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埋藏着鼓舞和手势 曾经的俊美者,隔着时间 用力地敲击着宿命论的大门 ——这是一个跋涉者的自诉和诘问,充斥着人生无常与有道的悖论。他“站在老槐树的侧边”凝视着自己的幻影,这是“我”吗?那么隔膜,那么俊美!怀疑的种子刺激了他青春焕发的渴望,曾经的骄傲使他要冲击宿命的既定安排。作者钟成借助“邮票”的功能,嫁接出远虚与近实的哲学通道,巧妙而不动声色地推出一个存在主义命题:必然性存在于可能性中。于是我们看到他通红的脸。这首作品全篇不着“情”调,冷静如削泥之柄,通透像吹火之枧,在“象”的精确穿插下颇见功底。 6、《高处的眺望》
文\谷风 我看见岁月沉淀下来的光 被河流冲刷着的光 成了黑夜的一部分 山也跑的远了 村庄在水边洗着脸 一个海在城市里涌荡 那越来越高的窗像行驶的船 鸟在忽略天空的颜色 树木稀疏成另一种道路 我发现我的眺望被一首诗慢慢掩埋 我还在努力搬动最初的词语 ——过滤岁月的光荫,历经苦难与福运唯一沉淀在我们内心深处的,会继续照耀眺望的努力。谷风设置的“场”,从一开始就掉出一个巨大的“包袱”——时空的河流、黑夜的光。而裹在里面的,是“一个海在城市里涌荡\那越来越高的窗像行驶的船”,不仅如此,他进一步用天地之象给我们的视觉充饥:鸟的自由和包容,“树木稀疏成另一种道路”,这样一来,诗的伦理形成空与实有机结合的逻辑背囊,诗人把他积蓄的意志背负诉诸可感可喻的事物,在适可而止的造势运动几乎俘虏了我们后,他的笔锋一转,把读者拉回到他眺望的前沿——那些变化着的信仰世界以及相对着的固守与执着。诗在韵致,尔后章法,诚然。 7、《觉是 》
文\楚灰 潮水携带海藻长途跋涉,准时到达 燕儿岛,阳光继续西移 我们坐过的礁石只剩下了锥顶 在海滨大道上,人群说着海,海的女人 哺育浪涛上颠簸的鸥鸟。关于自由,晚风吹开 草丛,经受阵阵拍击,很多话 来不及说出,以及变得湿润: 随后会有一场雨水,从后山顺势扑来 另一条河流,在身边汩汩流淌,水花飞跃 瞬间,我握住了栏杆,依然没有说话 ——有个满腹汹涌的男人经过长途颠簸和阳光的洗礼来到燕儿岛,他想找寻自由,或者与海的女人对话。夜色迷离,浮想联翩,他离开只有立锥之地的礁石,企图利用海滨大道的宽敞,平静和抚慰自己的心绪。故事到此为止,我们会觉得滥觞于无论地球的哪个角落。但作者随后陡然进行了语境的“变场”,“一场雨水,从后山顺势扑来 \另一条河流,在身边汩汩流淌,水花飞跃”,这种视觉冲击,至少把两大变数推到我们面前:关于社会群体的趋向,关于自然个体的取择。诗人楚灰聪明地反串电影蒙太奇手法,用变焦镜制造主体形象的移情效果,最后嘎然而止,让他深沉地“握住了栏杆”。诗尾肖豹,势若天成,如是。 8、 虚幻的人 文/王九城
他只在夜晚出现。我近 他就远。我远,他又向我招手 这个模糊的人,不肯露出真实的面目 就算在镜子中,他也隐藏得 很深。有好多次,我就要抓住他了 可是他轻灵,虚空。只要呼吸 他就会消散。合上双目 他就罩在头顶。多少年了 他始终不肯远去,好像在 等待着我与他的会合 —— 第一眼看上去,你以为遇见了幽灵,“他只在夜晚出现。我近\ 他就远。我远,他又向我招手。” 但艺术的“反衬”告诉我们,一顶旋转的帽子必须要有它的边沿来决定它的落地时间。于是你又看了第二眼。诗人描绘的黄金分割律美学体构,被你的双眼击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