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 - 马夫文集:与文友对话
P. 49
《观漪亭记》
夫水,万物资生之源,兆民存衍之本。太古洪水为灾,
大禹疏雍导滞,遂定九州。若今天下熙泰,国运方隆。惟华
北本缺水之区,时忧灌饮;而江南乃裕水之地,常苦泛滥。
于是老成谋国,庙堂建策,调彼有余之南水,济此不足之北
人。工程巨浩,线分三条,而以中线为要。下汲丹江,上输
京津,途跨豫冀,道经我禹。平渠渌水,泽沐苍生厚土;一
川清波,润朗碧落长天。禾木沾溉,愈增莽野之郁蔚;城乡
沐濡,更助百业之繁荣。我禹承此好水,获益良多,不惟民
生得惠,亦且生态之福。波倒三峰之影,粼粼印月;渠分大
禹之原,潋潋曜金。风物放眼,岂隋堤烟柳之可拟;河山兴
怀,惟汴水锦秀之堪匹。故选佳地,构此亭台,以为纪胜之
所。凭栏远眺,三峰在望,临亭近览,四野沃如。仰瞻品类,
俯观清漪,可使劳目逍遥,尘心浣洗,心为之逸而意为之远。
若夫有识者蒞此,念兹感慨,睹物兴嗟,必谓千秋功业,庶
无愧乎大禹,百世传铭,当不让于商汤。先祖先贤,斯亦有
慰于天上矣!是为记!
李清源 公元二零一六年,岁次丙申,(春
夏秋冬)日吉旦
本以为事情就这样了结了,但好事多磨。2016 年 5 月,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