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王立世

《诗篱笆》作品点评(三十六)

2025-07-13 作者:王立世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王立世,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名作欣赏》学术顾问、《诗篱笆》创办者之一。已发表诗歌1500多首、诗评200多篇,诗歌入选100多部选本。部分作品被译介到英美等国。著有诗集《感叹号》《夹缝里的阳光》。获2022年度十佳华语诗人、第三届中国当代诗歌奖新锐奖、全国第二十五届鲁藜诗歌奖诗集二等奖、2021年全国十佳诗歌评论家、首届“新时代.鲁迅诗歌评论奖” 、 2022年第二届“名作欣赏杯”晋版图书书评大赛二等奖等。


自由
黄灿然


我看见别人都是用一条绳子牵着狗
出来散步。大狗小狗都跟着主人的脚步
快速地跑动。我的小狗不这样,
我们尝试给她系上狗带,她不是不喜欢,
而是根本不知道怎么走。我们冬天也学别人那样
尝试给她穿衣服,她也不是不喜欢,
而是根本不知道怎么走。总之,
给她任何约束,她就呆立不动。
我了解她,她跟我一样,
温顺、害羞、胆怯,
但顽固地坚持自由。

  黄灿然的小狗与别人家的小狗确实不一样,任何约束都不接受,包括给她穿衣服这样的好事,可以说刀枪不入,是彻底的。 “她不是不喜欢,/而是根本不知道怎么走。” 别人家的小狗“快速地跑动”,她却“呆立不动”,对比中露出决绝的态度和无声的抗议。其实很多时候自由就毁在外物的诱惑上。写狗是为了写人, “她跟我一样,/温顺、害羞、胆怯,/但顽固地坚持自由。”从“顽固”可以看出诗人和小狗对自由的追求和捍卫是坚定不移的,令人动容的。

  黄灿然,1963年出生,福建泉州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1978年移居香港,1988年毕业于广州暨南大学新闻系。大学期间开始写诗,并钻研英语。1990年起任香港《大公报》国际新闻翻译,2014年辞职,迁居深圳乡村。著有诗集《游泳池畔的冥想》《我的灵魂》《奇迹集》等,评论集《必要的角度》《在两大传统的阴影下》等。译有大量现当代欧美诗歌、诗论和文论。2011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诗人奖。


无诗歌之一
车前子


据说国家发展要从积极振兴爱情开始,
爱情是种政策。

疯掉是种生活。

  国家发展与爱情好像没有多大关系,但也不完全是。如果爱情变质,势必会影响到家庭的和谐,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据说国家发展要从积极振兴爱情开始”,国家不可能这样做,但也反衬出爱情存在的问题已经到了需要国家治理的程度。决定爱情质量的是价值观,与社会风尚密切相关,但爱情一旦变成政策,还能叫爱情吗?真会叫人疯掉,“疯掉是种生活”,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去想象。这首诗从一个特定的视角艺术地反映了社会风向。车前子的诗思辨性极强,他有时故意放弃对意象的追逐,但依然感觉特别扎实,背后浮现出众多的社会现象,容易点燃我们内心蛰伏的情感,唤醒我们灵魂沉睡的意识。他不满足于传统的表达和汉诗的现状,以个性化的禀赋和异质性的创作风格昂首挺立于诗坛。

  车前子,原名顾盼,1963年生于苏州,现居北京。诗人、散文家、水墨工作者,出版有诗集、散文随笔集、评论集等18种。多次参加国内外画展,二十一世纪文人画的代表性画家之一。新时期文学横跨三代诗歌的代表诗人之一。


童年
树才


太阳,我跟着你
到处疯走。
我们都是儿童,
看到什么,就照亮什么。

太阳,我们行的路
在身后发光。

  太阳是童年的引领者,儿童是太阳的追随者。诗人的童年也像太阳一样光芒四射,“看到什么,就照亮什么”,所走的路“在身后发光”。诗人聚焦太阳这个意象,把发光的自由的童年写得天真烂漫、生机勃勃。一些写童年的诗歌,过度成人化,暮气沉沉,失去了童趣。树才这首诗用童语写成,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用儿童的心感悟人生,写得自然又纯净,明媚又深刻,新颖又独特,在写童年的诗中格外引人注目。

  树才,浙江奉化人。原名陈树才。诗人、翻译家,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著有《单独者》《树才诗选》《节奏练习》《去来》《天空俯下身来》等诗集;译著有《勒韦尔迪诗选》《夏尔诗选》《博纳富瓦诗选》《法国九人诗选》《杜弗的动与静》《小王子》《在风之上》等。曾获法国政府“教育骑士”勋章 、法国政府“艺术和文学骑士”勋章、艾青诗歌奖、十月诗歌奖等奖项


夜宿华藏寺
梁积林


风,赶着一群群羊群似的雪雾
爬乌鞘岭。那边
就是河西走廊……

……下半夜了,老店铺里
有两个碰杯的藏人,还没有把一盏灯光
干光

屋脊上又跳下了一声响。而
檐角上挂着的那块
月亮,被风吹得
响了一个晚上

  写景抓住了苍茫辽远的地域特征,写人抓住了豪放耿直的性格特征,而且彼此衬托,诚如阿米尔所言“风景都是心境”。写景是为了写人,凸出人的生存状态。从景到人再到景的转换,像电影的蒙太奇,让人有从苍茫跌入苍茫的感觉。梁积林是地域写作的集大成者,在汉诗的版图中属于风格鲜明、辨识度极高的诗人。

  梁积林,甘肃山丹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诗歌八骏。甘肃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参加过诗刊社第二十一届青春诗会和第九届青春回眸诗会。著有《河西大地》《神的花园》《寻找道尔基》《付楼镇》《河西走廊诗篇》《把你的马拴到杨树桩上》等多部作品集。曾获甘肃省黄河文学奖、甘肃省敦煌文艺奖、梁斌小说奖、徐霞客诗歌散文奖、中华宝石文学奖、诗探索诗歌奖、首届白居易诗歌奖、首届方志敏文学奖等多种奖项。


今晚月亮很好
商略


今晚月亮很好
我拍了一张照片给你
没有说话。你说,你那儿
看不到月亮

这就是,我没说话的原因
我们在两个世界

  相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一个看到“月亮很好”,一个“看不到月亮”,这就是差异,好心情也无法分享。让我们感兴趣的是其中的原因,诗人却直接得出结果“我们在两个世界”。就今晚的月亮而言,确实难以沟通,这是环境造成的。就生存而言,确实是两个不同的世界。我们是什么关系,本身就朦朦胧胧,再加上环境的原因,未来很难预测。这是现实的距离,也是精神的隔阂,是时代的云雾,也是内心的焦虑。诗人好像在不露神色地叙事,但感觉字里行间藏着一种无望。

  商略,现居浙江余姚。参加《诗刊》社第 23 届青春诗会,获《诗刊》社 2012 年青年诗人奖。著有诗集《南方地理志》《南方书简》,学术专著《有虞故物——会稽余姚虞氏出土文献汇释》(上海古籍出版社)。主要从事古代文献整理。



庞培


天黑得好像我已下楼散步
好像这个春天多年以后仍旧
值得回忆
窗外一派湛蓝
逐渐转暗成黑蓝
之后一动不动
成为夜空之蓝,适宜最邈远的
闪耀的星星

我的消逝
我在世上任何经历
都已不为人知
如果我曾有过一次爱情,那么
也像一颗可能的星星在这个春夜
那么小,迟至夜半闪亮
但不确定。它那淡漠的一吻之下
没有任何人类的田野,或人类的眼睛

  诗人写夜晚望着窗外的黑,“好像我已下楼散步”,但仍在屋子里望着,天空由“湛蓝”逐渐转成“黑蓝”,这时诗人联想到最邈远的闪耀的星星,由星星想到爱情:“如果我曾有过一次爱情,那么/也像一颗可能的星星在这个春夜/那么小,迟至夜半闪亮/但不确定。”从“如果”“可能”的谨慎用词,能感悟到爱情的不确定。即使光临,也是姗姗来迟。星星虽小,能照亮夜空。爱情美好,但又难得。诗人的经历虽然不被人知,但对爱情的渴望和谦卑颤栗着人性的光辉。

  庞培,诗人,散文家。著作二十余部及诗集五部。主要作品包括《低语》《五种回忆》《乡村肖像》《四分之三雨水》《母子曲集》《吴歌》《数行诗》等。曾荣获刘丽安诗歌奖、柔刚诗歌奖及孙犁文学奖。


放生
空也静


岸边挤满了人
一条条鱼被放归池塘
不远处
斜插着一根根鱼杆
我不停念叨着
担心一个人放生的鱼
会被另一个人
吃掉

  诗中写到两种截然不同的人,一种在放生,还鱼自由。一种在钓鱼,要鱼的命。一个人放生的鱼可能会被另一个钓鱼的人吃掉,鱼的命运因不同的人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诗人的担心是对鱼的命运的担心,也是对生态建设的忧患。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前者是建设性的,蕴含着强烈的悲悯意识。后者是破坏性的,暴露出人性的弱点。两种场景与两种人的对比,情感倾向更加明显,主旨表达更加凸出。

  空也静,原名魏彦烈,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诗集《格桑花开》《草原情歌》《仰望昆仑》《风舞经幡》及汉英双语《轮回》等多部。获昆仑文艺奖,唐蕃古道文学奖,诗歌春晚“全国十佳诗人”称号。


另一种寂静
赵亚东


我早已经忘记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日子
乡间的树木落光了最后一片叶子

鸟雀们都沉默着,站在最高的那棵树上
它们沉默着,我骑马经过
一点声音都没有

天慢慢黑下来,它们依旧
一动不动。我惊讶于
这寂静,轻易就把尘世碾碎

  如果鸟雀叫上一两声,这寂静代表的就是生活的安宁。可怕就可怕在鸟雀从头到尾死一般的沉默。树木落光了叶子,鸟雀站在最高处,鸟瞰着乡村的一片萧瑟。即使诗人骑马经过,依然“一点声音都没有”。这寂静,让人心里发慌。“轻易就把尘世碾碎”, 古老的乡村多么脆弱。一个“碾”字,让人感觉到疼痛。随着城镇化的迅猛发展,乡村被碾压的景象,连鸟雀都看到眼里,它们的沉默无异于一种抗议。赵亚东的寂静,确实是另一种寂静,承载着诗人对乡村命运的忧虑。

  赵亚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居黑龙江哈尔滨。曾入选《诗刊》社第三十一届青春诗会。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诗刊》《十月》《文艺报》等。出版《稻米与星辰》《土豆灯》《石头醒来》等多部诗文集。获《诗探索》第九届中国红高粱诗歌奖等奖项。


一个牙疼的人
宋耀珍


一个牙疼的人在屋子里踱步
他咒骂窗外的狂风,乱飞的碎纸片
他咒骂止痛药、医生
没完没了的电视广告和新闻
还有窗外挂在树梢
的塑料袋。整整 一个春天,它挂在那里
飘动,就是不掉下来
现在,它衣衫破烂,却摆动成翅膀的样子
像练习飞翔,心情爽朗
他独自在屋子里踱步
他开始咒骂新婚的妻子
为什么还不回家。她在外面干些什么
这可是一个令人不安的时代啊
贞操与政治家的绯闻一样廉价
天色黄昏,他暴躁得像一头
囚在笼子里的豹子
他疼呀,他恨不得拔掉牙齿
用锤子砸碎牙齿
他开始诅咒所有与牙齿连在一起
的东西:牙床,舌头,嘴唇
以及整个头部
以及与头部连在一起的整个世界

天完全暗了下来
这个可怜的被牙齿折磨得
精疲力竭的人,禁不住掩面痛哭起来

  牙疼的人,除了咒骂,就是痛哭。咒骂,是从物骂到人,从远骂到近,从局部骂到世界,从疯狂骂到精疲力竭,最后只剩下哭声。他的骂丝毫没有减轻疼痛,好像加重了,好像谁也救不了他似的。人类命运与这个牙疼的人是不是有点相似?读者把注意力凝聚在疼上,忽略了疼的原因,是甜食吃得太多,还是细菌感染?由此联想到人类命运的痛,是对生态的破坏,还是道德的沦丧?诗人发力在一点上,但能折射得很远,在某种意义上像一个由多种贵金属铸成的弹头,击中了时代的命门。

  宋耀珍,1965年出生,居太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诗集《第三人称》《结束或开始》,短篇故事集《奇枝怪叶》《洪荒记》,儿童系列幻想小说《小镇的秘》等,曾获“赵树理文学奖”、中国“最美的书”奖。


理想
纳兰寻欢


我的理想是写一首
能传世的
小诗

我不在的时候
它将代替我
继续爱你

  纳兰寻欢一直坚持用时间和审美在绘制他心中的诗谱,在每一期推出之前,前面重复这么一段话:“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百晓生有兵器谱,纳兰寻欢有诗谱。兵器谱排名,诗谱不排名。收集专为欣赏学习,致谢各位诗人”。绘制诗谱的目的,是为了学习他人之长,可以看出诗人的低调。“文无第一”,诗歌永远没有止境,老子天下第一的那些人只能说是无知。“致谢”是发自内心的,既是对诗人的致谢,也是对艺术的致谢。
  这首诗写的理想不是建功立业,谈不上宏伟,只是想写一首能传世的小诗,给人的印象是在诗歌艺术上有所作为。到了第二节,我们才恍然大悟,诗人不是为了赢得那些虚名,而是“它将代替我/继续爱你”,诗人言此及彼,声东击西,写出了令人动容的超越生命时空的永恒爱情。

  纳兰寻欢,本名蔡逸秋,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居草海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