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 - 燕超散文集《暗香浮动》
P. 58
石看来,黎明时分,升起的太阳光芒四射,充满朝气。他那高
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辛的政治抱负,在黎
明的光影中洋溢。
曹操和王安石的黎明,称得上是“豪情满怀的黎明。”
唐代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经典名句“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这样的黎明,应该是静谧的,悠远的。如此“宁
静致远的黎明”更让人神往。
唐代王湾《次北固山下》有千古名句云:“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据史料载:唐朝宰相张说对此诗句倍加赞赏,
曾经亲自手书之,悬挂于政事堂上,奉为楷式。联系全诗,是
描写江南残冬之景色,“海日升残夜”既有时间交替的意思,
又饱含诗人淡淡的乡愁。在这样的黎明时分,最多的是远在他
乡的思乡之情了。这应该是“离愁别绪的黎明”了。
李白在《行路难》中也曾感叹“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
舟梦日边。”历史上,伊尹受到商汤重用前,曾梦见乘船经过
日月旁边。诗人用此典故,暗喻自我能得到重用。太阳的形象,
如同黎明一样,遥不可及却又让人满怀期待。李白心中是“充
满期待的黎明。”
唐代李贺《雁门太守行》起句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
向日金鳞开。”战局如同乌云(暗喻敌军)要把城墙摧垮,向
日的盔甲闪烁像鱼鳞一样的光芒,色彩对比鲜明。据说,“诗
鬼”李贺作此诗年仅 17 岁。作为唐代中期浪漫诗人杰出代表的
李贺,他想象奇特,心中的黎明奇峭冷艳。此种黎明应该是“沐
浴血火的黎明。”
而苏轼的千古绝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前小序为“丙
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欢畅饮酒直
至天亮,东坡居士的黎明时分,应该是昨夜残梦今犹在,今晨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