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域名:www.yzs.com
  首页 >> 中国诗歌网 >> 《中国诗歌》 >> 第十四期 >> 文论随笔 >>

《对未来的倾听》


作者:空灵部落  来源:中国诗歌网  责编:张之、 谢流石、写生  日期:06-12-16 22:08:49  点击:




   高昂的头颅,突兀的肚脐
   峻峭的鼻梁,庄严的星座
   雄伟的落日,青天孕育的蛋壳
   平原上烂摊的烛台,由烛泪
   下切的深谷,罪恶的渊薮
   破碎的马刺,溜滑的石头
   泥土幽埋的蚌骨
   流水磨牙的声响
   密匝的网,函数的绿线
   蓝色起伏的诗情,秦吉了清唱的风韵
   被鹰隼穿透的山峦,一阵又一阵的
   铅灰色闪电,大樟树骑士撑起的
   古老的伞盖
   摇摇摆摆的倒垂的藤蔓
   无限联系着的铁索,风飘残絮的村庄
   村庄里翻垦的蚯蚓,勤劳的蜜蜂
   悬挂的柑橘花下成熟的乳头
   妇女的发髻
   从月阴飘来的云朵
   姗姗的步伐
   被一点红涂抹的嘴巴
   衔着的面包,山坡上起伏的麦浪
   缓缓移动着木犁的流线
   峭楞楞的树木的钢铁,木工的斧头,
   刀刃的粮食,我母亲提桶里的黑暗
   爸爸咬啮的强硬,一尖山
   你与人民同在?

                        历史的审视

   可以看出,温东华在诗歌传承的维度上还没有“影响的焦虑”。但是,仍不可避免地受到主流文化的影响,在深入的角度上,特别是在个别关键词上依然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之所以神性写作能打破语言的壁垒,与任何不同语系的读者心灵想通,就是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当然,这并不能就因此削减《一尖山》的高度。正如罗丹的石雕,在细腻的表情,粗犷的线条之外,还有粗糙的底座。不过,我们要始终记得罗丹在《艺术论》中的肺腑之言:“真正的艺术家总是冒着危险去推倒一切既存的偏见,而表现他自己所想到的东西。”

   值得庆幸的是,温东华没有为上帝的错爱而消沉,也没有被《一尖山》的高不可攀而不敢去冒险,他在20年后的今天,又正以积极的姿态,去完成他的构想:“历史人物系列”抒情诗。我们相信,一个虔诚的诗人是深入骨髓的。其诗来自于心灵的感悟,来自于生命的体验,来自于对真理不息的追寻。我们坚信,好诗在民间,在寂寞的苍穹下对孤灯的思考,在远离“功利诗歌加工作坊”的任何一隅,在生命的延续中呈现杜甫的血性。

   历史的镜像为面具争得了“荣誉”;历史的真像,却要通过时间的洗礼,才能越发真切地显现出来。从历史的审视角度来看,即使盖棺定论的历史教科书也一次次被良知所改写。诗歌的历史也不能例外,只要温东华能坚持用生命写作,潜心写作,相信今后在诗歌史中将还原本真,还原《一尖山》的浓墨重彩。我们充满了信心,并在一路读着温东华的诗作中倾听未来。

                  2006.10.28.于四川自贡丹桂时代家园

9 7 3 1 2 4 8 :

上一篇:《网络诗人的精神缺陷》

 下一篇:《像情人,又像死者——南鸥的生命意识与感动写作》
  相关链接
洪烛:我心目中的西域     洪烛  2006-12-26
洪烛:诗的火种     洪烛  2006-12-26
《西域》(续)     洪烛  2006-12-26
《西域》(续)     洪烛  2006-12-26
《西域》     洪烛  2006-12-26


Copyright © 2004-2009 中国诗歌学会4.0 All Rights Reserved 香港六个彩开奖结果
备案编号:京ICP备05005759号  联系站长
地址:北京雍和宫大街戏楼胡同1号 邮编:100007,电话:086-010-6407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