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特刊 > 中诗简牍

【中诗简牍】2021年7月卷(总第110卷)《百年孤独》

2021-08-10 10:00:39 作者:中诗论坛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编辑团队:元业、小雪人、老家梦泉、顾念、黎落|本期责任编辑:小雪人| 特邀匿名评委十一人:A评~K评

 
一、  榜单
 
【状元卷】
1. 百年孤独|纳兰寻欢

【榜眼卷】
1. 钟表盘丨赵颉(邮箱投稿)
2. 酸枣|孟萌

【探花卷】
1. 柿子|蔚霐(邮箱投稿)
2. 麦子丨茂华
3. 鸟鸣.蝉鸣丨吴殿平
4. 在聆听丨木溪
5. 黄昏丨贵夫人
6. 如许诗篇丨庄晓明
7. 请叫我蒹葭丨蒹葭 REED(邮箱投稿)
8. 裂变丨深蓝

【同题卷】
1. 大湾丨西衙口

二 、编辑小记
 
  中诗简牍的七月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月份。于四年前的七月,小编初任中诗简牍选稿编辑。回想此间的工作,除了一片纯粹的诗心之外,还真是没有什么能带给支持简牍的诗友们。
  本月的邮箱投稿作品中,某作者在作品中附言:“麻烦老师帮我看一下,还能继续热爱下去吗?”我突然醒悟:有时候迷茫的不是我一个,还有很多写作者,无论是涉诗不深者,或者是已经有一定功底的写作者。当诗友们支持一份纯粹没有任何纸刊支持的网络选稿平台时,他们可能只是想听到有一定阅读水平读者的真实的声音。因为诗歌是小众化的,写诗是孤独的,一种孤独中的审美与灵性追求。
  当我此月主选,像经常做得那样,将各编辑的初选作品裸诗编号发给不同匿名评委,做前三选评时,他们发来了不同观点与意见。他们绝大多数是成熟的编辑或作者,且是真诚的选评者。小编每期得益于各期评者的思想交锋,因此,在这值得纪念的月份,将各评论汇总附后,以期给作者带来打开思维的某种局限性的起点。
  需要注意的是,选评者有各自不同的人生阅历,以及由其存在的或多或少的阅读偏好,因此,即使水平相当的评委也会做出截然相反的评论。衡量诗歌没有标准答案,因此,任何评论只作参考,作者需要根根自身状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在此谢谢各匿名评委真诚的选评,并谅解小编的一次未提前告知的汇编。
一一小雪人笔于2021年8月8日
 

三、上榜作品

【状元卷】

百年孤独
贵州|纳兰寻欢


我家屋前,篱笆要倒不倒的
草垛倚在月亮上。柴门紧掩
你一次次经过,一次次折回
呼唤伙伴们的名字,声声急
门开后,你举家去了云南
而我,可能会
死在贵州

  小雪人读诗:马尔克斯用一部长篇小说写《百年孤独》,而纳兰寻欢仅用一首小诗就提炼出人类共同体的相似境遇及情感:所有的遇见都是别离。这里说别离并非纯粹指向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别离,更是“我“与“自我”的别离,因此,“百年孤独”并非浅层孤单,更是深层的“自我分离”。文本将一生的时空,巧用“门”以转换,在上下的白描对比中,溢出情感。文本整体赋予“门”的深遂内涵,需要读者共鸣。诗意是诗歌语言之外的部分。


【榜眼卷】

钟表盘(邮箱投稿)

文丨赵颉

“三个弟兄,无论哪儿都是三个弟兄
女人的腕表上有时仅剩二人
最小的那个被她偷偷豢养”
1992年夏天,北京的罗厂长在宴席上
送给我一块时髦的时间
我回吉林市,转赠了朋友
“难以挣脱,宛如难以弥合这一秒
与下一秒之间的缝隙。难以
在恋爱的季节遇见死亡的呼唤,
在呼唤的晚霞流淌最后的悲怆”

  黎落读诗:直入式写法。首句的拟人不算新鲜,胜在直率干脆,避开侧击直接进入主题。表盘中秒针走得最明显,时间的可窥见性通常来自于此。“豢养”收买和利用。承接部分继续深入:女人收买秒针加以利用,表面看来时间放缓,其实掩耳盗铃。“时髦的时间”任何粉饰成分在时间面前都是多此一举,这一点和上一节一脉相承,是进一步线性延展。同时地域的变化也为时间提供了横向的描述。接下来揭示了时间在短暂和长久之间的矛盾,有种哲学上辩证的味道,并提供了时间不确定性的证据,最后说出个人的观点。这首诗在结构上很紧凑,利用了喻体的借喻,回喻等方法,虽然中间似乎会有泄露本体的嫌疑。文本很好地诠释了时间的多重性,也因为以人为喻体而呈现出生命的多重性。时间和生命两者在这首诗里交叠重合,同时出现在钟表盘上。这应该是一个很老道纯熟的诗人。


酸枣
文丨孟萌


虎头山的硕果,没有平原的生地
草帽之人已经消失多年
所有的老叔父都压扁在回音墙
酸枣落一颗
孤山就颤一下,晃一个人影来

日常习惯一件事,集市买枣
圆凌,黄骅,毛叶
贩枣人是来自城堡里的化装者,身形硕大

我习惯在楼顶凉晒它们,用醋腌渍它们
噙住泪水,咽下它们

  顾念读诗:目的性很强的一首诗。酸枣是故乡的种种寄托,但因了“贩枣人”,于是就有了乡愁——这些朴素的情感,蕴藏在一颗颗酸枣里,酸枣于是就生动,就鲜活,就停留在来时:“但有乡愁,即食酸枣;但见酸枣,即有乡愁”。


【探花卷】

柿子(邮箱投稿)
湖北|蔚霐


村头的柿子树
已经落光了叶子
西风里
一个个柿子
像摇晃的红灯笼

它们那么小
小到被秋天忽略
却有着祖母一样的软心肠

  老家梦泉读诗:品读这首小诗,眼前立刻浮现出一幅惊心的画面:西风里,老祖母挑着灯笼,站在村头等待着远方的归人。和深秋的空旷、阔大相比,她是那么渺小,那晃动的灯笼更加渺小,却有一腔火热,像老祖母的软心肠……这里用脱光叶子的柿子树隐喻老祖母。把柿子比做灯笼,并转喻为老祖母的软心肠。一切都递进的那么自然、妥贴。特别是第二段,由外在的形似切换到内心的质同,让小诗一下有了情感和知性的提升,确是一首不错的自然之诗,也是一首生命之诗。


麦子
文丨茂华


麦子对天空笑,
它在揣摩父兄的肤色。
麦芒是姑娘的睫毛,
刺穿你的相思。
新月和镰刀一样弯,
与麦穗的低头重合。
父兄头戴草帽,腰系草绳,像一个麦梱。

一粒麦子里,我们有同款的乡愁。

  老家梦泉读诗:从古到今,写麦子的诗多了,要想翻出新意不容易。茂华这首有自己的特色。首先,它切入的角度比较新颖,自己不在场,用想象和过往的经验来呈现。这也契合时下的农村,大多年轻人外出打工,麦收季节也不能回家,只能遥寄乡愁了。其次,在诗艺方面,这首小诗也有颇多不俗的表现。比如:前两句,以物观世——“麦子对天空笑,/它在揣摩父兄的肤色”;三四句以我观物,麦子成了相爱的姑娘,遥寄着彼此的爱恋,可谓想象奇特;五六句妙在一个“巧”字上,一个“弯”,一个“低头”,既形象又生动,也道出了亲人们的艰辛——月光下还在劳作;第七句的比喻很合景,有点“入乡随俗”的味道,让小诗一下泊入物我两忘的佳境;最后一句单独成段,也让乡愁落到了实处,麦子也想着异乡的人,他们“有同款的乡愁”。
  回看这首小诗,作者放低身段,回到与“物”平等的地位,在相互观照中,打造出一个有情有意的世界。


鸟鸣.蝉鸣
文丨吴殿平


林子里
两条河流高悬
一边纵火
一边制造洪水

一条
从黑色的上游宣泄而下
另一条在五颜六色的河床上
蜿蜒流淌

盛夏,我们常常在两条河流的
下游,冲洗耳朵,沐浴更衣

  黎落读诗:吴编近来的诗很好看,越发自由,所涉及的层面也更广博,特别善于在生活中找寻诗意的触及点。有时也会稍嫌规矩和用力。这首诗很新巧,先是虚拟出两条河,然后将虚拟落到实地,最后发出论点。手法上采用了典型的三段式,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完成度很好。说到不足,个人以为是意料之外的东西少了点。但瑕不掩瑜。


在聆听
文丨木溪


轻微的节奏却能敲击心灵深处
聆听它!
伸展出遥远的深邃
就像在黑暗里看到的星辰大海
眼前的光明不过是遮挡你看向更远的光明
最终我们选择站在黑色里
连影子也融为一体
剩下的
也只是一个视角

  老家梦泉读诗:
  反复品读这首小诗,试图靠近它,又似乎不那么容易靠近,这更加重了我探究的愿望。说实话,这首小诗不论其形式,还是语言,还是内在结构,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这也是它吸引我的地方。
  仔细品读,感觉它实际由两个看似“悖论”的句子撑起:一是:“轻微的节奏却能敲击心灵深处”,二是:“眼前的光明不过是遮挡你看向更远的光明”。首句“一轻一深”,一下就抓住了读者的好奇之心,忍不住去“聆听”!也只有在夜深人静,孤寂慎独时才能听到心灵深处的回响。三四句其实是一种转化,用视觉去展示听觉。第五句很有分量,也是撑起小诗的第二个句子。光明里只能看见就近光明的东西,它无形中遮蔽了远方的光亮。这样的诗意发现,没有经过跌宕起伏的人断不能悟出。某种程度上说,也只有在黑暗里,才能看得到远方的光亮。行笔至此,作者顺势道出了下面的句子:
  “最终我们选择站在黑色里
  连影子也融为一体
  剩下的
  也只是一个视角”
  这个视角很重要,你要探寻远方,不能只盯着眼前的黑暗,只有这样,你才有冲破黑暗拥抱远方光明的希望。当然,我这只是其中的一解,也有一种看法,觉得最后两句多余,不如去掉,一切交由读者去品味、去回补……


黄昏(节选)
文| 贵夫人


1.
黄昏,用少有的安宁挤在草垛下
因为有小雨,扛着犁铧的背影
再一次
挪了挪肩膀。老槐树老了,乡下的风
比城里的风快,只要点灯
整个村庄,像在天空晃动
温顺的样子
时而露出窗口的脸庞
时而一把伞
在路口焦急的,像民谣里亲热的期待

  小雪人读诗:全诗有六小节,这里仅是一节便能感受到作者于细腻的行文之中蕴酿出浓郁的故土醇香。比如文本中“安宁”的从形容词到名词的词性转换,及“挤”的动词精选,给文本带来阅读情感张力,又比如风中点灯的独特表述细节,则更有效蕴酿出故土空间内的情感。


如许诗篇
文丨庄晓明


不觉间,我已写下如许诗篇
它们似另一个人所为,借用了我简陋的笔
它们一页一页的纸上闪烁
如彗星的偶然掠过,又瞬息沦入黑夜

  顾念读诗:这是我们都能看到的一种状态,这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其实是创作过程中客观的我和另一个镜像的我,这个镜像的我存在于作品和现实之间,这状态能引起我们的共情,就像我们读博尔赫斯《博尔赫斯和我》:“事情都发生在那另一个人,博尔赫斯的身上……
  我不知道在我俩之中是谁写下了这一页。”
  我们身体里都是这样,两个自我,有时候会觉得不认识自己,或者也只是灵光一闪就消失了。


请叫我蒹葭(邮箱投稿)
文丨蒹葭 REED

我曾用仿瘦金体,给风写过一封信
风把我抬得高于茅草,赐予我“蒹葭”的名号

  小雪人读诗:文本构思极巧妙,言语精简却能于当下的“抒情言志”中荡漾出涟漪且延绵。
  “蒹葭”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意象,在《诗经》中,用“蒹葭”寄喻女子美好情感。这种历史文化心理或者说中国人沉淀在骨子里的自然意象情感都只能是对此诗起到内涵的延展作用。而作为一首现代诗歌,必须在传统之外具备自身能自我满足的意象内核之后,才能立起。
  “蒹葭”是文本的核心意象,但是文本并没有用多余的语言或者是复杂的诗歌结构去构架内涵,而只是在“茅草”与“蒹葭”之间,巧用“仿瘦金体”的形象及“瘦金体”沉淀的文化意象的糅合,来表达一种从普遍“茅草”之上舒醒的“蒹葭”情志。而这种情志具体是什么,文本戛然而止,恰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留白与读者自身经验的共鸣。


裂变
文丨深蓝


泥墙边的老妪,刚刚摁灭了
三块石头里的火。

忽然起了风。她紧了紧头顶的丝巾
一只红绿相间的小鸟飞过来
像饿极了的孩子,直往她的怀里飞。

村里的人说,
“老人去世时,总有一只鸟会落在
他的房顶上。”

  黎落读诗:由火而鸟,由死而生,由孤独而陪伴,这本身就是裂变。小诗折射出一定的社会性,有一种令人心悸的现场感。诗人对主题的把控很精准。


【同题卷】

大湾
河南丨西衙口


回到岸上
风停了。
世界像土地庙一样开阔
哪里都允许你停脚一宿
就像深巷里的那盏光
狗咬得响。你上前推那烛火
狗尾巴掉下来,打在门板上
父母正酣。女人最凶

  小雪人读诗:这是一个很难驾驭的同题,但是,此文切题俗而不凡,文本处理得相当巧妙。文本看似松散的细节之间,实则以明暗双线一丝不苟地推进文本,但是,读来又是松软有度,流动着温暖的情感。文本以行动轨迹为明线,与其并进的暗线从纵轴的切题放开“大”如“世界”,收拢到“土地庙”,再收缩至“深巷里的那盏光”里的“湾”,再剖开“湾”的横载面到琐碎的生活中去,让文本情感从虚处落向更真实且细微之处。
 
四、匿名评选(仅供参考,作品排列不分先后)
(要求:从以下十一首匿名初选作品中选前三,并选评优缺点)

1号|麦子
2号丨在聆听
3号|柿子
4号丨请叫我蒹葭
5号| 酸枣
6号丨百年孤独
7号|如许诗篇
8号|黄昏
9号|钟表盘
10号|(已删除)
11号丨鸟鸣.蝉鸣

A评:9、6、5、8
从十一首诗歌整体表达上来看,唯一可能写作能力欠缺的就是《柿子》的作者。评奖出来,最多有可能《黄昏》和后面两首诗歌有一点位置上变动,否则的话除了这4首诗歌,选任何别的进前三,你这个都没有公信力。
《鸟鸣.蝉鸣》立意很好,高大上,意思是,我们生活在一个没选择的环境里,立意操作很好,潜台词我一眼就收到了,我只是觉得目的达到了,但这个过程之中的感染力没有,所以我不会给他高分。

B评:  1、 3 、 11
这三个比其它那几个硬憋出来的“诗”略好。
《百年孤独》,结尾让我心动了。本来应该写得挺好,可惜了中间三句,焦虑的情绪不对,这种焦虑,不如执手相看泪眼有感染力,而且越焦虑越无力。
《钟表盘》,一块时髦的时间,这种表达一句就把一首诗破坏了。后面太强烈。
《酸枣》,从立意到表达都没有一点新意,完全可以不写。
《黄昏》,在写什么呢,读完有没有一丁点心动的感觉。一首诗读完没有一点心动,哪怕是微微一动也好。

C评: 11、1、5、7、2
《麦子》最后一句多余。”揣摩”一词这里应该承接”笑”,不甚满意,其余不错的,诗句较美,情感节制到位且不失冲击力。
《在聆听》意绪幽远,后面几句体悟颇深,见哲思,不太喜欢开头。
《柿子》似显单薄。
喜欢《酸枣》里饱含的真挚的情感,但感觉语言欠精练。
《如许诗篇》短短几行写出了一个诗人的精神追求与感概,觉得首句欠佳。
《黄昏》凄清里有温婉.。
《鸟鸣.蝉鸣》手法不错,诗意较丰沛。作者对于大自然的赐予及其潜在的力量有隐含的情感在流淌,复音缭绕。

D评:5、8、9都不错,整体来看还是欠了许多,太“诗意”,做作的痕迹都太过明显。
《酸枣》最后一段最好 ,这个酸不仅仅因为酸枣的名字,更有生活的不易,但贩枣人的出现有点没有作用,特别是跟后面的递进没大关系。
《黄昏》整体比较平稳,也在逐步提升那种乡愁,但缺乏点新意。
《钟表盘》语言和喻体都比较新颖,最后的提升也有高度且不失自然。只是罗厂长这里太过“现实”了,反而有点语境不统一。

E评:6、5、4,都很纯粹。5不是纯抒情,6技巧过硬,少痕迹。
《百年孤独》小诗不小,动用了一个大题目,让人想起马尔克斯。“我家屋前”这样的语调也似乎吻合了《百年孤独》那种回忆的口味。然而这毕竟是一首惜字如金的诗歌——又是匿名阅读——阅读者甚至分不清它是一首爱情诗歌还是一首对自我历程的回顾。有人已经从爱情的角度谈了它。作为爱情诗歌理解它也是很美的,“呼唤伙伴们的名字”这样的细节符合实际。我不写爱情诗,我倾向于后者。诗歌是回忆的艺术。把生活碎片结构起来是需要技巧的。这样,诗歌中“你”,“我”,“伙伴们”都有了去处并凝结了一个有些沧桑也有些伤感的完整的形象。总之,这是一首完整有力的诗歌而它的语言也不过是几句简单的白描而已。

F评:3
除了3号,其他都太虚了

G评:小诗当如短匕。
《钟表盘》,不错的,特别是结尾部分,唯一感觉中间的时间一词刻意了。
《在聆听》,应该不错,后面的一句有点多余感觉。但这个作品能带来触动。中间的部分具象化应该更好。
《柿子》这个作品处理的还不够凝炼。红灯笼与软心肠,好像不够和谐统一。这个柿子该围绕着最后的喻来修改,不仅仅是一个软字来作为纽带。

H评:  6   5   3
I 评:  3   9   6,这期的质量一般。
《柿子》相对比较清晰,整体是可以的,但总觉得缺点什么,达不到状元的水准,没有特别亮眼的东西,属于没毛病写作,深度,广度还是欠缺点。
《钟表》含量大,耐读,难解。一秒,即一念之间,也包含很多内容,有些东西是不能赠与的,比如感情。宴席(交际),赠送,转赠,这里还是比较微妙的。特别是用了具体的地名和人物,有个人背后的东西让人浮想。
个人读后感不同,每个人读出来的都不一样。
J 评: 3  11  6
K评: 4   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