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域名:www.yzs.com
  首页 >> 中国诗歌网 >> 《中国诗歌》 >> 第三期 >> 版主推荐 >>

蔡宁的诗


作者:蔡宁  来源:中国诗歌学会网刊——中国诗歌  责编:张环  日期:05-06-21 17:37:41  点击:


"本期推荐诗人"之一:蔡宁
推荐人:蒋书余

创造诗的意趣

―― 读蔡宁组诗《北京走笔》

    关注南京诗人蔡宁的诗歌创作由来已久。他的诗涉及战争与和平、经济与建设、书画与旅游等领域,内容广泛。其数年前曾有组诗《走入井冈岁月》在《诗歌月刊》组织的全国征诗大赛中问鼎一等奖,为《文学报》等报刊转载,后又在江苏省报纸副刊年度好作品评比中获奖。日前,其抒发金陵风情的作品、在《诗刊》登刊过的诗作《抖竹嗡》,在南京《金陵晚报》、南京电视台主办的“美丽的南京,我心中的城”全国诗歌大赛”中问鼎金奖。阅读他的一系列诗作,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其诗甚有特的个性------架构写意、短而精练、甚有理性。近读其组诗《北京走笔》益发加深这样的认知,使我们静下心来探讨艺术创造中的一个话题:创造诗的意趣。

    何谓诗的意趣?有两层意思,一是“诗意”,二是诗的“趣味”。诗意即是诗中表达的给人以美感的意境,诗的趣味即是诗中使人感到有意思、有魅力、有吸引力、有新奇性的东西,两者相合就是诗的意趣。诗是一种能集地表现丰富的现实生活和抒发复杂的人类情感的文学样式,是诗人用浸透感情的、有内在节律的、形象而富于质感的语言,而它的趣味则要通过比喻、夸张、拟人、化物、象征等一系列手段,通过奇恩妙想将心中独特的感受抒发出来,并寄寓自己的主观思想与浓厚感情,在创造艺术形象的过程中彰显理性。这样,诗就有诱人意象、意境与意趣。《北京走笔》这组诗显示出作者有与众不同的奇思妙想,重视凸现诗的奇趣意味,读其组诗之《夕照圆明园》,作者把一段历史沉入现代生活的版图,诗人把圆明园遗址残存的“大水法”上的一块块雕琢精美的石头喻为“失去肌肉的骨头”,诗意转化将圆明园拟人成一个生命------“东方维纳斯”,被兽行割去“双臂”和“双乳”、“白骨上沥下一滴滴血”等意象的凸起,已超越生物化笔调的含意,诗人在“残缺”和“残酷”之间有意无意展现一种不和谐、不适应地带,虚实交织、象外有象地凸显出让人心灵 “为之震撼画卷。

    苏东坡认为:“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歌德则认为:“想象一发觉向上还有理性,就愈高贵,到了极境就出现了真正的诗。”亚里多士多德说:“诗是一切文章中最富有哲学意味的创造。”诗的哲学(理性)意味不是靠“说理”、 “论证”来体现的,而是触景生情、含道应物地自然而然地相生的。《北京走笔》实践了这样的诗旨,甚有哲学与诗学交融的气象。其《一号地铁》在表现手法上似乎有些荒诞,短短十二句,撇开具体的场景直入意象,几乎是抒情、形象与意境同行并生,快节奏地表达了作者对现代生活睿智体察的思索。诗人笔下的地铁是“身着铠甲的蛇/亮晶晶地蹿来/嗖一声蹿去”,如此简洁句式赋予物体以生物化形态,使人想到生命的运动、时间的流转。进入地铁犹如“深入蛇的腹腔”,而人生有千万条路,但本质上只有来路和去路,人生来来去去的奔波是为了什么?而“一片片黑色在眼前闪光”的悖论意象的选择,则将诗的意境推向了极致,即以反常规而却又合理的谬误实现诗的奇异意趣,明写地铁的列车在黑色隧道快速运行,车灯瞬间推开一片片黑暗而疾驰的景致,实则喻意了人类一直在时光隧道中从绝望到希望地追求光明。这首诗的下半段,诗人则将整条地铁线喻为 “一支长长的竹笛”,而每个地铁站自然而然就成了“笛孔”,出入的站台的旅人自然也就了“音符”,这些物象经过诗人情思与感觉的交融,已上升为艺术的高级形象-------意象。

    《秋日里的回音壁》与《一号铁地》有异曲同工之妙,短短六句,简而隽永,内敛之笔释放出艺术的膨胀力。诗人通过前后两次置身于北京天坛回音壁的心理反映,着意渲染意绪化了的诗人主体与事物客体,在情感方面着意于心理错位的反差和精神冲突。上节回忆20年前北京之行,回音壁那边“发出吱呀呀笑声”,柳芽预示着青春岁月。 下节超越时空,“寻觅那片柳芽的箴言,这边/—片金黄的秋叶遮住我的声音”, 人生已经入秋,关于青春的游戏似乎已成为过去,是实写;金黄秋叶遮住我的声音 ,那边无法回响青春的箴言 ,感叹时光不能倒流,似乎是虚写,其实是内心的“独白”。具象与抽象结合,使用“远距离交易法”, 实现虚实结合的意境,在貌似不合理的情绪链上扣入出奇的交汇点,幻无形于真实,以“悖论”情态导现二元律反原理的意识:人生你想得到的,也许使你却失去;或者说你得到了这件东西,却失去了它的另一部分,以不似为似,以不类为类,创造出甚有魅力的诗歌意趣。

    诗的意趣不是靠一两个好意象、一两个警句所能企及的,而要靠诗人开阔的胸襟、智慧、学养与阅历的综合统贯全篇而创造。《王府井大街的井》似乎表明诗人在作艺术探索的社会审美的意趣创造。王府井是北京一条繁华而古老的大街, 诗人不愿重复别人写过的样式,没有写王府井大街的繁华与喧嚣、宽敞与现代,而是着眼于一口曾为王府内的古井,而今成为人行道上的一处文物受到保护,诗人以此为情感抒发的突破口。现代青铜浇铸的井盖,似乎是井的附加物,然因为上面铸有历史文字介绍,也就“定格一双双黑眼睛与蓝眼睛”,这些中外的眼睛大概是想穿透厚实的青铜盖,透视井盖下面的隐秘。井下虽没有江海的壮阔与奔放,但却注定隐藏着北京的史实、民俗与乡情。而对井旁也即街道两旁的大厦,诗人以历史和时代的眼光审视找准诗意的对接点,写这些大厦“以井的弧度开启透明的玻璃门”,巧妙地喻意出历史与现代在这里很好地相融。在这首诗里,诗人把两个不相关的物体-------古井与大厦、古井与地铁,亦古亦今地形成强烈的对比和某种内在感应。一个民族即使向前迅速发展和变化,但也离不开民族自身的特点,离不开民族自身原有的“弧度”,它是一种精神象征,也是一个参照系。对于北京故宫的描写,诗人也没有着眼于故宫的“大舞台”、“大宫殿”,而是以一个总的认识所形成的意象统贯成诗,以《故宫是个鸟笼子》为题,简单明地一语直触诗意的内核,故宫这个鸟笼子中的“鸟王”不见了,现代“任何一只鸟”都可以飞进飞出。“但却不能在这做窝/飞脊翘角屋檐下铁丝网隔开幻想”,在不经意间抖然升华了主题:诚然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类的权利观、价值观、宇宙观,但历史只会进步,绝不会倒退。这首短诗像中医针炙的一根小小的“银针”扎入灵魂的穴位,以其不俗的意趣昭示出诗的思想高度。

    诗人蔡宁在诗歌创作上,不刻意文学作品要解决什么具体的社会问题,但却关注诗要以意趣的思想内涵去召唤人的精神世界的艺术意旨,往往切口小,意蕴深,气度大,包容大量的社会历史信息,他在审美形式的探求上,往往运用比拟、夸张和新奇、大胆的想象,传递诗人内心世界的直觉、幻觉,达到了言简意丰的艺术效果,让人对于诗的理解得于心、会于意,体会一种追求诗意的快乐感。无论是在以上鉴赏的诗作中,还是在“三百米,我走了五千年”、 “顺着唐诗颂词叠起的丝绸之路/再次步入黎明的高峰”的《世纪坛的青铜路》,即便“我挑选一串冰糖葫芦/嚼一粒粒红红火火的日子/穿过一声声吆喝/笑吟吟地卸下一身疲倦/”的《长安街旁的大排挡》,“荷的蕊丝与葱花姜末黄瓜丁/交织覆盖一条条阳春白雪的路”的《老北京炸酱面》,抑或“在地图上,只有姆指与食指的距离/紧迫的时间却把我们隔得很远很远”的《地铁上的回龙观》,“一柄柄雪亮的刀与锋利的剑/反复搓捻逶迤起伏的筋脉成线/穿出一条罕见的项链”的《长城上的一闪念》,诗人都以其独有的诗美气度、意韵、与奇异的意趣所构建的审美感知的视角,把我们诱入诗歌精神家园的风景线。这种以意趣审美创作的诗歌形式无疑是会引起诗坛的关注的。

( 三色堇 孙拥军 )




《北京走笔》(组诗)

蔡 宁

《一号地铁》

1
身着铠甲的蛇
亮晶晶地蹿来
嗖一声蹿去

深入蛇的腹腔
琢磨来路与去路
一片片黑色在眼前闪光
2

站台上,谁的十指起伏
一支长长的竹笛
悠扬一曲清脆的牧歌

一阵风吹来
我在轻巧的笛孔上
跳跃一枚音符

《夕照圆明园》

黄昏,我来到了这里
秋风吹拂发黄的芦苇
摇着那些失去肌肉的骨头

端详那伤痕累累的骨髂
她在我目光里抽搐着历史
让人依旧想象出她的美丽

那些骨头高耸着化石的记忆
谁的滴血的刺刀,肆无忌惮地
划开东方维纳斯的蓝花衫

发泻兽性,还要
挥刀断去她的双臂
割去她的双乳

据说,东方维纳斯的双乳
已被那帮畜牲风干
当一种酒杯炫耀

那边斟酒的时候,这边夕阳
从白骨上沥下一滴滴血
已流了一百四十四年

《世纪坛的青铜路》

青铜编钟匍匐于地,
一片片一色地生长
一样的长度宽度和厚度

我从繁华的北京出发
头顶着旋转的蓝天
脚踏着贴紧大地的青铜
去拜访定居于向遥远的黄帝

三百米,我走了五千年
青铜凹出甲骨文的风韵
河姆渡遗址上的小鱼儿
裸露着身体游入我的命脉
用母语亲切呼喊我的乳名

那些青铜铸造的华语
横平竖直着一支支箭矢
精气十足地射穿二十四史
狙击灵魂从华语突围
我顺着唐诗宋词叠起的丝绸之路
再次步入黎明的高峰

《故宫是个鸟笼子》

飞入紫金的鸟笼子
那鸟中之王登鸣的金銮殿仍旧辉煌
金丝雀所用的—只只金盏仍旧闪耀
唯不见金丝雀叽叽喳喳地拥着鸟王

现在,任何一只鸟
都可以飞进飞出这紫金的鸟笼子
但却不能在这做窝
飞脊翘角的屋檐下铁丝网隔开幻想
《秋日里的回音壁》

二十年前,我的心愿
沿着圆壁的弧线奔跑,那边
一片鹅黄的柳芽发出吱呀呀的笑声

现在,我的祈愿沿着心壁奔波
寻觅那片柳芽的箴言,这边
—片金黄的秋叶遮住我的声音

《夜里的英雄纪念碑》

所有的追光灯
沿着钙质的高度上升
浓重的黑夜袭来
愈发明亮一柄冲天的剑

此时,剑下万籁俱静
长安街大道上,汽车
一辆接一辆地明亮着眼睛
唰唰唰地向东西两个方向流淌

《地铁上的回龙观》

三号地铁,在北京地图上
画出一条椭圆的项链
一连串的地铁站
在黑白交错的线路上
明媚一粒粒圆圆的红宝石

其中—粒宝石叫回龙观
有个叫海啸的诗友在这里
住碧兴园A座主持《新诗代》
我是他网络园地上的一竿斑竹
他给我松过土浇过水

乘坐一号地铁时,许多次
我凝视着三号线上的回龙观
尽管它与我暂住的复兴门
在地图上,只有姆指与食指的距离
紧迫的时间却把我们隔得很远很远

那日,尘埃落定火烧眉毛的公干
正待要从一号线转往三号线
手机传来汉江和冬箫的问候
说海啸已到海宁与诗友们看大海
哗----海啸,一下涌入我的诗篇

《老北京炸酱面》

晚霞将秋的身影越拉越暗,最后
一脚跨入门槛,另一脚就被店小二的
一声吆喝送入老北京四合院的深处

一柄黄铜的大茶壶,八丈远
冲着绛红八仙桌上的茶盏
哗哗地送来一股股热情

店小二的掌心上,粗瓷大碗
盛开一朵散发热气的白莲花
轻轻地移动我寻觅的目光

荷的蕊丝与葱花姜末黄瓜丁
交织覆盖一条条阳春白雪的路
一小碗炒香的酱一泼,搅香
我一个滚滚红尘的深秋

《长安街旁的大排档》

八百八十八盏瘦瘦的红灯笼
以一样的宽度与高度
延展气氛热烈的时空

四川麻辣虾
新疆羊肉串
北京杂烩面
南京臭卤干
八百八十八种乡土风味
喷香了我旅程的驿站

渺渺炊烟里
我挑选一串冰糖红葫芦
嚼一粒粒红红火火的日子
穿过一声声吆喝
笑吟吟地御下一身疲倦

《一个女司机和貔貅》

那日,在爽爽金秋的长安街打的
开车的是个走出校园不久的美眉
她的档位旁有一个玉琢的尤物
像故宫的麒麟,却没有鳞也没有角

停车,在清华园门口等人
我顺手拿起那只尤物看看
她的玉手一把拿了去,摸了摸它的头说
别人的宝物你怎么好摸哟

中午,美眉以夏日的阳光
拖我们就近用餐,四菜一汤
一条清蒸小青鱼四百八十八
一根硕大的鱼刺鲠在我的咽喉

随后,到隔壁看工艺品
柜台里多是美眉车上的那类尤物
迎宾小姐说这是能保佑财运的貔貅
有嘴能吞金,无屁眼不漏财

问价,小姐说一只对折一千八百八
赶紧打个哈哈出门,就见那美眉
在小餐馆的门口对着我们笑
说貔貅神着呢,摸摸头就有福

的士缓缓加速,一个急转弯
美眉啊地尖叫了一声,右手摸了摸貔貅
她说怕车被蹭着了,而后顺手一拽挡位
又缓缓加速,貔貅撅了一下大屁股

《王府井大街的井》

王府大院里的幽径
渐次成为摩肩接踵的大道

深宅里的一口小井
演绎人行道上的一处风景

静态的竖线交叉动态的横线
古井感受着地铁年轻的生命

那现代青铜浇铸的井盖上
定格一双双黑眼睛与蓝眼睛

井旁,雕梁画栋门楣的大厦
以井的弧度开启透明的玻璃门

《长城上的一闪念》

一轮秦时明月
反复研磨一块块大山的骨头
发出冷冰冰的珠光

一柄柄雪亮的刀与锋利的剑
反复搓捻逶迤起伏的筋脉成线
穿出一条罕见的项链

一群又一群白鸽衔远流血的刀刃
而微微泛红的流酸雨却一阵阵袭来了
一处细细的筋脉悄然断裂

几粒暗然失光的珠子
滚落翠绿欲滴的山下
在地摊赝品间晃动一滴滴泪珠

那日,爱人的一条珍珠项链
不意间掉下一粒灰白色的心情
我竟然为此苦苦寻觅了半生

上一篇:无

 下一篇:兰逸尘的诗
  相关链接
本期推荐诗人之一     黑马  2005-06-22
本期推荐诗人之二     晓波  2005-06-22
本期推荐诗人之三     白地  2005-06-22
赵福治的诗     赵福治  2005-06-21
兰逸尘的诗     兰逸尘  2005-06-21


Copyright © 2004-2009 中国诗歌学会4.0 All Rights Reserved 香港六个彩开奖结果
备案编号:京ICP备05005759号  联系站长
地址:北京雍和宫大街戏楼胡同1号 邮编:100007,电话:086-010-6407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