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顾偕

理性乡愁中清醒的爱

——韩舸友诗歌中的唯美境界略说

2023-11-05 作者:顾偕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顾偕 :当代著名诗人、中国作协会员、广州市作家协会原副主席。

 
  我没读到太多这位不相识的域外诗友韩舸友的作品,看其简介,惊讶发现竟然又是一位从四川诗歌大树,金黄飘落的诗人。不过这位似乎有着丰富覊旅人生的诗人,像是早已飘落在了大西洋彼岸,且在美国的国际传媒网,还做着《美洲文化之声》的总编。
  想来每个人身上的精神之根,都是自己永远不会舍弃的的源头风景。对于有诗意的灵魂来说,对故乡毕生的流连凝眸,则更是一生离散在迁徙路上难忘的深层经验。当然这其中依然包含着爱与梦想,尤其对于一名早已过了激情写作年龄的诗人来说,这样的现实诗章,即使需要有温情的贯穿,但也更须注入理性的思考。“秋叶的味/我曾经品过很久/滴泪的叶片上/每条筋络都刻满/忧愁/思念的痛/被嵌入每一个深秋”;“也许山太高/遮挡住期盼的眼睛/也许海太阔/无法感觉靠近你的身体/春花秋月/只能借一缕月光/将忧伤和思念寄给你”(《乡愁篇》)。
  赤子之心不是抽象的,所有的倾心抒怀,若是做不到主题空间山河若梦的跨越,不能以探索和追求,实现一种司空见惯“离歌”变迁的压力转型,那么所有对乡土家园的追逐,就会少了那种山水放歌的深厚化,任何乡愁的质感和细节,也就难以具备张力形态内视性的澄明。意象寄托倘若仅是一般的性情流露,就难有人性品质融入的感染力了。因此韩舸友的这类作品读来是亲切的,那些去囯的丝缕寂寞,少有挽歌成分,相反一些压力、困顿和艰辛,形成了一个诗化过程,反倒洋溢起了心怀壮志的一面。诗中的一切怀恋流程,于生命深处,千回百转竟成了走向任何地方,都必须奋发的动力之源:

  在思念的梦幻中
  要多少情感煎熬
  才能写意出最美最秀的风景

                  ——《记住乡愁》

  作为整体人类命运一分子,身居何处都当有自我的精神图景和高迈的坚韧缩影。诗人的命运重担,便是要时刻散发人性的光芒,在浮华时代以自身始终有的心灵飞翔美好高度,不管在任何蜿蜓旅途,都要让认识和思考永远交替并行。这是一种境界美,必然要宣显出广阔的意象之途,否则狭隘的呈现怎能照亮人生?写作的意义恐怕依然会是陈旧的。所以我们欣慰地看到韩舸友这些包括“理性篇”、“乡愁篇”、“爱情篇”等心思细腻的发挥,并不都在盲目温婉,于题旨方面陷入了那种永不停息的情感哀伤。倒是在类似浪漫的坚守中,较好地提炼提升出了一种现实诗意。这些自然流出的既往情深之类,固然说不上是什么崇高主题,却也不乏有着独到价值精神,是完全属于自己的诗歌。何况有些内容和句子,不都是婉约交织,还是有着一定揭示的份量可让人深思的:

         欲望
         被阉割后主子才能放心

               ——《读史札记》

        两千年前
        就是一个自由的海港
        随意地穿越
        不用签证
        每个人都在希望的路上

                ———《春秋》

        假如再过千年
        世界一定不是今天的模样
        欺骗和杀戮
        所有的罪恶都会随江河
        消失于大海
        那时见到的才是明媚的春光

                 ——《沉香》

        这便是诗人永远值得庆幸的清醒,同样在爱这里,一样也会出现:“也许山太高/遮挡住期盼的眼睛/也许海太阔/无法感觉靠近你的身体”,并且最终都会“在风的引诱下难以自己/抚摸/眼里却藏着泪雨”。
        韩舸友的这些作品,看似不需要社会和时代的参与,仿佛都属于个人叙述,实质只要涉及到自由与理想,它所有的主体影像,就不再会是一般简单的缠绵演绎或乡愁的人情温暖。这样多少年相生相融美的流淌和构筑,即便其雅洁的面貌说不上有多少震撼,但抑或理性和清醒从未击溃内心,灵魂并不都在高深广阔中自由翱翔,所以哪怕今日扑面而来的不是什么远古雄风,一派天然之象的自然走笔,尤其均不隐晦高蹈和挥之不去的那些平实,一样不需要刻意拔高,亦同样可以拓展开艺术的力度的。
       诗歌的无穷,总有无穷的人在写着。但我们还是要提倡创作的独出心裁,因为惟有这样,非凡就会成为可能。当然高峰之作不一定就意味着都是成熟的。正像韩舸友的这些颇具美学境界的诗作,它为平常物象增添了不少和谐贴切的理趣,清晰而不绚烂,在一系列新变环境,已然催生了力求更好的诗性赋予,相信若将此类题材拿捏把握和更上一层楼写好,作者也能成为平凡的大师。
2023.11. 5于广州黄埔颈椎痛复发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