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顾偕

不加盟平庸

——《顾偕长诗选》序

2020-06-01 作者:颜家文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颜家文,中国作协会员,原大型文学双月刊《芺蓉》常务副主编,此文曾刊于《文学自由谈》及大连日报。

  
  作为一个有20多年编龄的文学编辑,我是比较能容忍某些作者的颠狂和偏执的。文学太迷人,一些人走进了文学的浪漫和幻觉后,常常一时走不出来,以至做出些令常人难以理解的举动。女作家三毛就说过,因为我在这个世界上,向来不觉得是芸芸众生里的一分子,我常常要跑出一般人生活的轨道,做出解释不出原因的事情来。
  像常人一样的生活,像常人一样的思维,像常人一样“今天天气哈哈哈...…”这社会就都会是彼此彼此,而不会有别的令人惊异、令人慨叹的事发生。
  好几年前,顾偕由一个青年人陪同,敲开了我家的门以后,就急着要我们为他出版诗集。
  他很诚恳又很庄严地说:“我的长诗,你们如果不出版,哪一天获得了诺贝尔奖,你们会后悔的。”
  他手里还攥着一份国际笔会十七届主席、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的弗朗西斯·金的信。我接过信来,看见上面写道:“万分感谢您的信和长诗《人类幻想》。我已看了,并且是十分愉快地读完的,您看来有愿望也有能力在汉语文学领域脱颖而出……”
  这年代,什么奇迹都有,而作为文学创作,又总是奇人、奇事层出不穷的。我默默地想着,仔细打量着面前这个消瘦的青年,怕莫是有些名堂……
  与一些同行议起编辑这一职业时,我最喜欢说的一句话,便是不要错过天才。错过天才的编辑肯定是个不好的编辑。
  我草草翻看了顾偕带来的一些诗稿,觉得诗作还是大气的,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也很强,但是一下子要出版,在诗集出版困难的当时是难乎其难的。我试探地说,能否先交给社会检验一次?在报刊上发表,听听反应……
  于是,我带他找了其时正做着大型文学刊物《芙蓉》杂志诗歌编辑的邓映如同志,邓映如同志破例地给他发表了两首长诗,一首500行,一首2400行,这在当时是不多见的。
  之后,顾偕常来,我也继续了解了一人些他的情况,诗人多不幸,生活磨难过早地降临在顾偕头上。他出生在上海,4岁时,遭受不公正待遇的父亲出于生计的需要,将他送给别人了,14岁,顾偕跟着父亲来到湖南湘潭。
  在当中学生时,他就在(少年文艺》上发表过散文。后来,在《芙蓉》《文学报》、《湖南文学》等刊物上发表过诗歌小说。后来我又知道顾偕已辞去了工作,专心在写着他的长诗。有时竟然一夜趴在桌上不动。
  再后来,顾偕去了广东又去了东莞等地,隐约有消息传来,他南下的路也满是坎坎坷坷,好在有诗伴行。
  《芙蓉》上连续发表两部长诗后,《花城》又发表了另一部600余行的长诗《人类幻想》,200行的《日常状态》已编入诗评家杨匡汉主编《1992年全国诗歌年鉴》。
  顾偕在走出那个封闭的小天地,在大社会里晃来晃去荡了一阵之后,似乎明白了许多东西。他现在不会轻易地说,明年我获诺贝尔奖,你们会后悔的话了。他尝试着在广袤的人海里寻找自己的位置……然而他依然苦苦地写着他的长诗。
  顾偕在转到广东从化之后,知遇之恩降临在他的头上,他有了工作,有了房子;妻子、孩子都来到了身边。现在,他又要出诗集了。
  顾偕的长诗很有气派,他是站在九天之上,俯瞰茫茫世界的,他很哲学地用诗笔描绘着宇宙、人类、自然、理想、生命……他用理性的线条把自己感觉的珠贝,以至碎屑,缀接成一长串一长串的,很严肃很逼人地展示出来,使我们数不过来,使诗评家们大为惊奇。
  文学艺术非常需要一批入痴入魔者献身,诗歌尤其是这样。希望顾偕在汇入人海之后,在满目精彩又无奈的风景里,不要被铺天盖地的市俗色彩所尘染。而应该在心底永远醒着当年那种对诗的疯狂与着魔。还应该把“明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挂在嘴边,写在座之右。
  平庸琐碎的生活常常消融诗情。
  听任世俗的河床把锐意和灵感打磨成溜圆的鹅卵石的人越来越多,愿我们都不要成为加盟者。
  
  1996.9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