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人:朱枫
《黑马诗歌,或民族性写作》
■ 笨笨
我感到惊叹,黑马写出了如此优秀的一首诗歌。无论从语言,还是从技巧诸如象征、隐喻、冷思维等等上讲《荒原》都是中国网络诗歌近年少有的上乘之作。甚至从诗歌观念上,黑马的个性化写作一点也不逊色于当下所谓的“名家”,并且与之清晰的区分开来。黑马近乎痴迷的夜以继日、飞速、旋转、有些“夺路狂奔”式的创作姿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神秘的叹为观止的诗歌印象。
黑马的成功,从心态上说,是因为时下的中国诗人们能正儿八经写出点象样东西的人太少,而半路杀出的这匹黑马无疑成了诗歌圈子内最具卓越潜质的一个;从资源上说,是因为他更为直接地掌握了汉语诗歌与村庄与土地的灵魂对话关系。前者毫无疑问,永远是宝贵的;后者取决于抒情和叙述的权衡关系,一方面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朦胧诗的抒情方式曾经很革命性的轰动了一个时代,另一方面新世纪初的抒情成份退潮和后撤,由此中国步入了相对安静的个体化隐秘的智性写作,同时伴随着自言自语、絮絮叨叨的俚语和晦涩难懂的晕眩,有的人直接进入玄学层面放弃大众,有的则提出低诗歌的“垃圾派”诗学主张而误入媚俗低俗的写作。诗歌与大众呈现断裂。
黑马一再宣称,他的诗歌是回到汉语诗歌的传统与民族性,是在新语境中的不断的消解与呈现。但他“回归”的诗学努力却从表层给出了相反的答案。《荒原》一出场就先入为主的和艾略特的《荒原》产生了说不清道不明的牵连,当一般读者读到这首作品时直接就联想到了艾略特,也许这在短时间内使黑马一度成为点击率最高倍受关注的缘由,而这也必将使黑马的《荒原》处于一种被误读和伤害的尴尬境地。尽管黑马一再在《荒原》第八章第77节强调“那被误读的艾略特的激情/与我的荒原无关”,但最终黑马的《荒原》还是以倍受争议的诗歌样本出现国内各大诗歌网站和论坛。
其根本原因在于近代以来,在“欧风美雨”影响下的中国诗歌的“西学成果”是多么肤浅和幼稚不堪!哪怕是在经济“入世”后多年的今日,当代一大批妄想的诗人“一厢情愿”的“接轨式”的写作多么不得要领。
黑马抛开“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的诗歌立场的羁绊,作为“70年代后”阵营中默默无闻的诗歌写作者,黑马一开始就最先接受了诗歌英雄海子的神性创作,从《麦地》到《月光》到长诗《土地》再到长卷《太阳》。我们从黑马的诗歌不难看出这种自觉和不自觉的传承与发展。如:“12,当古典的红唇还原爱情/荒原还原大地/让我抬起手里的笔,还原歌唱//13,丢下鞭子,爬上马背/飞奔,信马由缰——/太阳爬下山坡,我丢下镰刀//24,回眸岁月中的匆匆一瞥/马蹄踏碎星辰/一个苦旅者,从草尖上打马而过//51,我梦见了庄子/梦见了古老宽阔的河流,以及蝴蝶/洪水时代的荒原//53,荒原,神秘的天堂/瓷在汲水,花瓣在指间开放/我注定要为这个时代歌唱!”等等,在黑马《荒原》中诸如此类的浪漫主义、明亮的忧伤、悲怆和澡雪精神数不胜数。黑马延续了海子语言中对于最高本体的终极关怀,这种最直接的与芸芸众生发出的呼唤、旖旎柔肠和悲悯情怀都无一例外地体现了出自农家子弟特有的纯粹品质。同时黑马还受到了“乡土诗”代表领袖著名诗人丁可的影响,黑马汲取了丁可的乡土意识,把这种营养迅速提升人文本真的力量,作了有益的发挥。如:“14,秋天的荒原也不止是凄迷/金黄的野稻束,翻滚/推动着思想的光芒//22,是埙,在吹动泥土的忧伤/荒原吹动文字/是诗,在吹动时代的表情//25,蒿草烂漫,西风凛冽/土拨鼠在歌唱/在通往一枚芨芨草柔软的内心//90,我头顶着贝壳和青草在黎明中歌唱/奔跑着流过天堂/荒原,你无视我的疆域和牛群?”黑马的诗歌是对时代的介入和对广阔乡野的追忆,以及对民族和祖国,对更为恒久的这一自然事物——荒原的歌吟。这是一种伟大的农业精神和诗歌图腾。从地域上讲,江苏北部,这个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环境让黑马的诗歌有了凭依和依靠,这就是黑马常常提到的“三个一”的诗歌依据和背景。即一个帝王:汉高祖刘邦,一片湖泊:微山湖,一座煤矿:大屯煤电集团。来细细品一品这样的诗句吧,如:“79,寻访天问,线装的音律/以及屈原的白鞋子——/我在司马相如的文赋里,昼夜兼程//100,一个苍茫的漂泊者/裹紧内心的王,在荒原/站在伤口的前沿,迎着风,在吹——”这种对汉赋的迷恋与热爱,对西汉这一特殊王朝神话的追溯,以及“裹紧内心的王”这样渗入骨髓的诗句,显然不是空穴来风。又如:“17,荒原永无寂寞/月亮和石头游上傍晚的云霞/草鹰用影子孤独的滑翔//42在雨林,星垂四野/胡笳轻奏,鸟啼蛙鸣/荒原,我们最初最美的村庄//43,美人鱼的梦呓/低处的石,朦胧的苇影/在季节里徜徉、游弋------ ”均表达了作者对故土故乡,那一片浩荡的芦苇荡著名湖泊的眷恋之情。微山湖很容易让人想起“铁道游击队”,当然作者没有随意引入诗中,可能考虑到了《荒原》原生态诗歌的完整性。再如:“89,一粒烛火照不穿的浑厚/灼伤的煤,疼痛难忍/我流下泪水,荒原湮没”这里珍视了煤在形成过程中特有的忧伤。大屯煤矿成了黑马笔下独特魅力的言说对象和资源优势。煤炭诗代表作《大屯镇》一诗被多家报社杂志刊载并入选《2004’新诗代年度诗选》以及诗刊社《闪烁的群星》等也说明了这一事实。综上不难看出在这样背景之下诗人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赤子情怀,黑马将这首长达300行愈3000字的诗作命名为《荒原》的弦外之音也是不难理解的,更值得称道的是他毫无顾忌的大量使用丰富的意象与复杂隐喻,在保持了本土语词魅力的同时又对新诗进行了彻底的解构,借助“荒原”这一原生态透视出土地和人文关系之间的双重积压,很程度上调整了新世纪以来诗歌的创作惯性。“68,荒原,穿上睡衣醒着/从不显峦露水,没有山头、地盘/‘第三座荒原’浮出水面——”这其间又蕴涵或者默认了“第三条道路”的诗学主张,至此《荒原》追寻的诗歌精神和普济众生的悲悯情怀都远远超出了一首诗歌的范畴。海子说: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而黑马才刚刚开始,他似乎有意对中国为数不多的诗学成果进行颠覆和整合,又仿佛在暗示要为诗界提供一套崭新的标准和探索文本,这是一种“推倒重来”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黑马的确完全消解了“知识分子立场”和“民间立场”的对立情绪。《荒原》就是这么一部流畅唯美和充满激情的史诗巨作,它的大气、浑厚成为让读者进入(或曰“在场”)当代新诗的最佳网络文本。中国诗歌学会的《中国诗歌》第二期以完全尊重原创的态度选入了这部作品。我有理由相信这将是一部无法估量的中国诗歌作品。
诗歌的网络化并不是一个理论或者态度问题,而是一个客观事实。黑马诗歌的成功转型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诗歌在新世纪呈现了“从地平线上跃出的一丝曙光”。同时也给我们以启示:首先,诗歌的网络化或者世界性必须立足民族的本土资源,汉语诗歌更是如此。中国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有着悠久古老文化传统的诗歌国度,有一些诗人跑到国外学着老外的腔调写了一些晦涩难懂的分行文字,就以为自己成了与国际接轨的大师了,这是对当代中国先锋诗歌写作一个最大的误解和戕害,而造成的另一个消极结果则是在诗歌领域内突然涌现了一批把诗歌写得太像“很有思想”的东西。黑马恰恰相反,他坚信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他一入手就找到了民族性和出口,抓住了来自泥土深处的芳香和颤栗,打出“回归汉语诗歌的民族性和传统,在新语境中,不断的消解和呈现”的诗歌观念的大旗,并矢志不渝地写下了属于这个时代和这片土地的疼痛、飞翔和优美的艺术曲线。黑马诗歌的先锋性和前瞻性以及他对脚下泥土的传承和深刻理解,让我想起了艾青: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1世纪的中国诗坛,的确从浩荡队伍中闪电般地杀出了一匹黑马,神秘、大气、坚韧、沉静、浑厚------他是否就是我们要找的黑马?我们一时还不敢妄下结论,但作为一个诗歌事件,我们对此树立了足够的信心和期待。
附录原诗:
《荒原》 ■ 黑马
(第一章) 1 在荒原,在秋天 我们沿溪而行 芦荻压倒一切,纵情铺展 2 那一方洁白的芦花 遮天盖地,漫卷草甸 织就了一千枝纯真的棉絮 3 在沼泽之畔,山岩之壁 野菊花,闪亮。 山楂树依旧在黄昏中招摇 4 一阵山风 从秋天的腰肢上荡过 弥散不止是河流的诗篇,旷野沙沙 5 我用滴血的手指 点燃荒原与遥远的落日 大地,在微微地颤抖 6 高山雄浑,芳草凄凄 我将这些已知的未知的,统统 写进我的诗歌,写进北国与江南 7 荒原,离心中的山水近了 离原始中的辽阔近了 就离故乡和月光,近了 8 这一片震天撼地的萧瑟与素白 漫上山峦,在云端朗诵 坦坦荡荡、催人泪下的圣洁 9 又是秋天,又是秋天 那彳亍独行的一片芦荻 走进我的灵魂,远古漫卷浩瀚的苍凉 10 我就这样步入了荒原 一颗莽撞的流星,合上了天书 我迷失在荒原的内心------
《荒原》 (第二章) 11 荒原,一滴雨露在下坠 斗笠让眼睛在阴影里闪烁 一根苦艾草挪动岁月 12 当古典的红唇还原爱情 荒原还原大地 让我抬起手里的笔,还原歌唱 13 丢下鞭子,爬上马背 飞奔,信马由缰—— 太阳爬下山坡,我丢下镰刀 14 秋天的荒原也不止是凄迷 金黄的野稻束,翻滚 推动着思想的光芒 15 狗尾草依旧在张望 牛羊从草莽里抬起头来 在荒原,我愿成为一枚霜叶 16 终于梦见了荒原上空的吉他 我的肋骨,一根根 被汉风弹奏得铮铮有力的音韵 17 荒原永无寂寞 月亮和石头游上傍晚的云霞 草鹰用影子孤独的滑翔 18 我还在冥想,在猜测 荒原的尽头一定是水湄和佛光 一只粉蝶,在花蕊中安静的睡去 19 荒原如此盛大、旷远 像梦的展开与延伸 我在一株红枫旁,挺拔、守望 20 现实中不能给予的 秋天的硕歌,在真实的给予 荒原在一瞬间被感动了,照亮了
《荒原》 (第三章) 21 荒原,是一种历史的符号 在秦砖汉瓦的图腾里 我埋下头颅和爱,埋下风风雨雨 22 是埙,在吹动泥土的忧伤 荒原吹动文字 是诗,在吹动时代的表情 23 一群雏鹿,撞出心胸 黑夜的重量,一双阴影的翅膀在飞 是铅,在走动------ 24 回眸岁月中的匆匆一瞥 马蹄踏碎星辰 一个苦旅者,从草尖上打马而过 25 蒿草烂漫,西风凛冽 土拨鼠在歌唱 在通往一枚芨芨草柔软的内心 26 荒原葳蕤,黑夜张开了弓箭 打开闪电:体内的糖 月光斜逸射出—— 27 厚厚的星云滚过头顶 显现时光的无涯 荒原在沉默,十月的荒原呵! 28 28只孔雀东南飞 28只孔雀,在天空排成一列纵队 28个春秋的梦境与幻象 29 荒原是无法逗留的 一束火焰,亮在前方 一组灵动的文字被飞速的搬动 30 在历史伟大而真实的浩荡中 在潮湿相逼的日子 荒原,威慑着我的柔情与悲悯
《荒原》 (第四章) 31 必须进入荒原隐忍的深处,必须 离开秋天、落花、流水 离开黑暗、影子、天空 32 那些十月的行吟 那些属于荒原的节奏 永远往返于太阳与月亮之间 33 卸下一只蚂蚁的野心和悲伤 却留不下一双浅浅的脚印 逼近真实的荒原,我感到羞愧不已 34 请允许我的歌声 在一枚稗草叶上荡一个晚上的秋千 并且,请忘记我的名字 35 荒原,凝望中一份陈旧的履历表 没有归期的跋涉,满目的疮痍 一口粗砺的碗盛满了苦难 36 是父亲的身姿,在我的诗句中闪耀 一排排泡桐花点亮荒原 我从父亲的手中接过火种 37 苦楝的香气,桃花走失 一只慌乱中逃命的豹,惊飞黑鸟 荒原,停止了风吹—— 38 十月,一只车辘的忧伤来临 我们踏着霜痕 风风火火,赶往凄凉的十一月 39 荒原,再一次呈现童年的景象 那感恩中望见的一朵渔火 荒原,我们不能承受的泪水之重 40 荒原是如此复杂、连绵、悲喜交加 率领着四季,无情的轮转 让埋头的人穷困潦倒,或声名鹤起
《荒原》 (第五章) 41 荒原,洗尽铅华 孤悬的树,沉淀的尘埃 从梦中醒来的丝绸,漂移—— 42 在雨林,星垂四野 胡笳轻奏,鸟啼蛙鸣 荒原,我们最初最美的村庄 43 美人鱼的梦呓 低处的石,朦胧的苇影 在季节里徜徉、游弋------ 44 梦境中的知己红颜,命若琴弦 大地倾如古筝 撩拨着黎明中凄美的传说 45 聆听天籁 荒原的鼓点来自一颗心的律动 嘴唇,在季风来临之前迷失 46 这亢奋的荒原呵! 旋转热烈,一株向日葵伸出绳索 牵住了太阳的头颅 47 这是内心的战争 像征伐,一个人与整座荒原 像冥冥中的安排 48 我拖着一杆现代汉语的长矛 从边缘深入荒原的腹地 这中间,将耗尽我一生的悲悯 49 荒原,像一条谶语: 十年之前歌唱的人,十年之后 一条白蛇吐出敬畏的信子 50 晨曦、雾霭,缀满露滴的芒 天亮了,有人从这里经过 而这一切,我已记不起来了
《荒原》 (第六章) 51 我梦见了庄子 梦见了古老宽阔的河流,以及蝴蝶 洪水时代的荒原 52 草木枯荣,羽畜繁衍 天地之间,一片静谧、安详 细雨,悠悠------ 53 荒原,神秘的天堂 瓷在汲水,花瓣在指间开放 我注定要为这个时代歌唱! 54 必须再一次,指出无边的黑暗 野性的荒原,磷火妖冶 魅影,在禅意的舞蹈 55 陶醉在荒原的沉郁之美 在莫大的悲苦中 善意的荒原,我感到潜在的幸福 56 在混沌中,转过身来 荒原没有看清我忧郁的眼神 新的大陆在上升 57 天黑了,荒原,凤凰涅磐 十指洞穿瞳孔 我,背回自己干净的骨头 58 荒原,穿上睡衣醒着 从不显峦露水,没有山头、地盘 “第三座荒原”浮出水面—— 59 后羿走在前面,黑夜跟在后面 诗歌走在前面,我在消隐 荒原,在根植纯铁的骨殖 60 皈依,荒原 这是诗人留下的遗训: 等待一场雪的呼唤,我温暖的鹅绒
《荒原》 (第七章) 61 荒原,杂树生花 香樟、桂花,影影绰绰 飘香在菊黄的时节 62 蕨类肆虐,乱石荆棘 荒原,挥洒着淋漓的狂草 我想起了“把酒话桑麻” 63 残阳跌落 荒原成了不解之谜 黑褐色的荒原呵,逶迤东去 64 彤云散尽,碑刻模糊 青烟还在缭绕 我看见,一匹野狼向西向西向西 65 突然听到有人叫我的名字 我起身,遁声望去 声音消失,我重新回到荒原 66 我该如何把信笺交给荒原 我的天空落满了尘埃,流离失所 大片的茭白叶子,随风摇曳 67 荒原惊鸿一现,浑然天成 金木水火土,冥转 战火消失在时光的隧道 68 平地裂开,泥已成人 荒原无法打开迷雾 我也无法抽身,我已离开得太久 69 如梦似幻的荒原呵! 在冷冷的辽远中,吹拂 我感到了新的高潮 70 是荒原击碎了这里的安静 秋去冬临,我把刚刚写好的诗歌 脱口念了出来——
《荒原》 (第八章) 71 荒原,仿佛听到花开的声音 跫音轻轻打动季节 天高云淡,我再一次潜入谷地 72 “风,雅,颂”推开古老的黄土 摇醒烟岚 荒原在轻盈的呼吸—— 73 歌声悠扬 在荒原之上,我的诗歌在变轻 我触摸到了透明的空气 74 一场最后的秋风秋雨挤满了脚步 风。花。雪。月。 透出了逼人的旖旎境界 75 一枚叶子,薄如蝉翼 在乔木灌草中自由的抒情 荒原,直抵心灵的故乡 76 一抹淤积难返的乡愁 烫亮我的眉宇 在通往明天的路上,我展开了梦翅 77 后现代的块垒,铜管的乐章 那被误读的艾略特的激情 与我的荒原无关 78 这纯粹的朴野 榆树儒雅,华盖如伞 是荒原,向我作出灵性的召唤 79 寻访天问,线装的音律 以及屈原的白鞋子—— 我在司马相如的文赋里,昼夜兼程 80 我知道那是时光在流动 没有时间了 我,一个人,朝着荒原默默的走去
《荒原》 (第九章) 81 烟雨芦洲,暗色之火 一簇簇越过死亡的墓地 那些似水流年,芬芳的五谷疯长 82 日月共济,风雨同舟 以篝火的悲恸 以上帝为名,向荒原陈词 83 坚实的荒原啊 在贫穷的打击中,一天天辽阔 在潦草的遥视中,沉重如铁 84 梦回唐朝,在踉跄的步履中 斟一杯那时的月光,整座荒原 为之倾覆 85 荒原,“永远在路上” 以行走抚慰一颗疲惫的心 在细腻而柔薄的呼吸里 86 一株草径抵达的幽香 泪眼婆娑,雨季朦胧 深深藏着无数个海子,生机昂然 87 这遥远的荒原,与落日对峙 充满了深沉、苦楚、荒芜、坎坷 岁月的梭子疾驰飞过 88 “抽刀断水水更流。” 呵,逝者如斯—— 荒原与沙砾同在,与花楸树同在 89 一粒烛火照不穿的浑厚 灼伤的煤,疼痛难忍 我流下泪水,将荒原湮没 90 我头顶着贝壳和青草在黎明中歌唱 奔跑着流过天堂 荒原,你无视我的疆域和马群?
《荒原》 (第十章) 91 我闻到了雪香 一支古老的情歌撞伤爱情 荒原撞伤我突然打开的思想 92 迷醉的天空下,我轻抚琴弦 放一支响箭向更深的深渊 一只红狐,惊艳! 93 踏歌而行,问迹天涯 这悲情的散板 肝肠寸断,终于痛彻了我的心扉 94 荒原不曾消逝 草莽和风,落叶和雨声 我倾心飞翔,迷恋忧伤 95 热爱一切怀疑一切的神 我的荒原呵! 看潮声起伏,也听板斧飞过夜穹 96 望一眼阴霾下的天空,猎猎长风 那是我专注的眼神! 躯体已被牢牢植在荒原的沟壑之中 97 从远古赶来的乌鸦剪破夜色 我的节拍整齐—— 荒原,陷入了幽鸣中更持久的黑 98 荒原记下一个闯入的劫持者的名字 黑马,黑马,黑马,黑马------ 而这一切,我已经忘却 99 不尽的是泪水泪水泪水 啊,我的荒原啊! 原谅我,用短短的一生爱你! 100 一个苍茫的漂泊者 裹紧内心的王,在荒原 站在伤口的前沿,迎着风,在吹——
黑马简介: 黑马,原名马亭华,江苏沛县人。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法律系,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诗刊》、《散文诗》等国内报刊杂志300余首(篇)。现供职于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一四七队。
诗观:主张回归汉语诗歌的民族性和传统;在新语境中,不断的消解和呈现。
邮编:221611 地址:江苏省沛县大屯矿区147队 马亭华 邮箱:heima1977@sohu.com
评诗人黑马:
《黑马老师造的这诗歌的麒麟太奇迹,迷宫,磁场了》 ■ 冯文淑(桑林)
我想这荒原是一个奇特的平台,供作者作为思想,感情爆炸的支撑点,这弹片把我们抛入惊讶的旋风中,那快乐的铁锤就把我们这些沉闷的磐石换上宁静,与欢呼的魂魄。
是的,作为我梦想的具有出世娱乐功能的诗歌,这[荒原]是一个,但这荒原又具备入世的作用。
我明显感受到这[荒原],在回归我们的伟大先人屈原,杜甫的伟大文学传统------富有情味,感情奔放的伟大文学传统。
看这诗句,每一个字仿佛是千口的雷神,把人所创造的最新骄傲------崭新的不断流动的非常清新,美丽的意境,吐送到我们心灵的世界宝----宇宙宝收藏室中。
看吧,我们收藏的长人国那身高十九万九千五百公里的巨人,这巨人的衣衫上扯一小块布下来,就可以开一个大布匹商店。看吧,正是这身高十九万九千五百公里的巨人,明显感到自己受到了黑马老师以下的诗句的挑战! 1在荒原,在秋天/我们沿溪而行/芦荻压倒一切,纵情铺展 //2那一方洁白的芦花/遮天盖地,漫卷草甸/织就了一千枝纯真的棉絮//3 在沼泽之畔,山岩之壁/野菊花,闪亮。/山楂树依旧在黄昏中招摇 //4一阵山风/从秋天的腰肢上荡过/弥散不止是河流的诗篇,旷野沙沙 //5我用滴血的手指/点燃荒原与遥远的落日/大地,在微微地颤抖 //6高山雄浑,芳草凄凄/我将这些已知的未知的,统统/写进我的诗歌,写进北国与江南 //7荒原,离心中的山水近了/离原始中的辽阔近了/就离故乡和月光,近了 //8这一片震天撼地的萧瑟与素白/漫上山峦,在云端朗诵/坦坦荡荡、催人泪下的圣洁 。 再看下面这句子多么好啊,在我们这急需要大量新思想的人间------急需要大量新思想-----来把人从金钱帝王的践踏下解放出来的大量新思想的人间,我们似乎从这诗句中,听到了独立思考之神的无限甜美,清芳的歌声。 秋天的荒原也不止是凄迷/金黄的野稻束,翻滚/推动着思想的光芒 。我明显感受到这[荒原],在回归我们的伟大先人屈原,杜甫的伟大文学传统------富有情味,感情悲奔放的伟大文学传统,“荒原,我们不能承受的泪水之重 //40荒原是如此复杂、连绵、悲喜交加//我拖着一杆现代汉语的长矛/从边缘深入荒原的腹地/这中间,将耗尽我一生的悲悯 //踏歌而行,问迹天涯/这悲情的散板/肝肠寸断,终于痛彻了我的心扉//94荒原记下一个闯入的劫持者的名字/黑马,黑马,黑马,黑马------/而这一切,我已经忘却//99不尽的是泪水泪水泪水/啊,我的荒原啊!/原谅我,用短短的一生爱你!//100一个苍茫的漂泊者/裹紧内心的王,在荒原/站在伤口的前沿,迎着风,在吹—— 从以上感情奔放,富有情味的的诗句中,我们强烈感受到活生生的人的苦难和对世界中的人的无限同情,以及用血和肉做的人的活生生的心脏在搏动。而这感情奔放,富有情味的表达,活生生的人的苦难和对世界中的人的无限同情,以及用血和肉做的人的活生生的心脏在搏动。正是我们的伟大先人屈原,杜甫的诗歌所具备的。
但我们那些对我们伟大的文学传统,断章取义的人,紧紧抓住诗歌要含蓄这一点不放,把自己的’诗歌‘写成连最寒冷的北冰洋也会感到羞愧的’诗歌,‘因为这些人的诗歌比死人还冰冷,但这些人还大谈什么自己的僵尸’诗歌‘是写给有悟性的人看的,这些人这样说是给自己盖上一块遮羞布,遮盖自己对自己心灵世界的无知,对人的心灵世界的无知。
我们知道,那些言必称含蓄的人,正是自由的死敌,因为我们知道,真理多走一步,就是谬误。
我们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文学传统,并不是只有感情含蓄一种,我们伟大的祖国文学传统中同样有直抒思想,感情的感情奔放,思想深刻的作品,虽然跟西方感情奔放的诗歌相比,我们的多数古诗,要感情含蓄一些,但同样写感情含蓄诗歌的杜甫,也有不少感情奔放,富有情味的作品,我们认为感情含蓄与感情奔放,富有情味这二种风格的作品,是一对阴阳关系,感情含蓄是阴,感情奔放,富有情味是阳,没有隐阳,就不成天地,宇宙万物,就没有人。所以,我们不能用感情含蓄代替一切,更不能把没有生命,思想,感情的作品称为感情含蓄的作品,如果杜甫只有感情含蓄的作品,这杜甫就一定是个残废诗人,因为在人间,压制人的感情的东西太多了,而艺术,正是要解放,表达人的被压制的感情。我们知道,如果歌德没有感情奔放的作品,就没有歌德我们还知道,如果泰戈尔没有情味丰富的作品,就没有泰戈尔。如果有人要我们称赞这些自大狂的没有生命,思想,感情的作品,我们只能说这些自大狂-----无耻之徒,是在播种坟墓,死亡和虚无。 (桑林作于2005,1,29,1,05)
《凝练的语境和夯实的诗艺》(节选) ■ 海珊瑚
黑马的这首诗歌有气势,有张力,意象的组合,连绵紧密,深刻而凝重,这些意象的梳理呈现处不同的序列:历史的沧桑、青春的遁逝、岁月的无情、游子思乡、生活的无序、生命的感悟、爱情的徘徊、亲情的深重、、、、、、通过秋的“荒原”,这一空旷虚缈的原生物象而注入诗人千思万感的色彩及宁静的渴望。
诗人在散发的意象当中,并没有直接呈现力度,也没有直接作用于读者的感官,而是覆盖这一层心理活动的面纱,在虚与实、时空与现实、自然与情感矛盾的冲突中,选择更冷僻、惆怅的视觉,似隐还透的深刻感悟来充斥在字里行间中。
欣赏这首诗歌,我们可以欣赏到诗人凝练的语境和夯实的诗艺,看出不同甚至矛盾意象的并用,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盈,这对深化诗歌的内涵有多么大的作用。
(《顶点诗刊》论坛站长海珊瑚)
《在横店镇的孤独》
■ 黑马
黑夜即将来临,春雨如丝 一辆卡车自南向北呼啸而过,一班剧组收工了 影视城湿漉漉的,诗人湿漉漉的 小酒馆里。浮动油渍络绎的身影,花雕芬芳------ 我一个人在雨里走着,一个潦草的莽汉也在走 雨水同时敲打两个人的头颅,促不及防 他似乎很得意,摇晃着光光的脑袋消失在万盛街口 这是在南方一个渺小的镇上,这里到处 飘荡着时代的震颤、风雨,以及无辜的尘埃
【赏析及背景】
《对比中的戏剧反讽》
横店影视城素有“中国的好莱坞”之称。诗人恰恰借助这繁荣的实体,侧重发挥了诗歌的叙述功能,通过冷静而理智的平行语言,展呈了在物质和精神对峙之下诗人内心的深刻孤独和表象世界的潜在迷惘。而诗歌文本中,“对比中的戏剧反讽”成为该诗成功的最大支撑和艺术亮点。
诸如“卡车”“剧组”“影视城”“潦草的莽汉”“万盛街口”等是带有物质世界烙印的具象,而“黑夜”“春雨如丝”“诗人”“花雕芬芳”“渺小的镇”则是带有精神领域气质的言说对象。两类事物在平行的一一对应之中突现了巨大的戏剧性反差和不可调和性。那些呼啸着(卡车)急功近利的(剧组)忙碌(油渍络绎的身影)于物质世界之中并且感到“似乎很得意”的人们,反拔了中国诗人们绝对的纯粹品质和对世界揭示能力的人格力量。
当代新诗渐入佳境,《在横店镇的孤独》一诗带来了“更快的:自我解释、松开”,它的启发在于“叙事性的反讽”也将作为21世纪初诗歌语言的重要特征载入史册,“民族气质”和“传统人格”将成为新诗传承的内趋力。冷静客观的叙述,戏剧性的反讽,理智和韧性语言质地等等将极大可能的维系中国诗歌生存情景中固有的含混与多重可能。
当然从中国新诗现状来看,尽管“黑夜即将来临”但诗人们“春雨如丝”多元态势已经最大化的促成,至于作者本身是否是暗合“第三条道路”的诗学,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我在南方一个渺小的镇上,这里到处/飘荡着时代的震颤、风雨,以及无辜的尘埃”无疑流露出了新诗尚需沉淀,那些急功近利的沾沾自喜的“实利主义”写作态度显然是要不得的。
《在横店镇的孤独》一诗的意义是以特殊的经验,展示了复杂的事件内部的生存现象以及带来了对生存处理的一般性,如果说当代诗歌还有意义的话。
作者简介: 黑马,本名马亭华,江苏沛县人。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法律系,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诗刊》、《绿风》、《扬子江诗刊》、《散文诗》等国内报刊杂志300余首(篇)。现供职于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一四七队。
诗观:主张回归汉语诗歌的民族性和传统;在新语境中,不断的消解和呈现。
邮编:221611 地址:江苏省沛县大屯矿区147队 马亭华 邮箱:heima1977@soh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