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6 - 吴明波诗集《鹿门放歌》
P. 196
现场。在那里,我不仅认识了张梦云,熊万里,文爱艺,
马崇俊等一批襄樊文艺界的知名人士,目睹了他们的作家
风采,更重要的是我十分幸运地结识了襄阳诗坛的“旗手”,
时任襄阳县文联副主席的汪光房老师。作为襄阳诗坛的领
军人物,他的诗歌和他对诗艺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执着
追求精神,深深感动了我,并且对我以后的创作影响至深。
当时他签名赠送给我两本文学书籍,一份是他和刘华荣合
作编著的《岘山》文艺报(襄阳县文联主办)创刊五周年
作品精选集《月是故乡明》(广西民族出版社 1993 年 3 月
出版);另一份则是新近创刊的《襄阳文艺》杂志 1996 年
12 月创刊号。正是这两份文学资料,为我打开了一片崭新
的天空,引领着我的文学梦从模糊逐渐走向清晰。回到学
校,我从自己平日的习作中挑选了几篇自我感觉良好的作
品,誊抄工整后寄给了《襄阳文艺》编辑部。随后,1997
年第 4 期《襄阳文艺》杂志在“校园文苑”栏目中刊发了
我的处女诗作《寄远方的朋友》。《襄阳文艺》杂志副主
编汪光房先生还写来了热情洋溢的鼓励信,让我不禁信心
倍增,感动不已,由此也揭开了我与《襄阳文艺》杂志的
情缘。10 年间,《襄阳文艺》顺利出版 37 期,发表我的
诗作共计 15 首,我每期必读,奉若珍宝,一直是“她”最
最忠实的读者。
1998 年 6 月,我中专毕业,开始了四处漂泊打工寻梦
的生涯。不管是在异乡还是故乡,无论工作多苦多累,我
始终怀揣文学梦想,不曾让手中的笔搁浅在世俗的沙滩。
因为我坚信,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精神失语的年代,文
学依然神圣;不管世事如何流转,时代怎样变迁,文学始
终是我们人类最崇高的精神家园。工作之余,趴在宿舍的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