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名家荐读|红松读徐丽萍:镜子的内外

——评徐丽萍的诗集《荆棘与花冠》

2022-08-27 作者:红松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作为一个女诗人,无疑,徐丽萍的内心更细腻,笔触更柔软。
作者简介

红松:范宏伟。石河子市作协副主席。1991年毕业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大学期间开始接触朦胧诗,开始写诗并于1989年获《诗刊》《青年作家》《星星诗刊》《川南文学》联合举办的“1989·中国杯”全国青年诗歌大奖赛佳作奖。先后在《星星》诗刊、《绿风》诗刊、《诗选刊》、《诗歌报》月刊等刊物发表诗歌作品。

  面对一面镜子,你所面对的,往往是你自己的内心。此刻,你的眼里所看到的,不管你愿不愿意,一定是你自己。哪怕这面镜子是扭曲的,是变形的,是虚妄的,是不真实的。是的,这就是你。这,也只能是你。
  你在镜子中所看到的,也许曾经是荆棘,现在却成了花冠。显然,这顶花冠的加冕和被加冕人,只能是你自己。而如果你在镜子中看到的是荆棘,显然,弄丢那顶花冠的人,也只能是你自己。诗人徐丽萍在组诗《镜子》中写道:
  鲜艳欲滴的嘴唇  咬着颓废的夜幕
  镜子像一个恋人  安静地注视着你
  ——《镜子能看见一切》
  这就是镜子,她用鲜艳欲滴的嘴唇,咬着颓废的夜幕,内心充满渴望,却不令这种渴望丝毫外溢。镜子中的那个自己,完全挣扎在内在的孤独中,并在这种孤独中不断圆润。然后,才能温润得像一个恋人,才能安静地注视着你。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不断内质化自我,为自我找到一种强大的,不为外界所干扰的精神内核。
  请注意“安静”这个关键词,只有安静,才能更好地呈现,呈现事物的本原。将丑恶呈现为丑恶,将美好呈现为美好,将真实呈现为真实。正如诗人在另外一首诗中的诗句:
  只有安静下来
  声音才显得动听
  ——《只有安静下来》
  是的,只有安静下来,才能听得到真的声音。也只有真的声音,才是最为动听的声音。
  正是因为安静,才能在安静中博大,才能听到禾苗破土的声音,才能听到鲜花盛开的声音,才能听到鸟儿飞翔的声音。
  无疑,镜子是安静的,“安静”是镜子十分可贵的一种特质,如果你给她整个世界,她就能安安静静地容纳这个世界。她就会把更多的选择,更多的自由留给你。这里是你的影像,你的空间,你心灵的关照。
  它从不收集证据  也不选择性保留
  它只提供片刻呈现
  让站在它面前的人
  坦荡地来  放心地去
  ——《镜子就是镜子》
  
  镜子是冷静的,是真实的,所以容不得游戏。你不能对镜子作小动作,做鬼脸,搞颠覆。如果你欺骗镜子,其实你所欺骗的,恰是你自己。你自己,才是这个故事的主角,才是这个故事的真正开始和结局。
  千万别和镜子做游戏
  有些东西看得见
  有些东西看不见
  镜子多了  就是迷宫
  一个人会变成无数个人
  一只猫会变成无数只猫
  镜子会扭曲事实  改变方向
  ——《千万别和镜子做游戏》
  这是镜子的反光,也是现实生活的映照。一旦你错误地进入了镜子,你就会被镜子所迷失。其实,所产生这一切后果的真正原因,皆是因为你的自我迷失。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在支离破碎的生存现实里,你不断地将自己碎片化,为俗物所累,逐渐迷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镜子是玻璃做的,诗人欧阳江河在他的代表作《玻璃工厂》中这样写道:“玻璃已经不是它自己,而是/一种精神”“有什么东西从玻璃上划过/比影子更轻/比切口更深,比刀锋更难逾越/裂缝是看不见的”那么我要问了,此时欧阳江河笔下的玻璃,是不是镜子?
  应该是的,这是玻璃的一种特质,也同样是镜子的一种特质。当影子从镜面划过,其实你已经身陷其中,你已经身在其中,其实你的精神已经深入其中。你无法摆脱你的影子,就像你无法摆脱你自己。
  这就是为什么“比切口更深,比刀锋更难逾越”因为你最难逾越的,恰是你自己。你无法逃脱自己的影子,你和自己的影子之间,是无痕的,是没有也不可能有切口的,所以是难以逾越的。
  在诗人徐丽萍的另一组诗《冰与火之歌》中,诗人这样写道:
  一堵透明的玻璃墙
  把我们隔绝成两个世界的人
  ——《我是冰》
  是啊,我们是世界的两个部分,你在镜中,我在镜外。或者,你在镜中所照见的是你,我在镜中所照见的是我。我和你的影子是不重叠的,是不能相互看见、相互照见、相互问候和亲近的。因为,我们各自照见的是我们自己的精神,是各自独立的自我。
  
  没有被激发的诗人是冷静的,而一旦被激发,就会迸射出璀璨的激情。这激情中有升腾的火焰,有飞翔的翅膀。你可以用这温柔宁静之火去爱,也可以用野性魅惑之火去被爱。
  你不知道  我的心里藏着一团火
  是炉膛里  干柴烈火的火
  是煤油灯下  温柔宁静的火
  是旷野里  野性又魅惑的火
  是灵魂深处  幽暗又狂放的火
  ——《我是火》
  当诗人在霓裳羽衣曲中,在梦幻的镜子前翩翩起舞,整个镜子,不,整个镜子中的世界,都是诗人无边的舞台。而诗人在镜中的舞蹈,就是诗人在灵魂深处,幽暗又狂放地放火。
  诗人说:“我是火  是被黑暗包浆/被时间洗练的火”火,被黑暗包浆了,这是火的属性所注定的必然劫难。诗人的火在燃烧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被压抑,被折磨,被遮蔽,被内化。在时间的洗练之下,诗人成熟了,饱满了,充盈了,圆润了。
  于是,火就在诗人的生存层面和灵魂层面变得更加强大了,也更加可控了。这种强大是内在的强大,体现在诗人自我信心和自我信念的觉醒。这种可控是由内而外的,是对信心和信念的自我加持。
  俗世的沉重  把飞翔变得遥不可及
  但我相信  我是能飞翔的
  ——《别卸下自己的翅膀》
  诗人相信:“我们拥有色彩斑斓的羽毛或叶片/能够轻盈地托起一片天空/或征服一片浩瀚的海洋”而在《心的版图》一诗中,诗人写道:“鹰的翅膀能够装下整个天空/飞扬的马蹄  能够追回整个草原”
  而现实经验告诉我们,拥有了翅膀,并不意味着就拥有了整个天空。起飞,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一种不容易的事情。这需要坚硬的骨骼,需要强劲的肌肉,需要丰满的羽翼。诗人在《起飞》一诗中写道:“在高空中飞行  每一根羽毛/都是一根擎天利剑/眼睛里燃烧着火  像穿透云层的闪电”
  而往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有太多的苦难,太多的坎坷,太多的悲欢离合,需要诗人去面对。
  还有一滴眼泪
  我咬紧牙关  把它留在眼眶
  人的一生  是浸泡在眼泪里的标本
  ……
  但请留下最后一滴眼泪
  用它照亮未来
  ——《最后一滴眼泪》
  是啊,我已经太久没有看到过如此深沉、如此震撼的诗句。这种震撼,来自于心灵的共振,来自于灵魂的和鸣。人的一生,如果是浸泡在眼泪里的标本,那么,就让我们留下最后一滴眼泪,用它照亮未来吧!
  
  如果你真的认为“镜子就是镜子”,那,你就大错特错了。“镜子就是镜子”只是诗人最初的假定。镜子将不断自新,不断颠覆自己,也将颠覆你迷醉的视野。看起来镜子是静态的,你是动态的。而实际呢,镜子也在因你而动。诗人说:
  镜子无所顾忌地穿行在
  现实与虚幻  记忆与失忆之中
  ——《镜子是有记忆的》
  现实是残酷的,又是幸运的。残酷的是需要历尽沧桑,幸运的是在这沧桑之中,有人与你携手同行,这沧桑之中有你所挚爱的人。
  谁不是深夜痛哭  清晨赶路
  凌乱的行李装着茫然的未来
  一张清晨的车票  一袋远行的干粮
  泥泞小路的尽头  落下母亲颤颤巍巍的身影
  似乎轮椅上的父亲  用粗糙的手掌
  擦去沟壑纵横的脸上的泪水
  ——《谁不是深夜痛哭清晨赶路》
  诗人抽取多年以前自己生活中艰难、茫然、即将踏上人生征程的瞬间,描绘了母亲、父亲前来送行的情景。诗人通过抓取典型镜头:清晨的车票、远行的干粮、泥泞的小路、母亲颤巍巍的身影、轮椅上的父亲、父亲粗糙的手掌以及沟壑纵横的脸,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生活画卷。
  在对场景气氛的渲染中,诗人仅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一个情绪饱满的送别画面,凸显了极深的语言功力。特别是本诗的题目,也是本诗的文眼“谁不是深夜痛哭  清晨赶路”,切题、点题,堪称经彩。
  诗人歌颂家乡,歌颂家园,歌颂泥土,歌颂田野,歌颂在家乡家园泥土和田野中劳作的父亲母亲:
  面朝黄土时
  脊背上太阳的炭火盆
  是烙在父亲肩头的
  挥汗如雨的诗行
  母亲扬去麦子上轻浮的谷壳
  把金闪闪的谷粒儿送进小小的谷仓
  ——《关心粮食》
  关心粮食,就是关心父亲母亲。关心粮食,就是关心生存之根本。民以食为天,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由粮食上升为礼节,物质是基础,精神是升华。脱离了粮食这种生存之根本,精神就是无根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诗人又写道:“关心粮食/就是关心肉体与精神之间/最薄弱的环节/就是最贴近大地心脏的那部分”
  粮食,离肉体和精神,都实在太近。粮食就是肉体和精神间,最薄弱的环节。粮食会使肉体疼痛、愉悦,也会使精神之光微弱或更加明亮。你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但说真的,谁又能真正离得开这五斗米呢?要知道,在饥荒年代,在青黄不接的时节,即便一斗米,就能要了你的命。
  
  作为一个女诗人,无疑,徐丽萍的内心更细腻,笔触更柔软。在《无处安放的爱情》中,诗人写道:“这些一尘不染的爱情/它们太纤细  太明媚/生长得太精致  也太缓慢”
  在《众里寻他千百度》里,还有更加伤感而优美的诗句:“在一首催人泪下的词里  我们相遇/一只蜻蜓经过了荷塘/一朵莲穿过了千年月光”
  而当这所有的一切,都在镜子中一闪而过,成为生存的片段,成为生活的反光。当大幕落下,只剩下空空的舞台,其中的况味,如何不令人扼腕长叹,又如何不令人仰天无语。
  繁华落尽时  镜子又变成空的
  又会有新的人和事  闯入它的世界
  ——《行走的镜子》
  镜子不断在光芒中奔走,又不断在黑暗中回归。镜子不断追求自新,不断追求自我完善。镜子,就是诗人的自我关照;镜子,就是那个自我关照的诗人。
  它映照现实  又背弃现实
  它抽空一切声音或形象或味道
  把自己变成一面  与人无害的空镜子
  ——《镜子是有记忆的》
  尽管镜子已抽空一切声音,一切形象,一切味道。但毕竟是有记忆的,记忆之中,有蓝天,有白云,有暗夜的花朵爬满梦境。随着女诗人自我意识、女性认知的不断觉醒,益发觉得现实如此鲜活,原来自己生活在如此童话般的梦境之中。
  我乘着萤火虫透明的翅膀
  像风一样舒展  自由穿行
  ——《像童话一样生活》
  看吧,在这个童话里:“月亮的白银  星星的眼眸/搭建的熠熠生辉的城堡/住着精灵与女巫  巨人与野兽”“七色鹿伫立在湖畔守候/飞禽走兽都臣服于/此刻的温暖与宁静”
  在这个童话里,诗人深藏真情、真爱,并在这种真情和真爱中不断升华。逐渐由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的哲思:
  如果我仅仅用一具皮囊
  来确定我生存的意义
  那么存在本身就是虚无
  ——《精神之光》
  萨特说:“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如果我们在这个世界的存在,仅是“一具皮囊”那么,我们将把“人道主义”何处安放?那样是否就将归于虚无?
  这就是萨特在他《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两部经典哲学专著中关于生存意义的最核心,也是最经典的论述。
  诗人于不经意间,仅寥寥数语,就将肉体和精神,就将生存的意义,就将存在与虚无讲得明明白白,举重若轻地完美诠释了哲学大师的思想,精神之光冷峻中充满了人性的光辉,饱含着超越自我的强烈愿望,不可谓不令人钦佩。
  
  镜,是诗人的心之镜,也是诗人的精神之境。诗人在自我的镜中或高蹈,或低徊;或高歌,或低吟。诗人上下求索,一会儿山重水复,一会儿柳暗花明,一会儿苦苦追寻,一会儿华丽转身。
  镜子在时间中穿行
  它是那样虚无  又那样坚实
  可以瞬间破碎  摆脱时间的掌控
  成为一个不可思议的谜团
  ——《行走的镜子》
  总之,真正的诗人就该这样,她在时间中穿行,又随时准备在时间中出走。她可以虚化现实,逃离现实,只在现实中留下她的声音、气味、影子。但同时,她又是那样坚实,因为她决不放弃思想,决不放弃精神光华,决不放弃心灵的华丽绽放。
  也只有这样,她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诗人,摆脱时间的掌控,成为一个华丽得不可思议的精神谜团。
  
  红松2022年5月12日于顺道小院
诗人简介

徐丽萍:女,汉族,祖籍江苏。现为《绿风》诗刊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石河子作家协会主席。在《诗刊》《星星》《绿风》《诗林》《绿洲》《西部》《诗潮》《芒种》等报刊发表过诗歌、散文千余篇,并有作品获奖。2011年进入“新疆新生代作家榜”。诗集《目光的海岸》获得新疆兵团农八师“五个一工程奖”。2018年获得八师第十六批拔尖人才荣誉称号。2018年组诗《升腾与绽放》获得全国绿风诗歌奖二等奖。出版诗集《目光的海岸》《吹落在时光里的麦穗》《荆棘与花冠》,散文集《升腾与绽放》《雕琢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