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域名:www.yzs.com
  首页 >> 中国诗歌网 >> 《中国诗歌》 >> 第十五期 >> 首席诗人 >>

诗歌评论之二:谷风诗歌中的心灵独语


作者:周占林  来源:中国诗歌  责编:白 沙  日期:07-05-03 21:18:23  点击:


谷风诗歌中的心灵独语

周占林

  谷风首先走进我视野的不是他的诗歌而是他的名字,谷风,何意?是山谷之风,或是五谷之风?揣测良久,独自未解。解也好,不解也罢,他的诗歌却慢慢地在我视野中丰满起来。谷风来到中国诗歌网的时间不算太长,他不但写诗,对诗友的帖子回帖也充满了热情和真诚。于是,他便成为我们的副版主,继尔成为一个板块的责任编辑。做为诗人,他在认认真真写诗;做为编辑,他在勤勤恳恳工作。月初,他发短信告诉我想出一本诗集,做为中国诗歌网的负责人,听到这个消息,甚为高兴。能看到大家的作品相继问世,感觉比自己出本集子还要自豪与幸福。算起来,他是中国诗歌网为论坛责任编辑策划出版的第二本诗集,第一本是写生的《写生岛》。说来也巧,写生的诗集叫《写生岛》,而谷风的诗集干脆就起了个名字叫《谷风》。在本书的出版过程中,更是得到了中国文联出版社的关注与支持。著名作家、诗人洪烛拿到诗集的当天便对全书进行通审,并且当夜就写出了三千多字的序言。中国文联出版社对中国诗歌网论坛责任编辑出书的热忱之至与效率之高让我感动不已。
  著名诗评家张同吾在论述诗的创作态势和审美流向时曾说:“所有的文学样式都难以像诗这样,以鲜活的意象符号灵敏地表现时代特征和个性风采,也涵容着广阔的历史风云、深邃的哲理意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不管人们对诗的功能和创作方法有多少见仁见智的歧义和观念的误差,都无法否认,真正的诗是民族文化的精萃,是时代精神的折光,是人性光辉的绽放,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象征。”谷风的诗中透露出的正是诗人在这个时代的一种心灵独语。无论是对大自然的歌颂,还是对爱情的吟唱,诗歌所表达的种种意象,都体现出诗人对人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对亲情的执著。也许只有诗歌,才能充分表达出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体现出诗人对这个社会的种种感悟。“此时才能看见土地走过时的路/是树木的高度/沉默的土地 树木疯长愿望/大片的风景似乎解悟天语/这是它们永远的对话哦/而我经过时只交出影子/卑陋的内心失败给自己的生命//在土地的中央/不能成为一棵树木而悲伤/只能凝视远方划出的一道道伤痕 让我凄迷”(《在土地的中央》)。在人生的路上,谷风一边行走,一边观望,在交出影子的同时,诗人的凄迷亦让读者担心、挂念。期望“只是时间一年一次把它翻出来/当作镜子 反复照见自己/并让我们领会着/而多么像我们的手/在有路和无路的地方张扬”(《绿叶》)。人生免不了坎坷与苦难,但一个人应当拿出一种什么样的姿态来对待生活、彰显生命之尊,这正是高尚和卑下之间的惟一选择。只有“当静下来/感到泥土的底蕴/以夜的形式给你/古老的气息 味道/攀沿风中的植物 楼群/久远的思想 水一样漫过”,这时,高尚离你仅一步之遥,在渴望中,“你已不是自己 你是泥土的意象/幸福地感受伟大的抚摩”(《面对泥土》)。
  谷风的诗歌在艺术表现上最大特点就是意象丰富、语言简洁。在对事物的描写中,常常地让诗人感觉到每一个字词的份量,似乎多一个不必要的字词便是对自己诗歌的亵渎。“现在我必须读那块岩石/它一半悬在峡谷的上空闪着耀眼的阳光/现在我必须走出身上的水份/骨头靠近峭壁上的荆棘 在针芒上歌唱”(《现在》),一个读字,让人体会到“现在”的一种沉重。而“如今的水域冷清 惟有足印里的细节/一些诺言变成了石头/梦漂成浮草/只有阳光的炙烤 水域渐消/而我常等待一场雨的到来/坐红了清晨 坐弯了黄昏//现在很孤独 显得偏远/只放牧往昔的岁月/心情的鞭子  手中甩响伤口”(《遗忘的水域》)。石头在谷风的诗中反复出现,是否暗示出了诗人在写作过程中的压抑、苦闷和徘徊?或者,正是因为这些,他才会感觉到“我知道握不住时间的流逝 而在每一瞬/擦肩而过里都感到遗留的伤口 在我必经的路上/或者在早晨 那个巨大的玫瑰开放之后 任光穿透/并炙手一生的爱情/这些深入骨头里的温暖像春天一样 张扬盛开的微笑/并通过月光描摹你 把自己放牧窗口 咀嚼你的神”(《漂泊的爱》)。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一个诗人更应该珍视、坚守自己生命里来之不易的那份爱并使之历久弥新,这样的爱才会更有嚼头。当然,如果一不小心,你心中的爱人将会“正守住一座小屋/正啄破屋檐下的影子 安放下神”(《飞过春天的鸟》)。

9 7 3 1 2 4 8 :

上一篇:诗歌评论之三:寻找最初的雷声

 下一篇:诗歌评论之一:以结晶的方式拒绝溶化
  相关链接
总理的名字(外一首)     大吕  2008-02-26
山楂     高军彦  2007-08-23
羊的叫声渐渐多起来     姜了  2007-08-23
韩玉光作品(三首)      韩玉光  2007-08-20
冷慰怀:《读郑玲老师的咏志诗》      冷慰怀  2007-05-07


Copyright © 2004-2009 中国诗歌学会4.0 All Rights Reserved 香港六个彩开奖结果
备案编号:京ICP备05005759号  联系站长
地址:北京雍和宫大街戏楼胡同1号 邮编:100007,电话:086-010-6407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