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吴传玖

云南斑铜歌(附评论)

2025-08-31 作者:吴传玖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吴传玖,西藏军区原副政治委员、少将军衔。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军事文学委员会原副主任、《中国诗界》主编。

(一)

斑铜画里云南情,古韵新风交织明。
铜色斑驳如画笔,绘出山水几多情。
云雾缭绕山间绕,流水潺潺画中鸣。
匠人巧手传千古,斑铜艺术永留名。

(二)

斑铜画卷展眼前,云南风情跃纸上。
色彩斑斓映日辉,铜光闪烁映天光。
山川壮丽入画中,流水潺潺似乐章。
人物栩栩如生现,故事悠悠传四方。
匠心独运绘斑铜,技艺精湛世无双。
云南瑰宝传千古,斑铜画卷永流芳。

( 三)

云南深处有奇珍,斑铜闪耀映星辰。
千锤百炼成佳品,古韵今风共一樽。
色彩斑斓如画卷,岁月沉淀更动人。
匠心独运传千古,斑铜之美永留痕。

 

  附:贺鸿滨评论

铜色斑驳处的山河脉动
贺鸿滨

  初读吴传玖将军《云南斑铜歌》,便被诗中流淌的金属质感与土地温度所震撼。这并非一首寻常的物象赞歌,而是以锤凿般的文字力道,将云南斑铜的千年技艺淬炼成三阙血脉相连的精神史诗。将军词人吴传玖以铜为笔,以火为墨,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界处凿开一道光的缝隙,让我们窥见匠人掌心纹路与山河魂魄如何在一件铜器上共生。

  诗作最动人处在于其“双重纹理”的构建——既写铜器表面天然形成的斑斓结晶,更写文化血脉在时光中沉淀的精神纹路。“古韵新风交织明”一句,道破了传统工艺的生命奥秘:真正的传承从来不是僵化复刻,而是让远古的铜浆浇灌出当代的花朵。那些在铜坯上锤打出的凹凸,既是地质年代的切片,也是民族记忆的刻痕,最终在“云雾缭绕山间绕”的意象中完成物质与诗意的转化。

  吴传玖将军深谙以动写静之道,让冷硬的铜器在诗句中活色生香:“流水潺潺画中鸣”是听觉的通感,“铜光闪烁映天光”是光学的舞蹈,而“人物栩栩如生现”则赋予金属以呼吸。这种艺术处理暗合斑铜制作的核心哲学——匠人不是在雕刻铜器,而是在释放铜中囚禁的山水生灵。最精妙的是第三阙提出的时间观:“千锤百炼成佳品”与“岁月沉淀更动人”形成时空对话,揭示斑铜之美不在完美无瑕,恰在于肯以伤痕记录时光的诚实。

  若说稍有遗憾,或许是诗作在展现工艺苦难维度上稍显矜持。斑铜制作中那些烧灼的火焰、沉重的锤击、失败的裂痕,本可加深艺术的立体感。但诗人显然更愿聚焦于光芒绽放的瞬间,这种选择本身即是对工匠精神的温柔致敬。

  当我们在工业流水线包围的时代,读到“匠心独运传千古”这样的诗句,突然理解这不仅是赞美一门手艺,更是守护一种人生态度。斑铜斑驳处,映照的正是云南红土高原上那些不肯被标准化吞噬的生命形态,那些固执地要在机械复制时代留下手工温度的灵魂。《云南斑铜歌》最终超越了器物赞美的层面,成为一首关于文明韧性、关于手工尊严、关于人与自然材料对话的永恒谣曲。

  贺鸿滨:湖南人。著名作家、诗人、编剧、小说家、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