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2 - 吴明波诗集《鹿门放歌》
P. 132
时常轻轻地吟唱——
襄阳襄阳
何日才能回到你的身旁
——《写给襄阳》
作者先用了一个隐喻,把“阳光”“月光”悄然地当
起父亲和母亲,一个“披上”一个“ 织就”完美地表达作
者对孩童的向往以及父爱母爱的眷念,而身“在离你千里
万里的地方/总有人把你深深地念想” 这是出自内心的呼唤!
歌声又悄然响起,河流缓缓地流淌,“时常轻轻地吟唱—
—/襄阳襄阳/何日才能回到你的身旁”我们不难感到一阵
撕裂的痛,每个人最怕的事情就是问自己,作者没有用太
高的调来结束此诗,而是很平常地完成那最生动一幕,从
内心深处到最后的表白,从家乡走到异乡,又从异乡回望
家乡,这分明就是一条河流,一直涌着,其实诗歌是用不
着写得那么高深莫测,如果你叙写的只有自己才了解,而
外人根本不可能经历和感受的个人生活与情感,诗歌不是
小说,你写出来的语言太深奥太玄乎,读者却无从读懂你
的诗歌,走进不了你的心灵深处,那怎么会对你的诗歌感
兴趣呢?这样的诗歌,也许只有那些写诗的人、诗歌研究
者能看出些名堂来,从根本上讲,也谈不上对社会生活的
功用性了,更不要指望能广泛流传。那些没有社会功用性
的诗歌,那些不能广泛流传的诗歌,都是没有生命力的诗
歌。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
故乡”,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所写内容老
百姓或经历或能理解领会,是因为诗歌语言平民化,诗人
没有把之弄得晦涩难懂。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