过的动作/喊出他从没有听过的声音/和田野里的响动倒很符合”。但最终“他们渐渐地和田野同质/不再是他的父母了”。回归天地,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三、爱情诗

  韩东的爱情诗多姿多彩,有萍水相逢的,有稍纵即逝的,有不对等的,有三角关系的,有直截了当的,有神秘的。不管哪种,都是冷静多于狂热、理智大于冲动,辨识度极高,没有与其他诗人似曾相识的感觉。
  《火车》:“有时我多么想驶近你/只因受到车轮涼动的激励……当火车从远方经过/因为遥远所以蜿蜒/因为黑夜所以动听/因为你,使我看见了良辰美景”。也许还谈不上爱情,青春的骚动却无法忘怀。
  《奔忙》里的她甘愿为爱而付出:“她所做的都很具体,甚至琐碎/努力修饰、补充/就像一句仔细推敲的上联/寻找工整对仗的下联”。付出没有回报,陷入渺茫和虚无。
  《喜欢她的人死了》:“剩下的只是她喜欢的/我也不会和她回到从前/打牌一打一个通宵”。爱情没得到,又失去了友谊。
  《抚摸》:“一遍一遍地抚摸着一件衣服/真的,它比皮肤更令我感动”,属于柏拉图的精神之恋。
  《消息》写流逝的爱情:“我曾经狂热地爱过她/像一朵乱抖的火苗/现在,触摸这些往事的灰烬/我只感到指尖的温暖”。美好而令人忧伤。
  《交谈》:“我要挽着你,另一边/挽着我爸爸。当然/我会在挽着你的那边/加重分量,暗暗地”。力量向爱情倾斜。“我相信有这么一天/我和另一个男人走在一起/靠着的肩膀像门的两扇/关闭、开启,使你/时隐时现”。因爱情的不确定性,才产生“用根把泥土抓牢”的联想。
  《我不认识的女人》,从大山里走出,一声不响,我什么也不知道,竟然做了我的老婆,还给我生了一个哑巴儿子。她开口告诉我山里的事情,没准什么时候我就死了,她就动身回到山里。我也许会活得很长,活到大山也死了,而山里走出来的女人是不会老的。诗人不愧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接连不断的悬念产生扑朔迷离的神秘。
  韩东的爱情诗没有甜言蜜语,但写得气象万千,既有时代的投影,又有超越时代的人性。
 
四、赠诗
 
  为他人赠诗,古已有之,是诗人的一大雅趣。
  一类是致敬的,写思想家西蒙娜·薇依的就有两首,一首是:“要长成一棵没有叶子的树/为了向上,不浪费精力/为了最后的果实不开花/为了开花而不结被动物吃掉的果子/不要强壮,要向上长/弯曲和枝杈都是毫无必要的/这是一棵多么可怕的树呀/没有鸟儿筑巢,也没有虫蚁/它否定了树/却长成了一根不朽之木”。不朽就不朽在独立、向上、超然的精神。 另一首是:“死于饥饿,留下病床上白色的床单/她的纯洁和痛苦一如这件事物/白色的,寒冷的,谁能躺上去而不浑身颤抖?”。白色床单能联想到薇依最后的挣扎和颤抖,也象征着她的纯洁和痛苦。
  韩东还向小说家海明威、诗人卡瓦菲斯致敬。
  另一类是写本土诗人和朋友,比如老木、杨黎、普珉、外外等,最感人的是《致吉木狼格》:“好朋友,我们坐在花园里,/天气凉爽,不冷不热,/今年的新茶也越来越淡。/你来此地是因为女人,/当年我去你的城市/也大同小异。//天地常新,你的季节来临。/就让这满园争艳的花木作证,就让你我以茶代酒,/饮尽各自的苦涩和甘甜。”在假话、空话泛滥的时代,真话、知心话就显得弥足珍贵。这首诗娓娓道来,情真意切,既有古诗人之间的惺惺相惜,又有普希金抒情诗的柔婉质地,写得自然、优美、深情。
  《悼外外》:“你我何妨结伴再走一段?/就在下面这条小巷里走/有你甩膀子的空间/有你的一双色眼溜来溜去的余地”。舞台还在,友人已去,字里行间都是惋惜和不舍。
 
五、行吟诗
 
  行吟诗以《有关大雁塔》最为著名,成了韩东公认的代表作之一。诗仙李白这方面的诗写得比较多,流传下来的也比较多,以山水为主。韩东的《大雁塔》,重点并不在大雁塔本身:
  有关大雁塔/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有很多人从远方赶来/为了爬上去/做一次英雄/也有的还来第二次/或者更多/那些不得意的人们/那些发福的人们/统统爬上去/做一次英雄/然后下来/走进下面这条大街/转眼不见了/也有有种的往下跳/在台阶上开一朵红花/那就真的成了英雄——/当代英雄//有关大雁塔/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我们爬上去/看看四周的风景/然后再下来
  在生活中找不到存在感,是最让人迷惘的事情。人们为了做一次英雄才爬上大雁塔,甚至以死求证。但从大雁塔下来,又回到了庸常,被琐碎的现实淹没。死了的“那就真的成了英雄”,这就是诗人不动声色的反讽和深深的悲悯。杨炼写大雁塔,会告诉我们历史与文化。韩东告诉我们,卑微的人也想活得崇高,大雁塔给过一丝希望,但最终还是失望,这就是普通人难以摆脱的命运。如果拿韩东的行吟诗与李白对比一下,明显地感到一个注重外在,一个注重内在,李白把中国的山水写到了极致,韩东对人类命运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步。
  《在玄武湖划船》《横渡伶仃洋》也值得一读。
 
六、 哲理诗
 
  韩东是学哲学的,他的大部分诗都蕴含着朴素的哲理,他的哲理寓于生活之中,寓于意象之中,有依托,有质感。
  从辩证的角度写《雨》的角色变化:“什么事都没有的时候/下雨是一件大事/一件事正在发生的时候/雨成为背景/有人记住了,有人忘记了/很多年后,一切都已成为过去/雨又来到眼前/淅淅沥沥地下着/没有什么事发生”。人其实也一样,重要不重要也是相对的,变化的,但一切都会过去。
  《很甜的果子》其实并不存在,吃了一筐子也没吃到,“那个比很甜的果子还要甜的果子/越发抽象”。这首诗隐喻理想不可脱离现实,欲望也要适可而止。
  《克服寂寞》通过充满敌意的两条狗,一条死了,另一条吠叫不止,揭示“虚幻的敌人比现实的敌人/更能克服寂寞”的哲理。
  这类诗,依然充满生活气息,又升华到一定的思想高度,既不空洞,也不琐碎,见证了诗人点石成金的艺术本领。
 
七、杂诗

  韩东是知识分子,他没有知识分子的清高,普通劳动者都能毫无障碍地进入他的诗中,比如《工人的手》,聚集高楼墙壁上“结实、肮脏,像肉垫吸盘”的劳动者的手,觉得“是男人就应该有这样的手”,“是女人就应该爱上这只手”,这样的手理应得到尊敬和爱,这是民本思想的生动体现。
  写《卖鸡的》:“脱去老婆的衣服就像给鸡褪毛/相似的技艺总有相同之处/残暴与温柔也总是此消彼长/当他脱鸡毛、他老婆慢腾腾地收钱的时候/我总觉得这里面有某种罪恶的甜蜜”。通过联想揭示生活的粗糙和生命的本能,诗人矛盾的感觉流露出内心的悲悯。
  《井台上》,他揽着最喜欢的小儿子对我父亲说:“将来/我们的孩子只有当兵,只有这一条路”。一句话就是民生,感慨和担忧同在。在场者也许没记住天气,但记住了一位父亲脸上的忧伤。
  《一匹马》《抓鱼》以群像出现。草原上的一匹马十分钟一动不动,“终于它动了一下,/我们放心地开车离开”,表面上写对动物的关切,突出的是人性之善。大家晚上一起去抓鱼,抓住了再放回去,“这样往回走的时候就轻松多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才能维持平衡。
  《常见的夜晚》写一个陌生人敲门,“我把门打开一条缝……看来我们还需要彼此熟悉/在这个过程中/小心不要损伤了对方”。既怕伤害别人,又怕自己被伤害。既有对他人的尊重,也有自尊。我们平时言说尊严,只强调自己的尊严,忽略了别人的尊严,有失偏颇,韩东兼而顾之,既不是儒家文化的温柔敦厚,也不是自我的无限膨胀,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的碰撞与融合。
   《奇迹(二)》写“坐在他的身边我就安心了”。《冬日小景》写一个穿黑棉袄的人看向我的窗户,“风景于是有了一点进攻性。/他走了以后河边恢复了平静/阳光的亮度也跟着下来了。/我可以很轻松地看出去/意外地发现对岸有一座土丘/上面站着几棵树/幸好它们不是人”。有的人给周围的人带来安全,有的人却带来威胁,这就是人与人的差别。把带来安全视为奇迹,本身就有反讽意味。
  这样简单的分类,不一定科学,但可以看到韩东的诗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十分广泛,以亲朋好友和平民百姓为主要题材,主题并不宏大,更谈不上崇高,但突出的是人情和人性,偶尔带一点玩世不恭,无伤大雅,反衬出灵魂的纯洁和人性的善良。

  总结百年新诗,一个深刻的教训就是,诗歌与生活的关系不是忽近就是忽远。过度亲近,就会削弱审美。过度疏远,就会坠入虚无。令人欣喜的是,韩东没有重蹈学院派的覆辙,不是用文化支撑诗歌,而是用生活哺育诗歌。他的诗歌没有一点贵族派头,一招一式都体现出平民姿态,像白居易一样接地气,容易与大众产生心灵的共鸣。他钟情人间烟火,但与生活保持适度的距离,因而没有陷入自然主义的泥淖,并经过艺术的提炼有效地拓宽了诗歌的审美空间。  
  韩东是口语写作的集大成者。有些诗人把生活中的口语与诗歌中的口语混为一谈,含金量不高,受到读者的诟病。我在阅读《悲伤或永生》的过程中,发现诗人对大部分早期作品做了语言上的修改,甚至标点符号也有变动,从中可以看出一位卓越诗人严谨的创作态度。反证了口语诗不是随心所欲的产物,同样需要像贾岛那样认真推敲。韩东的口语继承了《诗经》与唐代口语诗的人文情怀和音韵调性,又与时俱进地注入了丰富而深邃的现代理念和精神。他睿智地克服了当代某些口语诗的骨质疏松和情感稀薄,赋予口语以足够的弹性、审美和哲理。他的口语洗练、冷静、节制、从容、温和、理智,属于有丰富思想内涵的口语。他的口语与知识分子写作不同,与早期的白话诗也不同,既符合王安石说的“诗家语”,又符合西方文学家说的“精致的语言”,是韩东独创的有生命意味和哲学意味的语言。韩东成功地开拓出用口语写高端诗歌的阳光大道。在将日常生活升华为精美诗歌的过程中,现实主义释放出巨大的动能。生活与艺术、现实与浪漫、情感与哲理在他这里达到无与伦比的平衡与融合。
  在抒情泛滥成灾的时代,叙事对每位诗人而言都是必要的。为叙事而叙事,没有情感的叙事,不是诗歌所为。韩东从容不迫、干净利落、留有余地的叙事让读者臣服。他的叙事,既有底蕴,又超越现实。既有趣味,又有意味。既有情感,又有思想。既有个性,又有共性。不浮不躁,不急不缓,不冷不热,不深不浅,情感节制得恰到好处。以小我为突破口,但没有囿于小我,而是自然地抵达大我。小我在日常生活中浮现,大我接通了人性的脉络。韩东的叙事融入了大量生动的细节,这是一位小说家的硬功夫。一个细节有时能够发酵成一首枝繁叶茂的诗,在当代诗歌中是独一无二的,使主旨在充满质感的想象中得到玲珑精致的表达。韩东的诗有普希金抒情诗的旋律和韵味,但精神姿态和灵魂相状永远属于他自己。韩东就是韩东,韩东只能是韩东,谁也无法替代,其诗属于具有深奥机锋的诗歌。希尼这样评论约翰.克莱尔的诗歌:“它充满人物,它不矫饰,它看似毫不费力,然而它实际上是精炼的胜利……它的特别和独一无二之处,乃是它的轻巧,它的飞掠能力,它的快速摆动、不受妨碍的运行”。(1)我觉得这段话用在韩东身上也恰如其分。我们阅读韩东的诗歌时,要学会从他描述的情境中跳出来,聆听他的弦外之音,体味他的言外之意。如果读懂了他机智的反讽,才有可能真正读懂他的诗歌。
  韩东的诗,外在质朴,内在高雅,能够点燃我们庸常的生活,照亮我们卑微的面孔,使我们感到自己的重要,激励我们每个人理直气壮地活出应有的尊严。
  读韩东的诗,既轻松,又过瘾。你除了读到韩东,还能读到自己。在这本诗集里,你将与很多平凡的人久别重逢。

  (1)《希尼三十年文选》(修订版),黄灿然译,浙江文艺出版社,2021版,第381页

  原载《黄河》2023年第5期
韩东简介

韩东,当代汉语文学重要的诗人、作家、导演。“第三代诗歌”标志性人物,“新状态小说”代表之一。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组织“他们文学社”,形成了对第三代诗群产生重要影响的“他们”诗群,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17年,执导电影《在码头》,入围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竞赛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