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文人书画 > 网上展馆 > 韦艺和

《宝塔根下追谪仙》

2023-01-11 作者:韦艺和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韦艺和作品选。

  人生只要努力,没有迈不过去的坎。我的每一次坎的迈过,都是超常规的勤奋。有人说我神倒或疯子,我自诩好色之徒,徒不知因和州的仙灵度了我。自古和州横江地域,始被唐代谪仙李白《横江词》六首的组诗传颂于世:"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

  今虎兔交替之际,沿横江街东眺一一中国的比萨斜塔,宝塔根下追谪仙。

  和州人都知道宝塔根,名为文昌塔,又称文风塔,文峰塔,文笔塔。始建于明朝万历庚子年(1600年),由和州知州郭继芳所建。建塔的初衷是因为时年和州文风不振,便建塔以祈盼文风昌盛,把一个旺文的良好祝愿形象化,促使人们重视求知游学,崇尚文化。

  隔江而对的是"长江三矶",而最近采石矶,以其险峻山势,绮丽风光,众多古迹为三矶之一,有"千古一秀"的美誉。采石矶有太白楼,谪仙楼,圆梦园,万竹坞,翠螺湾,李白纪念馆,林散之艺术馆等,尤以”谪仙"李白多次登临吟诵,留下"醉酒捉月,骑鲸升天"的传说。

  开元十三年(725年),25岁的李白怀着"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的壮心,开始"仗剑去国,千辞亲远游"。他沿着婉娫的长江顺流东去,站在船头举目眺望。长江如练,天门洞开,青山滴翠,飞舟击浪。李白被眼前的景象深深打动,创作了名传千秋的《望天门山》。李白62岁时,在采石矶头酒醉跳江捉月,溺死江中。由此与马鞍山结下了不解之缘。李白的衣冠冢始建于817年,历往经来,同乡吾师林散之用隶书题写"唐诗人李白衣冠冢",携刻在汉白玉大理石碑上,离李白墓不远处的联壁旁,又有我在中央美术学院恩师钱绍武塑有一尊其得意之作,创意独特的李白合金钢雕像,表达了诗仙不凡的气度,似大鹏展翅。星转斗移,和州今又归属马鞍山市管辖,马鞍山市又因李白而名归诗城。

  2012年秋天,因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纪录东方栏目组拍摄我上中下三集纪录片,我首选诗城马鞍山市开机。在与时任市委常委,市宣传部长盛厚林的对话交流时,现场提笔写下诗文《染指思音马鞍山》。并由此诗文展开拍摄《画竹丹青高手韦艺和》中集《竹中怪杰》,然后南下马仁奇峰,西行合肥大蜀山,北上卢龙首阳山等地,分别完成了上集《竹缘天注定》和下集《孤竹君子》,并在央视播出后,应和州故里宣传部之邀举办了展播专题研讨会,也算是给自己漂白了一下。

  再回首西顾,五十余年前夏天横江桥畔,一个六岁的男孩,在没顶的河水中,因触到迎风刮来的一枝黄花菜杆而顺势上岸,逃过溺亡之险,紧接着秋季在桥北头幼儿园放学之时,又被手扶拖拉机镰刀划过后脑壳十公分,心脏仅每分钟跳两次而再获重生。今时踱步横江桥上而西探,寻踪谪仙笔下诗境,可谓:天降大任于斯人,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之理。沿河畔西进,终于寻到一尹姓老太,道明过往之实,验证了李白那句诗文: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而宝塔斜而不倒的秘密,也解答了每个人只要努力,都能迈过自己人生之坎。

  王羲之在永和三年写下的宝迹:振衣濯足,启迪后人,放弃世俗生活的荣华富贵,立志在山中隐居,修德养心,厚德载物。而文昌塔门砖上的"吞雪接漢",更应对了一剑封禅,那"步蟾踏斗"更是祝福和州人科举登第,其步行转折,终得善果。

  善恶之间,只在一念之距,以文载道,崇德善文,这也正是我写宝塔根下追谪仙的愿景。

  君临小寒,

  竹情依然,

  静心缠绵,

  锦途在上。

  二0二三年元月十一日十三点竹仙

  韦艺和撰文于和州陋室西窗实事阁

  2023.01.11.14:30故里润和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