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郁东

文字的锋芒

——致永远的那家伦

2021-11-07 作者:郁东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云南诗人郁东作品选。
 
  引: 著名白族作家那家伦因病于2021年11月5日11时55分在云南大理市逝世,享年84岁。
 
01
多少年仰望苍山
多少次向往洱海
仿佛琢磨一个词
黑夹克白礼帽
白夹克白礼帽
这是我和你的两次见面
在大理古城相遇
那是2014年11月15日的事
苏金鸿长篇小说首发
在升辉大酒店会场正前方
我第一次看见白礼帽的你
那是谁在召唤
一个用文字照亮心空的人
在用一双沉默的耳朵倾听
 
02
把小说的话题岔开
你讲人,讲那个
从昆明自驾赶来的大理市原市长
那些年,发作品
被称作不务正业
工资被停发
住所被追腾房子
天不应地不灵时
你给李现武市长写信
问题很快解决
你又背上告状的罪名
那些周围冷眼的人
在你一件又一件作品
一个又一个大奖中
患上红眼病 
 
03
多少大理的山水人文
被你用笔织成多彩的文字
让世界认识大理
你用自己的经历
让我们记住一个市长
那个小小少年时
每天唯一的理想
就是下河摸鱼
填饱肚子的人
后来当上了市长
 
市长的故事
被你用白话演绎
这是另一种形式
让我刻骨铭心
比拳头更有力 
 
04
50年你写出900多万字
50部(篇、首)作品获奖
那是1978年后获奖的惊喜时代
北京人民大会堂
你从丁玲手里接过第一个奖状
你是高原上的报春鸟
你写煤矿工人的《开拓者》
煤炭部长亲自写表扬信给你
冯牧率队为你的作品座谈
《人民日报》组织的征文
冰心等知名作家担任评委
为你的作品一次又一次加冕
省委书记在文代会报告里点名表扬
那是你“改革开放三十年报告文学金奖”的份量
 
05  
你有一个白族的父亲
你有一个彝族的母亲
你是云南两大少数民族的儿子
你是老舍在第三次全国文代会上点名表扬的年轻人
茅盾曾为你创办的《洱海》群文刊物题写刊名
 
子月,风城
先生离去
苍山仰止
你把文字种在石头上
封面是柔情的洱海水
内页是坚硬的大理石
你是一个有温度有情怀的人
无论你走得多远
人们永远怀念你
(2021年11月5日诗,6日修订) 

 
   【那家伦简介】那家伦,男,白族,1937年4月16日生,云南大理人。1950年参军,历任昆明军区政治部文学编辑,退伍后在下关市文化馆工作,创办《洱海朝霞》杂志、《洱海》文艺报,我国著名作家茅盾为报纸题写报名。后调北京《民族文学》任小说组长、编辑部主任。后又回到大理工作,职业作家。他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黄金与人欲》、小说散文集《篝火边的歌声》、小说集《真挚的爱》、散文集《澜沧江边》《放歌春潮间》《花海集》《那家伦散文选》、散文诗集《红叶集》《孔雀集》、中篇小说《爱的裂变》《陷落的生活》《自来水管畅流混泥浆》等。
 
  
  【作者手记】我和那家伦老师的认识是从文字开始的,先读其文,后见其人,但早已心生敬仰。后来我调到报社工作,负责文艺副刊编辑,这期间曾先后四次编荐过他的稿子。
  收到他的稿子是件欣喜的事,四篇稿子我是这样处理的,诗歌、散文、散文诗三件均在头条编发,随笔一件编在倒头条。从报纸的版面语言来看,这是最高规格。
  《英雄颂》是我编发在《大理日报·祥云版》上的第一首诗,头条,时间是1999年5月27日,刊在“清华洞”副刊117期上。
  那家伦老师发表作品的时间与共和国同龄,这里有他的随笔为证。他在给《大理日报·祥云版》的文章《随意絮语——为电子版〈中国当代散文精华〉写的“自白”》一文中说:“一般记述,我的文学生涯,是从1954年从军时,在军队文学刊物发表短诗《友情》开始的,这不错。其实,更早些,1949年读小学时,我的另一首更短的小诗《月亮的话》,曾被老师介绍到当时昆明一张学生报纸发表。若以此为始,我的文学生涯刚好与共和国同龄。
  恍惚还是昨日,可是太阳与月亮牵索的岁月竟已过去了50年。并未虚度的光明里,留下了我在文学的各个领域里跋涉的身影,除了诗、散文诗、散文、小说,甚而长篇小说、评论甚而电影。然而,顽固的评论界仍然把我定位于散文家范畴。”那是一部献给共和国50华诞的礼物,他入选的散文《夏天颂》《长城赋》,总共有万余言,我将这篇随笔编发在1999年8月26日的“清华洞”副刊129期的倒头条。
  2002年3月14日,我们的报纸“清华洞”副刊第267期,在头条发了他的散文《处女雨》,本期责编是我的同事赵庆玲,一同编发的还有杨友泉的诗歌《天华山》、陈家祥的诗歌《凡人》,我和芮学云合写的“程控电话进我家”有奖征文稿《电话架起连心桥》,刊头画是画家马立康先生的《竹乡》。而他的散文诗《岁月深处的花瓣》(三章)我将它编发在2002年10月31日“清华洞”副刊290期头条。
  那家伦老师是云南文坛倍爱人们尊敬的作家之一,而在大理,可用“重量级”这个词来形容,在那个年代,大理州仅有三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与樊斌、杨美清,并称大理文坛的“三塔”。外开文章,他给我留下的印象以他讲述他和市长的一件小事最为深刻。他的文章我读过编过,而我和他仅仅见过两次面。一次是2014年11月15日在大理古城作家苏金鸿的长篇小说《九龙洲》《大理公主段宝姬》发行会上;第二次是2016 年4月15日,在下关举行的“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三周年暨大理白族自治州建州六十周年《大理》特辑座谈会上,也就是这次,我特意邀请他和我留影。
  先生千古,文字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