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李风臣

遍栽诗句绿春风

李风臣诗集《绿色的呼唤》序

2006-06-16 作者:李小雨 | 来源:中国诗歌网 | 阅读:
  在黄河流过的山东齐河县,我看到了两片感人的绿洲。一片是85万亩、9600多万株速生杨,它们茁壮挺拔,遮天蔽日,清风徐来,波连涛涌,阳光透过林间缝隙,洒下点点碎金;袅袅炊烟,牛羊欢叫,却不见踪迹,原来整个村庄都埋藏进绿色的漩涡
  在黄河流过的山东齐河县,我看到了两片感人的绿洲。一片是85万亩、9600多万株速生杨,它们茁壮挺拔,遮天蔽日,清风徐来,波连涛涌,阳光透过林间缝隙,洒下点点碎金;袅袅炊烟,牛羊欢叫,却不见踪迹,原来整个村庄都埋藏进绿色的漩涡中去了。陪同我们参观的同志说,这里原本是荒凉干涸的黄河故道,盐碱滩上,黄沙弥漫,庄稼常常颗粒无收,只有寒风中苦涩的黄蓿菜和茅草……而今,大规模绿化则改变了整个齐河。我们的车从林旁干道上驶过,只觉得空气清新湿润,莺飞燕舞,据说树枝上的鸟巢就有好几万个,树间蔬菜、蘑菇大棚林立,鱼塘、藕塘闪闪,工业及三产随之兴盛并蒸蒸日上,齐河县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这片绿洲不愧是齐河县委书记李风臣带领全县六十万人民艰苦奋斗的活的纪念碑,是改变历史的宏大手笔。
  另一片绿洲,则是齐河县蓬勃发展的文化事业。风臣书记勤勉写诗,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已经出版了五大本令人瞩目的厚厚诗集,他的饱满充沛的激情,厚积薄发的生活基础,以及他宽广的文化胸怀和扎实的文字功底,都使得他的诗歌创作如枝繁叶茂之林,横亘在齐鲁大地之上,并由此带动了齐河县迅速崛起的文化事业。这里乡乡有文联,村村有诗歌,已经成为中国大地上罕见的文化景象,为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形势下提升人民的素质和精神品格,培养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新公民起到了同万亩林带一样的绿色示范作用,这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双重“绿洲”,互相推进,互相融合,滋润着、培育着一方大地,使齐河成为充满希望的沃土。
  《绿色的呼唤》是这两片绿洲上高高扬起的绿色诗魂。
  绿色是精神。这本书收入了风臣书记五十岁生日前后三个月所创作的二百多首诗歌新作,以及历年来有关“齐河”、“绿色”的诗选。翻开书页,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一个领导干部多年来为自己奋斗一生的绿色事业的喜忧哀乐,心路历程。李风臣是一个以生命写诗的人。他的诗不以高深的技巧、晦涩的字词、抽象的口号去刻意表明什么,去说服什么。而是以宏阔的社会背景,深厚的生活底蕴,真诚的生活态度、火热的赤子之情,在潜移默化的阅读中去静静地感染你,打动你,去让你认识一个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挺立潮头的县委书记,是怎样以人民群众为父母,以自己深刻新鲜的思想,超前的自觉意识,模范的带头作用、艰苦的实干精神带领全县六十万人民脱贫致富,他的“为人民”的思想是常青的,也是他诗之树的绿叶和新枝,是他的诗之灵魂。在他的诗中,写得最多的,仍是齐河这片融入了他的理想、给了他五十载充实生命的神奇热土,字里行间,感人至深。他选入了2003年1月3日新年刚过的第一首诗,这也是他初任齐河县委书记写下的第一首诗:“昔日涝洼遍地碱/白如霜雪松似毯/旱时禾枯秋无粟/涝年汪洋蛙不眠”,那是“囤空锁闭户、囊涩人寡欢”的贫困的真实写照,然而作者并未过多地张扬创业的艰苦过程,却只用短短的几行诗轻松带入:“遍地黄沙遍地金/万马千军转乾坤”,“寒霜难移坚贞志/任凭东西南北风/自古壮士皆辛苦/辟路何计毁与荣/为官需创千秋业/做人当立万世名”,“赤子心存民众间/富民责任重如山/遍野碧树八千万/五载材成慰苍天”……这些诗句背后,谁知隐含着多少不眠的日夜,多少熬红的眼睛和磨秃的锹镐!对党和人民的高度责任心就是他诗之绿树所昭示的常青的生命。
  绿色意味着土地。风臣书记的诗,也离不开养育他的故乡、亲人、土地。其诗集中甚为感人的一首《望归燕》,就饱含深情地回忆起童年时他祖父母不经意间的简短对话:“燕子来了”,“是去年的那窝吗?”“应该是吧”……这使得携子归来的作者泪盈欲夺,夜不能寐,“默赞家燕恋旧巢/不看幺妹换秀衫”,于平淡中见深情,于沉默中现雷鸣,语言朴素,选材平凡,在人人常见之处捕捉住感人细节,表现出作者细腻、温情的对故土的依恋。一个共产党员永远是人民的儿子,风臣的诗中,更多的是他奋斗后的欣慰,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怀:“黄河之畔万亩荷/秋莲摇曳景色绝/林海绿荷连天碧/美酒千杯忘归辙”只有他才能发现“绿”中的情趣:“万顷林海郁葱葱/无限情趣绿荫中/昨赏菇耳映碧树/又闻鸭农欢笑声”,这小康美景只有将心贴近人民才能感到,风臣是农民的儿子,他的脚下,永远是那片给予了他生命和无尽创作源泉的土地。
  绿色是理想和梦。风臣书记的诗,是百科全书式的日记体,纵论古今,笑谈人生,感受八方盛景,融于自我心境,而五十岁之后的作品,则更加豁达通观,沉稳肆意,触景生情,诗情灵动,他能把“绿色”演绎出繁多的表现方式。“绿色”可以是充满哲理的人生:“人生白驹溪涧过/哪是春月哪是秋/”,“少时看山山靠山/青壮看山山戏山/老来看山山山秀/神邈山巅山牧山”;“绿色”可以是希望:“一望无际的碧树/它像是长了翅膀的仪仗/从远方飞来/又疾驰而去/天变成了树/人变成了绿”;他写绿的角度不同,时间不同,形象不同,“绿”的程度和呈现也不同,他写植树节的“绿”是:“春晖又洒济水畔/林茂株壮错年轮”,他写在沟壑中望树是:“碧树斗绿戏春魂/沟渠路林遥相映”,他写在引黄干渠边看树是“风吹丽日妆千树/一抹新绿入心田”;他写春夏秋冬各不相同的各种姿态的“绿”:忽而是夏日“荫翳蔽日清风冽”,忽而是秋天“碧树参天傲九霄”,忽而是春季“大河扬波报春晓/杨柳飘舞玉丝绦”,忽而是冬季:“岁暮旷野万木空/凝视枯叶百感增”,他写向日葵、无花果、太阳花、石榴、菜园、蝴蝶兰……凡与自然万物中的“绿”有关,他都在笔下一一呈现,只有对“绿”有发自肺腑的热爱并融进了自己的汗水、事业、幸福、生命的人,才能有如此深切的追寻和丰富的感怀。
  毛泽东曾说过: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还有一句著名的歌词唱道: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李风臣书记的“绿树情结”表现得最为形象的是他的诗歌《自画像》:“幼年躬耕桑梓间/苦读诗书效圣贤/而今伏枥黄河畔/倾洒碧血慰苍天”,我们可以把这看成是一棵大树,好大一棵树,生长在沃土--这是他的人格、他的诗、他的精神和性情的形象写照,更是一棵生长在黄河岸边的大树的写照:它小时躬身田野,大时仰望高天,它还将拍起滚滚绿韵,为更多的绿色歌唱,为壮阔美丽的长空和大地歌唱。
  (李小雨,《诗刊》副主编,著名诗人) 
                                                    200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