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特刊 > 中诗简牍

【中诗简牍】2022年5月卷(总第120卷)《乌鸫》

2022-06-10 09:14:29 作者:中诗简牍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编辑团队:元业、小雪人、老家梦泉、顾念、黎落|本期责任编辑:顾念。茹小末、 长安肆少等诗友的诗歌作品上榜。
编辑团队:元业、小雪人、老家梦泉、顾念、黎落
本期责任编辑:顾念

 
一.榜单

【状元卷】
空缺

【榜眼卷】
1.乌鸫 | 茹小末
2.一名保洁员 | 长安肆少

【探花卷】
1.空巢村|彭纯廉
2.在花垣城,我心如此平静丨龙秀银
3.窗口 | 赵安琪1985
4.四月辞丨记住忘记
5.窗外有风|于波心
6.水塘边上 | 月若初见
7.给你 | 吴文建

【同题卷】
1. 在别处 | 太阳升殿
2. 在白马寺丨李继增

 
二.编辑小记

  骤雨初歇,下班的人群像流水一样倦怠地在大街上流过,空气中弥漫着女贞花的味道,不太好闻,人们却似乎习惯了这味道,并不会因此生出多少不适。
  ——这就是普普通通的生活日常,一切都是水波不兴的样子。但生活其实也是有滋有味,我们都在用心经营自己的家庭,都是有老有小,都在全力以赴的谋生存。活着,就一直会有百般滋味在等着我们一一体会。
  生活是全心全力的,诗歌也应该是。作为诗歌爱好者,我一直都觉得,诗歌创作套路可以少一些,态度可以更真诚一些。
  本期简牍,没有特别能打动我的作品。故状元卷本期空置。
一一顾念 2022.06.09
 
三.上榜作品

【状元卷】
空置

【榜眼卷】

乌鸫
文 | 茹小末


我爱你住过的树胜过爱你:
树枝都长大了。叶子还那么小
我们捧不住很大的誓言。这是天意

狮子岗的冬天比山下要长。你不要怪雪终日不化
它只是点着一座小山灯。倘若你飞回来,取止咳剂祛风膏
你要看看那些白色的灯火

万物皆有归属。倘若你风邪入体无药可治
你一定要飞回到空缺已久的

灯芯的位置

黎落读诗:
  比较与当下大批量流行的叙事体和碎碎体,我更喜欢这种诗写方式,源于它越过题材而接触到题材的本性,如同一个人越过体表去掏内心。乌鸫作为一种模仿能力很强的鸟,胆怯温和,而叫声却高亢短促,惊吓后会离开原栖之所。类似一个矛盾体,写作者正是看中了这种矛盾性去构建这首诗。并赋予文本断裂之后强有力的重组与调性。黑与白,大与小,外与内,渗透与治愈构成了这首诗。


一名保洁员
文 | 长安肆少


一把竹枝轻叩沉睡的瓦片。或是
一弯缺月撕咬风中的长影,晨与昏
一件橘色马甲擦亮每一盏街灯,从西华门到朱雀街
一身疲惫亦如晚霞的洪水, 涨落

沙,沙沙,沙沙沙
一缕阳光跟着胶底鞋的余音,推开城门
l
老家梦泉读诗:
  写保洁员的诗不少,我也写过,但这首写出了特色,可以说出类拔萃。首句,“一把竹枝轻磕沉睡的瓦片”,是实景呈现亦是隐喻,一把竹枝隐喻保洁员,沉睡的瓦片隐喻睡梦里的城乡街道,把保洁员工作的场景和动态写活了。如果说首句是近景呈现,那么下一句:“一弯缺月撕咬风中的长影”,则是由远及近的动态聚焦,把保洁员前后左右移动的劳动投影呈现得活灵活现。第三句相对平常些(其实也相当鲜活),但紧接一句:“一身疲惫亦如晚霞的洪水, 涨落”,可以说陌生化得相当惊艳,把保洁员的艰辛和劳累写绝了。尾段,随着一阵仿声词的磕响,小诗撇开寻常的点题提升,伸进开放式的写意留白。通观这首小诗,作者总是从侧面呈现,从“一把竹枝……”、“一弯缺月……”、“一件橘色马甲……”、“一身疲惫……”到“一缕阳光……”,这种曲笔写意比直抒胸臆要强得多,也使小诗显得更加鲜活、灵动、汁液饱满。另外动词的妙用也是小诗的一大特色。一首仅仅六行的小诗写得如此风生水起,殊为难得,想来它必将填列佳制,这一点我笃信不疑。


【探花卷】

空巢村
文 | 彭纯廉


落花三二片
鸟鸣三二声
农舍三二处
斑竹三二根
这还算不上空

真正的空的含义
是寂寥了
就一碗水
连同影子口服下去

顾念读诗:
  有落花无人扫,有鸟鸣无人惊,有农舍无人住,有斑竹无人砍。这样的情况已经足够空旷。但这些只是表象,内里的"连同影子口服下去"这样的滋味,更无人可以叙说。简单粗暴的推进,却是最有力量的推进。


在花垣城,我心如此平静
文 | 龙秀银


购物,看病,吃早餐,参加亲朋好友家的红白喜事
至少可以关注熟人,而又被熟人关注

独自散步时,有些地方至少还可以重走一遍,摇一下摇过的树枝

有话无处可说时,至少还可以坐在母亲的坟边,和一片草叶说话

顾念读诗:
  自适是一种极好的状态,于是写作者通过文字将这种状态告诉我们。写作的态度很多时候决定了作品的格局,这首诗也许就是这样。


窗口
文 | 赵安琪1985


有时是一小块天空
像一种明媚探入人间水域
以视觉的接触生出荡漾

属于镜子之外的动词。之后是
蝴蝶,或者微风。当感受到这些后

流水呈现慢动作,此时我如
礁石低矮下去。阳光里有不能分辨的
芬芳——幕布拉开,登场者

给我酒,或者远方的药

老家梦泉读诗:
  这首小诗段与段的链接比较新奇,且并显得不突兀,甚是妥贴。仿佛自然延伸的溪流,跌宕起伏中,溅起一朵朵浪花。
  从窗口向外探望:先是一片水域,荡漾出镜子之外的动词,蝴蝶飞舞、微风荡漾,流水缓缓泛起,我却像礁石一样低矮下去。小诗由物及我,由物及逐渐低矮下去的我,这时,阳光的出现让人眼前为之一亮,妙在阳光里有不能分辨的芬芳,什么芬芳?力量、鼓舞——给我酒(壮胆),给我医治创伤、给我来自远方的药!
  一首很有艺术范的小诗,诗为心声,由此也可看出作者的学识和品味,亦为读者的品评留下宽泛的想象空间。


四月辞
文 | 记住忘记


三月的流水,愿不愿意,都流进四月
四月是一个渡口。青草漫山遍野,将在秋天枯萎
枝丫吐出的新叶,也将在秋天老去
等待一场雪,世间一色白茫茫

四月适于缅怀,淅淅沥沥下不完的雨在缅怀人间
人间多情,有流不尽的泪水,流了干,干了流
鲜花缅怀逝者,更多的花自己缅怀自己

有一个节令,叫做清明。带着风声雨声上山的人
读懂墓碑就好。墓碑狭小,仅能留下几行文字
墓碑宽阔,覆盖在尘世间的一生

顾念读诗:
  此诗在时间的处理上颇见用心,第一节时光的不可抗拒性,“世间一色白茫茫”,生老病死,一切够会归于终结。之后是缅怀,如果第一节是站在旁观者的视角写轮回,那么第二节就自然由旁观者而及己,大雨下在人间,又何尝不下在人的心里呢?上山扫墓,墓碑是存在的见证,却也是一生,这其实也是写的是时间。四月清明雨,各种作品写了几千年了,每每读来却都有不同感触,也应该是生老病死的不可抗拒性所赋予人类的感怀吧。


窗外有风
文 | 于波心


院子废弃,千万别摘蛇莓的小浆果
它是仓鼠和野雀的口粮
酢浆草的袖珍小喇叭无论怎样鼓吹
除了蜂蝶,春天没人,冬天也没人
外祖母长眠后山多年。大舅也走了
无人推窗,也无人探出头
试一试温曛的南风,拂过清凉的脸颊

黎落读诗:
  一首回忆兼思乡思亲的诗,写得隐忍而节制。在景致的细节描写中藏着深深的情感。推窗风过,所见皆是过往,诗中有画,画中有人,人已成风。唯一的我也许看到了实景,也许全是虚镜。


水塘边上
文 | 月若初见


三角梅,腊梅,黄桷兰……
黄的,红的,白的
各种盆栽不知何时被主人移走
一大片空白留了出来

一同移走的
还有游鱼。当我驻足
水塘沉寂
不再腾出浪花与波纹

黑漆漆的墙上
挂着一枚月亮的空镜子

老家梦泉读诗:
  这首小诗让我想起唐代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几乎相近的情景,现代诗呈现得更加细腻:五彩的盆栽被移走,游鱼也被移走,虚实交错的呈现,水塘沉寂,不再腾出浪花和波纹是拟人手法的运用,这些都在不同层次上呈现了与昔日的迥异,人去塘空,一片空寂。最后一段将这一空寂进一步深化,悬进空旷的时空:

“黑漆漆的墙上
挂着一枚月亮的空镜子”

  我比较感兴趣这一段,黑漆漆的墙上怎么会悬挂着一枚月亮的空镜子?想必是房墙倒影在水塘中,月亮恰好挂在上面,这或许是实景,亦或是作者的一种想象。人去房空,没有窗灯的明亮,墙自然是黑漆漆的,与悬挂在上面的月亮形成一种色彩的反差,进而绷紧由此引发的诗意张力,空镜子照着沉寂的时空,也照着这首空灵的小诗……


给你
文 | 吴文建


雪地为纸。要用冷冽的风,写下谁的名字
那株梅花才会越开越美,并遗世独立
放牧香气

冬天道不出柔情的甜言蜜语
万物一致缄默。山川河流习惯惜字如金
分行句子的潜伏,像蛇虫蛰眠

鸟鸣生在春野、田间。你信么
那时日月光华,一丝一毫皆婉约,皆明净
不必快马加鞭赶往下一座季节,分分秒秒都
让人乐不思蜀

老家梦泉读诗:
  这首《给你》是给谁呢?写得如此荡气回肠,情真意切。以雪地为纸,可谓至纯!写下谁的名字,梅花才开得更美?以梅及人,看来这个“你”的品格也相当清高!首节笔力不俗,次段从侧面——万物缄默,山川河流惜字如金,“分行句子的潜伏,像蛇虫蛰眠”,反衬梅花的逆势傲然绽放,诗语的陌生化相当出彩。众所周知,梅花开在寒冬和早春,作者顺势展开想象或者说是追忆,诗笔很是生动、俏皮:“鸟鸣生在春野、田间。你信么”?这里,鸟鸣可是作者对梅花般“你”的仰慕和倾诉?亦或是对当初爱恋的追忆或者对未来的想象?这些都无从可知,留下一片阔大的空白,任由读者去想象,这也从侧面验证一句话:某种程度上说,诗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


【同题卷】

在别处
文丨太阳升殿


我知道,另一个自己在飞
所以这一个自己
要深深的下沉
中间的距离,
好有人间,
天空
和风

黎落读诗:
  这首诗极短,却有一种极致的空阔和独享。形式如此,内容也是。但是呢,这里的内容可以被不同的阅读者植入不同的感受。每个人都有过生出别处的想法,起源不同却可以殊途同归。一个形而上的自己,一个形而下的自己,一个出世,一个入世。中间地带是活色生香的人间,天空,风。是生活,理想,无法抓取的那部分。正因此它具有更多的阅读经验和依据个人生活得来的不同感受得来的思想性和共情性。


在白马寺
文丨李继增


白马,无声
无声
是一种嘶鸣

缭绕的香火
接续1900多年
暮鼓,晨钟
次第在白马的目光里起身

走在珈蓝
所有的喧嚣
归于平静

小雪人读诗:
  在现实世界中,确实存在白马寺,但是不管其真实的历史是什么,好的诗歌应该构建满足其文本自身内涵需求或者是立意的完整情境。
  此诗看似简洁而不简单。文本起承转合巧妙自然,且气息流动绵长。
  在现实存在之上,寺是修行的场所,而白马是修行者的缩影或者是象征,它从嘶鸣到归于平静,文本通过三段的虚实交织的纵横推进,构建出时空情境的变化与提升。
  此文特别值得学习的是虚实的自然转换与融合,实入虚出,让文本落地生花,富含层次,流动且不呆滞。白马雕塑“无声”的实与人沉默的虚在与“嘶鸣”的对抗中,扩张出文本的现状与情感空间;“暮鼓,晨钟”的实与“目光里起身”的虚,让文本从情感的情绪纵横深入人生的思考,最后获取人生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