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特刊 > 非虚构

怀春文学,在羽化与渐变间摇曳

——“师出滑门”之张雅静

2023-12-25 09:41:18 作者:刘万庆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刘万庆,1954年出生,天津市北辰区作家协会原主席、滑富强文学现象研究会常务会长。作品散见于《通俗小说报》《天津文学》《湛江文学》《五台山》《延河》等文学期刊,《捧角儿》《本草》连续两届获得天津市“文化杯”中篇小说一等奖,著有60万字文集《泪竹林》。
 
  津门宝坻文脉深厚,“文宝坻”的美誉并非浪得虚名。宝坻又多“口”字地名,如陈家口、西河口、老鸭口等。而与诗有关的是青口(王南村)、林亭口(小靳庄),与小品、文学有关的是黑狼口(赵丽蓉、张雅静)。在我退休后客居宝坻期间,参与策划了张雅静的第二部长篇纪实文本《宝坻乡情——我与赵丽蓉的前事今生》,恩师滑富强不仅为之作序,而且亲莅宝坻参加了首发式。
  
  一、命定的港湾:从北京到北辰
     
  2000年7月27日,跟随赵丽蓉10年的小老乡、小保姆张雅静,在八宝山公墓赵丽蓉追悼仪式上悲伤过度晕倒,被送回老家黑狼口,从此与一代艺术大家永别——北京,也成为她永远的伤心地。其时,她颈上的肿块已成功切除,稍事休整后的9月末,又打起行囊,谎称回北京继续治疗,实则只身来到天津。
      这是一次目的地未明的离家之行。宝坻至津城的长途,终点在北辰区的白庙,下车后一片茫然。出租司机看出她的迷茫,主动搭讪:姐姐去哪?她答:找个好找工作租房便宜的地方。司机不愿调头开向灯多车多的市区,顺京津路径直向北,来到举目无亲的北辰区政府所在地果园新村。而后,她以400元的月租金让自己有了栖身地。
      开局不顺一如苔藓长满了初来乍到的日子。她先在工厂打工,也通过中介做过家政,而俯首可拾的是洗碗工,可京腔京调的张雅静虽然努力工作,却怎么也融不进餐饮勤杂的氛围中。2001年的一天,她从后厨给客人上菜,一霸道女工伸腿将她绊倒,碗碎手破一片狼藉,东北老板只得下了辞退令。由是,她更加怀念在赵奶奶身边的美好时光。
      躺在出租屋好几天晾晒发霉的心绪,理清后又出来找图书馆复习英语——赵奶奶曾出资供她学得成人高教英语课程,她的理想也是成为一名翻译家——问路图书馆后,却鬼使神差来到了一路之隔的文化馆。张雅静在打工期间认识了时为文学青年的高鹏,高鹏向他的校友罗广才多次介绍过雅静的情况,广才说:让小张去拜访一下滑富强老师吧,看看滑老师能否助力一下。于是雅静几经犹豫,还是上三楼右拐来到文联办公室,见到了鬓角花白、慈眉善目的滑老师,被问“你喜欢读哪些书?喜欢写诗歌还是喜欢写散文?”“我……,”张雅静一时语塞,眼泪不争气地流出来。“我学的是英语……喜欢写日记……。”说罢,她的泪水有些滂沱。
      滑老师拉过椅子让她坐下,又斟了一杯水让她慢慢说。又是鬼使神差,她将自己的委屈、落魄和近乎绝望,一股脑倾诉给了甫一见面的滑富强老师。滑老师听明白了,说,咱《北斗星》编辑部倒是缺个人手,但经费很紧张,你若同意,可以帮忙,但工资很低且无保障。
      到了秋天,办刊经费终于发不出张雅静为数不多的工资了。滑老师便写了个条子,让她到房管局找我碰运气暂度难关。就是那个上午,我刚从局里出来,要去南大楼房管站督促房屋普查工作,与一个穿白上衣的女生擦身。她跟传达室说找刘万庆。值守大爷一指,刚出去的就是刘万庆!复急忙奔出来喊:刘老师、刘老师。我的屁股刚挨后座、车门未关之时听到了喊声,接过滑老师的条子一看,二话没说直接拉上张雅静去了房管站,让她做起了房屋普查的内勤业务。后来她说,在房管站工作的宝贵时光,是她得以在北辰立足的一个关键,不仅工资高,而且管餐、工作环境好,结束时还发了千元奖金。
  她又有了本钱回到《北斗星》编辑部,回到了文学和理想身边。
  
  二、燕子归巢:在滑老师门下重塑身心  

  有如燕羽剪开了春光,再次推开“滑门”不是谋生,是立命。滑老师带她买了《古文观止》和唐诗宋词,并且列出了现代小说、散文的必读书目。她在整理来稿、文档之余,把跟随赵丽蓉奶奶生活十年的日记,用文学语言改写成一篇篇习作,交给滑老师修改。初时的习作每每被改成“大红袍”,三个月后的习作,某些段落被改成“大花脸”,半年后的作品,“批红”面积缩小,滑老师多为修饰润色了。她将重新抄写的文稿整理好后,发现竟有了5万字的体量。于是,2002年的《北斗星》春季刊便开始连载张雅静的纪实文学《在赵丽荣身边的日子里》:
  “挑开布门帘进到屋内,一位容貌熟悉的奶奶正盘腿坐在土炕上,穿着白绿相间的手织毛衣,下身是件黑色松紧裤。浓黑的眉毛下透着一双慈祥的笑眼。爹爹把我从身后拉过来说,小静,快叫赵奶奶。我怯怯叫了后,赵奶奶麻利地起身脚踩布鞋把我拉到身边,抚摸着我的头说,按咱老家的辈份,你该叫我表姑太太呢!若叫奶奶,我还真矬了一辈儿。我却理不清表姑太太是啥辈份,只感觉她特像我刚过世的亲奶奶,便激动地说,表姑太太太绕嘴——我就叫您奶奶吧。赵奶奶乐了,说,那就依你。又转向我爹说,从外面找的几个保姆都油腔滑调的职业化,我都不称心,这才想从老家找个朴实的孩子做个伴儿……”
   当季节换成深秋的布景时,张雅静用一个作家的视角、6万字的日记体,描述了自2000年2月21日离开北京,至9月20日来津期间与肿瘤抗争的心路历程。滑老师在“编者按”推介说:“张雅静的纪实文学作品《在赵丽蓉身边的日子里》已出版单行本,故不再连载。从本期始,本刊连载她的又一部纪实散文《直面人生》,请读者关注”——    
  “2000年3月6日……我呆呆躺在病床上,孤独无助的痴望着窗外的星空。我想,人活着本是莫大幸福,只可惜,也许不久我将化为天上一颗暗淡的小星,一边陪着赵奶奶,一边遥望着我的父母。想到此,泪水便侵湿了枕巾。我蓦地爬起来,找出信纸给父母写下了遗书……”
   “2000年3月7日。又是一夜无眠。从早晨天就阴沉沉的。巨大的忧伤烦闷,压抑得我快要窒息,便悄悄走出病房……医院花园的座椅上,坐着我隔壁患癌小男孩儿的母亲,因为没钱继续为儿子治病了正伤心地痛哭。我的心凝固住了,身体却不停地颤抖。不知是什么力量驱使我转身回到病房,拿出300元钱又奔回来,交给了近乎麻木的孩子母亲……”
    长成33岁的2004年,张雅静已在滑门熏陶了一年有余,《北斗星》改双月刊的馨香,也烘旺了她文学写作的灶火。当年第四期的“散文百家”栏目头条,滑老师的“编者按”再次推介说:“从本期开始连载张雅静的自述体散文《苦斗》,她以自身在逆境中奋斗的经历,揭示了青年人奋发向上的精神世界。”在该文中,她用流畅优美的文字,记述了打工、恋爱,男友因见义勇为失去生命,作者因悲伤而失去工作的情感波澜。她在2005年《北斗星》第三期的《苦斗(六)》中写道:“仰望高高的天空,直面变化无常的天气,我不相信偌大的城市容不下一个小小的我,也不相信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没有我的容身之地……”
  张雅静的第一部曲,带着依附也带着青涩 ,一如她的小保姆的身份;第二部曲,带着伤痛也带着挣扎,一如她的迷茫与渴望;她驾轻就熟一挥而就的第三部曲,虽然带着百媚也带着千愁,但在心灵上走向了坚强,在文字上体现了自信。
  
  三、鲜花和掌声被阳光簇拥
  
   时光不紧不慢地到了2008年中秋,张雅静突然接到宝坻作家瑜琼的电话说,咱家乡的《宝坻报》刚刚创刊,你写的《在赵丽蓉身边的日子里》,给咱《宝坻报》连载呗?她遂答应道,无论冲你还是冲家乡,我都大力支持!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浏览著名军旅作家王南方老师的博客,看到他写的怀念赵丽蓉奶奶的文章,其中提到了小保姆和我的昵称小静,便留言“我是小静,我已加入了天津作协。我现在《北斗星》文学杂志做编辑。”未曾想,王老师将我的留言又转发到博客上,还附了我发在《中国妇女》杂志上怀念赵奶奶的文章。一时间,有关“从小保姆到作家”的无数留言、跟帖、文章在网上热炒起来”——这是张雅静写在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赵丽蓉的最后十年•后记》的一段话。     
  江苏文艺出版社也是通过网上知晓并签约张雅静写书出书的。编辑部的赵阳主任还鼓励她,为了亿万喜爱赵丽蓉的观众,一定要写好这位平民艺术家与一个小保姆的故事。于是,“我又沉浸在与赵奶奶生活过的日日夜夜,随着书写的情节亦哭亦笑,笑声也常常回荡在我不足十平米的书房里。而写到最后两个章节时,泪水一直浸泡着我的眼睛……我娴熟地敲击着键盘,倾述着对赵奶奶永久的思念,思绪一如洪水般漫延在我的心底,赵奶奶的人格魅力时时涤荡着我的心灵”(《赵丽蓉的最后十年•后记)》。
    接到快递来的样书是2011年3月。通体绛红的套封,封面是赵丽蓉奶奶微笑甜美的线描,封底印着开篇的文字:“打开封存已久的记忆,掀开已经泛黄的日记,走过生命长河的那段岁月,我与已故著名表演艺术家赵丽蓉生活的日子,总是让我难以忘怀。”张雅静捧着油墨飘香的著作,急切飞到滑老师面前,打开最后一页含泪指给滑老师看:“我依然怀着感激之情,感谢我的文学恩师滑富强先生,没有他,我不会走上文学之路,也不会有这本书的产生,更不会有我如今的幸福时光。”
    这部20万字、16开本的倾情之作,一经上架便热销,又经再版,总共发行了12万册。从此,张雅静的作家生涯迎来了开挂时刻:《每日新报》予以连载,更多的报刊、电台、电视台纷纷报道、约稿,电影、电视剧剧本也频频向她招手……
     犹记2011年初夏,我与滑老师陪同张雅静去北京电视台录制人物访谈,“书香北京”栏目特邀了作家王南方、演员李文启作为嘉宾。王南方老师感慨道:“我的微博炒红了一位作家,既是我的功德,也是赵丽蓉老师在天之灵的欣慰。”李文启老师更是金句脱口:“小保姆成就了自己的文学之路,可见,在文学艺术面前,没有卑微与高贵之分。”张雅静则表示道:“当小保姆,我跟了赵丽蓉奶奶十年;当作家,我要跟随滑富强老师一辈子”。
 
  四、新的彼岸:像萤火虫发光发热
  
  光阴似乎并不总是随着惯常的河床流淌。2013年,网上关于赵丽蓉和小保姆的热度虽然不减,但滑老师已然迎来了古稀的年龄,且已辞去《北斗星》及《天津日报•北辰之声》副刊的主编职务,而张雅静的编辑工作也随之卸任。她的人生再次来到十字路口,也总是嗅到黑狼口月光下的袅袅炊烟和熟悉的饭香。她终于明白了:过往的为文,主要得益于名人赵丽蓉奶奶的余荫;而工作,主要受益于滑老师的援手。自己的文名,一时如明月当空,但离开了太阳月光何从谈起?由是,她要寻找新的彼岸,要像萤火虫那般,虽然微弱,但要发出属于自己的光。
  自那一刻,张雅静开始谢绝一切的采访稿约,刻意将万紫千红染成萧条寂寞,让躁动的心归于宁静。刚好是那一年,她将在野外草丛喂食一窝幼鸟、终致展翅飞翔、让自己感动不已的情节,写成《人鸟情未了》,旋获“东丽杯”散文三等奖。后来,正是因了这篇获奖作品,天津市群艺馆李治邦馆长推荐她去了红桥区文化馆,筹办《三河五岸》文学季刊。她学着滑老师的样子,组稿、编辑、校对、出版、发行;也学着老师的样子,组织文学活动,培养文学青年,以喂食幼鸟的情怀、形态拥抱文学,丰厚人生。
   为了解决生计,她复做家教;为了方便儿子同学的课后作业、作息,又在自家办了小饭桌,而语文作文及英语的辅导肯定是强项,且成绩卓然。
   但她并不戚戚于曾经的沧海和大红大紫,安然以自己的文学修养,为许多传统文化教育读本做嫁衣。她也从不报怨家计的操劳与生活的清淡,依然坚持记日记,依然钟爱着文学,每每让一些凡人琐事、情感的火花,簇拥成打动心弦的深情文字。
   大疫突袭的2020年,让那个春天变得很有些灰暗。祸不单行的是,张雅静的积疴颈椎病逆袭突发,以致精神抑郁、全身麻木。她不忍心让年事已高的滑老师挂念,几乎不接老师的电话,但当听说滑老师身边一时无人照顾时,她又让自己母亲前去帮助打理滑老师的一日三餐。
  正是通过当年的小饭桌,张雅静结识了一位与自己母亲年岁相仿的知性“干妈”,陪伴她走过了疫情,也驱走了病魔。干妈还帮她购置了近百平米的新房,与之成为近邻——干妈说的好,“历尽磨难的女作家,于情于理都该拥有一间书香四溢的书房!”
   再次抵达身心彼岸的张雅静,在相夫教子的同时,也精心伺候着三位老人:自己的母亲,86岁高龄的卧床婆母,助她渡过劫波的干妈…… 
   我也是近十年来只在医院与张雅静偶遇、并无多谈的。此次采访,谈文学、谈同门、谈人生、谈健康,见她又恢复了当年的乐观、干练,便同病相怜问她颈椎病可好?她答,颈椎病好治,但另一种“病”无可救药。我问啥病?她笑答,文学!对,就是文学——这是《天津诗人》总编、同门师兄罗广才早年就对我所说的——“文学病”一经得了便相伴终身。
   踏上新程的张雅静,对滑老师的感恩之心自是不曾泯灭半分;而对文学的信仰,更是多了本质的接近。她坚信,一次次的涅槃方能带来一次次的成长。好在来日方长,她的“努力做最好的自己”的理由之一,便是写好自己的新篇章……
   
  2023.12.13于津沽飘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