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布日古德

我只爱朴素的事物

——点评冯亚娟的组诗《老犁》

2022-11-26 14:46:41 作者:布日古德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蒙古族作家布日古德点评冯亚娟诗歌。
诗人简介

冯亚娟,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诗歌发于《诗刊》等多家省级以上杂志报刊,入选多个文学选本,偶有获奖。


织布机

思念的燃烧
从一个织梭开始
从一条白线开始
从一个黎明或黄昏开始

把这片山水织进去
就是把素净、淡雅、轻盈织进去了
把远方、白云织进去
就是把希冀、祝福织进去了

当心里默念那三个字的时候
一朵金达莱,在你的掌心
一寸寸,舒展身体

  布日古德点评:爱不需要表白。这首诗想象奇特,脱俗。很显然,一台织布机的象征具象了生活中最为温暖的灵性。其实,爱是最简单的一丝白线。你可以在这根白线上发现山清水秀和温暖。当一朵金达莱捧在你的手心的时候,还用说那“三个字”么?这首诗有韵味,留白的空间辽阔,诗人能放得开,收得拢。


吟唱的腰鼓

目光,一下下,触摸腰鼓
鼓面就拥有了人类的歌喉
开口,吟唱出老边双河鲜族村的历史

几十年前,大雁一样,从吉林延边迁徙而来的亲人
模仿稻秧,把自己植进这片土地
同时植进的还有奋斗和爱

一辈一辈,感受到太阳的引力
春风带路,一直向前走,向前走
走进今天的幸福和甜蜜

  布日古德点评:这是一幅朝鲜族的风情画。画面饱满,动感亲切,幸福宜人。这一群朝鲜族人弯下腰来,以种水稻为生。这就是现在的营口老边双河朝鲜族村。诗人以一群雁为意象元素,写出了这群朝鲜族人的迁徙,艰辛。朝鲜族人能歌善舞,这首诗以腰鼓(也叫长鼓)起始一步步把我们带入蓝天下的水田里,河岸边。


老犁

苍老、干瘦,那么多老犁
守护在村史馆外的甬道边

多像当年落户这里的先人
弯下腰身,覆盖无尽的荒凉

如今的小望海人爱和平、爱大海、爱青山
也爱自在的老犁

而我,是其中的一个
有着荷花一样的笑脸,藕一般的心

  布日古德点评:一副老犁杖是一部迁移史中走远的先祖,他们只能像一副犁杖,干瘦地存放于此。我们看到了一副犁杖,就彷佛看到了农耕的老祖宗形象。这首诗写得干净。能让读者进入一个小望海人为的勤劳,执着的泥土空间。诗写得质朴,回味的空间也好。


马夫和他的耕马

每天
看着它吃草、撒欢、睡觉
也骂它、哄它抚摸它

今天车上的客人是两个美女
车辕上的背影鞭杆一样笔直
它脖子上的铜铃比音乐盒还清亮

拐弯处,放下鞭子牵着它走
像牵着自己的小孩子
它长啸一声,声音里有巨大的欢愉

一支民歌从他嘴里飞出时
阳光和蝴蝶都有了,去的方向

  布日古德点评:一匹耕马与一个役夫,形影不离,马与役夫之间的感情写得极为诚挚。诗句“车辕上的背影鞭杆一样笔直,它脖子上的铜铃比音乐盒还清亮”是这首诗的诗核。


土豆田

朋友们都去看
孔雀、鸵鸟、金刚鹦鹉了
我偷偷溜过来看你

看你朴素的绿纱裙
泥土里,动了一下的凡心

很像梦里的土豆田
举着紫色的花蕊向我招手

恍惚里,有故乡的味道
和母亲弯腰,一步步栽种的影子

  布日古德点评:一片土豆田有什么好看的?其实,诗人是在写自己栽种土豆的母亲。这首诗,看似浅显,实质上是在写泥土之上,泥土之下的人。


野草

微风蹭过来,孩子一样扯着她的衣袖
小麻雀是另一个孩子,吃下她举起的草籽 
老屋檐上的野草,一年一年地站着
立秋后,头发有些干黄 
嫁到异乡来的母亲,野草一样
生根发芽,养儿育女 
此刻,已积满霜雪的身体如干枯的野草
远方的弯月,是她落下的泪滴

  布日古德点评:“老屋檐上的野草,一年一年地站着/立秋后,头发有些干黄”,野草的形象,就像母亲的形象。一个野字,旨在突出母亲风雨中一生的艰辛。这首诗,立意新颖,不做作。

  结束语:纵观冯亚娟的几首诗,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是她能够抓住生活中很细微,又很容易被人忽视的意象。她在提纯诗眼的时候,注重了细节描写。二是冯亚娟的诗质朴干净,很容易与读者产生共鸣。三是几首诗回味的空间好,诗短小,可是越琢磨越有嚼头,越有味道。四是冯亚娟的诗能在瞬间定格生活中灿烂的火花。不足的是,有些句子过于直白,浅显,不到一定高度的思想性就很难呈现到读者面前。

2022年11月25日星期五于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