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新诗:一座融汇中华民族道德智慧的宝库

——《中小学生怎样写新诗》前言

2023-06-01 作者:祁人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中小学生怎样写新诗》,祁人著,作家出版社,2022年1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定价:36.00元。各大书店及网络商城有售。此书填补了出版和教学领域的这一空白。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歌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西周初年至春秋 时代,就产生了大量的诗歌篇章,诞生了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公元前 841 年是中国历史有明确纪年的开始,史 称共和元年,而在此之前的公元前 11 世纪周武王灭商,西 周开始。因此,从西周初年算起,中国的诗歌已有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

  1919 年五四运动前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又诞 生了中国的新诗,以 1920 年第一本新诗集——胡适《尝试集》的出版为标志,因此,中国新诗也有了一百年的历史。

  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代诗歌与一百年历史的新诗, 是一座融汇了中华民族的道德智慧、哲学思想、人生经验、 审美意蕴于一体的巨大宝库。博大精深的诗歌宝库,丰富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和美感经验,升华了人们的思想情操和人生境界,并引领人们成为精神健康和情趣高雅的人。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吟诗诵词的文化传统。儿童时代的学习,大多从背诵《诗经》或《唐诗三百首》开始启蒙,像《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传统的国学篇章,虽然文体上并非诗歌,但也包含了诗的韵味。

  中国的古今名人,大多是在诗歌的滋养下成长起来的。诗歌丰富的文化营养,哺育了许许多多杰出的人才。

  北宋时期的宰相晏殊,是当时有名的诗人,七岁就能赋诗作文,十四岁就考上了进士。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爷爷苏序爱好诗词,能够背诗千余首,在他的熏陶和带动下,苏洵、苏轼、苏辙父子文学成就卓著, “三苏”的美誉名垂史册。

  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等,也都具有诗人情怀。毛主席就曾说自己在青少年时代能够背诵五六百首诗,他一生也创作了一百五十多首诗词,公开发表的就有七十余首,其中许多是脍炙人口的篇章。其诗作反映了一代伟人的思想轨迹,记录了他领导革命事业的伟大历程。

  可见,诗歌对于人们青少年时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

  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旗帜 鲜明地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广阔的校园大力倡导 真善美的诗学教育,通过阅读、吟诵、写作等形式,发挥 诗歌引领青少年成长的积极作用,是一件功在当代、惠及千秋的大事。

  培养中小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既无愧于诗歌国度的传 统美誉,也有益于启迪中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陶冶崇高 的理想情操,使人在通向未来人生的旅途上,拥有健康健 全的人格品质与生命理念。因此,把诗歌阅读、吟诵、写 作与欣赏为形式的诗学教育,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的内容,纳入弘扬国学、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范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诗歌为什么会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呢?

  首先,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滋养青少年学 生成长的精神食粮。源远流长的古典诗词和一脉相承的现 当代新诗,融合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百科全书,内容涵盖 了历史、地理、天文、哲学、美学、美术、音乐、建筑、军 事、外交等,可以说包罗万象。中小学生读诗、吟诗、写 诗、欣赏诗的过程,犹如畅游于知识的海洋里,将极大地开阔视野、扩大胸襟,丰富对大千世界的认知。

  其次,我国诗歌尤其新诗包容了现代社会的多元价值取向,将启发青少年学生在通向未来的成长道路上,塑造富有弹性和立体的健全人格。当今社会的竞争环境,使人们具有强烈的进取意识,这是时代的进步,但也带来了弊端,甚至可能造成心灵的扭曲与人格的畸形。在现行的教育模式下,广大青少年学生常常疲于应付考试的压力,当此之际,引导中小学生在碎片化的时间读诗、吟诗、写诗,使之沉浸于诗意的情境中,感受诗歌丰富饱满的情感,将有助于青少年学生滋养高雅、美好的情愫,从而减轻精神压力,增添有趣的生活内容。每当读诗、吟诗、写诗、欣赏诗的时候,一种美好的情愫与健康的人格质素,也将在青少年的心灵世界里,润物无声地滋养和生长。

  阅读、吟诵、写作、鉴赏等诗学教育形式,将使青少年学生吸收诗词营养,领悟生活哲理,升华人生境界,积蓄人格力量,增强生活自信,从而在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失志,拥有健康的人格心理,为人生积蓄无穷的能量。

  最后,诗歌创作的本质是一种创新精神,学习诗歌写作也将启发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无论是古诗词丰富多彩的意境营造,还是新诗多样化与先锋性的表现形式,都是诗歌标新立异、超凡脱俗、特立独行的创新特质。诗歌的创新特性与青少年成长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是一种天然的不谋而合,诗歌优美的意境和真善美的品质,将潜移默化地引领中小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而所有对美好事物的梦想和追求,乃是一切创造的源动力。

  因此,诗歌具有传统文化资源的显著优势,优美的诗歌将为中小学生增添学习与生活的情趣,为他们的精神世界提供广阔的空间,使成长的岁月变得充实而富有诗意。

  

  众所周知,在现行的中小学语文课本中,诗歌篇目大多是古典诗词,新诗寥寥无几,广大青少年学生对于现代新诗相对而言还比较陌生,知之甚少。当此之时,倡导阅 读、吟诵、写作与鉴赏新诗等诗学教育,有益于丰富青少年学生对我国诗歌的认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文化自信。

  新诗和古典诗词一样,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尤其当代新诗既继承了古典诗歌 的传统,又延续了“五四”以来新诗创新的精神,同时借 鉴、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在思想性、丰富性、多样性方面都颇为突出,这些优秀诗篇记录了一百年来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

  迄今为止,新诗诞生一百年来,有关新诗创作理论的出版物不计其数,遗憾的是,至今尚无一本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系统介绍新诗创作的入门读本。为此,本人特在《一首诗的诞生——中小学生如何写新诗》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三十五年的新诗创作实践经验和写作心得,编著为《中小学生怎样写新诗》一书,以此填补出版和教学领域的这一空白。本书旨在阐述新诗创作的一般规律,希望对小学高年级和初、高中学生学习新诗创作有所启迪,并供所有新诗初学者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