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王立世

王立世诗歌赏析

2022-07-26 作者:王立世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中国作协会员、著名诗人王立世诗歌点评。

 
 
《体检报告》
 
我胆小、怕事
上帝悄悄放了几块小石头
为我壮胆
 
我多愁善感
上帝怕我受伤
又在肝上包了一层薄薄的脂肪
 
我多嘴,看见不平事就想多说两句
上帝怕我祸从口出
在右侧甲状腺安了一个节结
 
遇事,我爱激动
常常热血澎湃
上帝,让的心跳放慢了速度
 
上帝都是为我好
要不,他一狠心
就会让我痛不欲生,或者早早完蛋
 
  【著名诗歌评论家、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珂赏析】诗人通过体检,写出“文人官员”的敏感与焦虑,满足了自己的身份感需要,尤其是文人如何在政治化的官场中保持文人操守的技巧。他的诗可以称为“官场生态诗”,记录了现代官员的生活,抒发了现代官员的情感,倡导了现代精神。生活经历使他比纯粹的文人诗人更能洞察人生,了解社会,在诗的题材上有更多优势。

 
《心迹》
 
我后悔一生的是
不能从汗水里
晒出更多的盐
不能从骨头里
提取更多的钙
不能从抑郁的心海里
捧出一颗理想主义者的太阳
 
  【著名诗人、评论家、文学博士、兰州交通大学教授高亚斌赏析】走过人生的青春期,王立世不再倾心于炫人眼目的光耀与显赫,而是开始注目于那些看似黯淡的、易于凋零之物。于是,秋后、黄昏、落叶、泥巴、渗入地下的流水……一一进入他的诗歌,营构着他的诗歌语境,凸显着他的诗歌氛围。他极力彰显衰老疲惫的事物背后的无力无奈与壮怀激烈,一种浩大的生命意识降临了他的诗歌,为整个诗篇镀上了静穆的苍茫。这首诗隐藏在背后的,是一颗悲悯与关怀之心,是美人迟暮的伤怀与烈士暮年的感慨。诗人在对于事物的苍凉之美的叙述中,能够穿越那些纷乱的物象,抵达事物深处的脆弱与疼痛、在物我之间进行彼此的心灵慰藉,从而实现对于生命本体的忧患与沉思,入于幽冥隐微的深邃境地。

 
《广场》
 
广场是一个城市的象征
我不想谈论那些人们喜欢的花朵
几乎忘掉了一年中仅有的几个重大节日
和节日前在广场上隆重举行的一些仪式
甚至不恭地把一些仪式当作可有可无的形式
我对居住了二十多年的城市怀有一些好感
不可否认与广场有一定的关系
比如:用玉米粒喂养鸽子时伸出的鲜嫩手臂
和白发老人精神饱满地演唱的晋剧
这些美好的东西也渐渐被时光的流水冲淡
鸟儿在窗前的树上一鸣惊人
不知为什么我又想起了热闹非凡的广场
我坚信:广场上穿正装的人群
今日没有谁比我孤独
 
  【著名诗人、评论家王宁赏析】诗人的《广场》,写了一个人直面中孤独的自我存在。这种孤独的存在,也是很多人的现状;诗人从“我”出发,在“热闹非凡的广场”上,开始了对自我,对世界的反观与思考——“我不想谈论那些人们喜欢的花朵”;在诗人看来,一切外在的“花朵”,都是徒有虚名的东西,只有内心的“晋剧”,可以是永恒之美;固然“广场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可它最大的象征意义究竟是什么?真正与诗人具有联系的,应该是那些看不见却可以感受的——来自自觉的——内部的事物与声音!王立世可能更愿意以此诗,传达这种象征意义。叙述性,在这首诗里被显现,虽然有些散文化,但并不影响诗意的表达。“今日没有谁比我孤独”,实际上,这样的句子,表达的是包括写作者在内的所有弱势者无望、无奈的沉重的真实的内心世界。诗人以自己的视角,写人类的孤独,以一种“热闹非凡的广场”,作为孤独的背景,的确使诗具有了个人的艺术魅力。

 
《他想不明白》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
这朵花为啥红,那朵花为啥白
这朵为啥叫昙花,那朵为啥叫月季
就像自己的生活乱哄哄
眀明走在前面,方向突然逆转
落在了后边,昨夜梦里刮起大风
吹落了天上所有的星星
他正在为星星伤心,星星
却眨着眼睛嘲笑他无中生有
他想不明白,这个世界
究竟有多大漏洞,多少人又无辜地
落进去,被乱石挤得变形
疼并残喘着
 
  【著名诗人、评论家陈啊妮赏析】在一个挤压和形变中的疑问式中诗人切开了一个关乎时间、生命和虚无的诗歌辩证推衍,以具象孵化具象的疑问,以时间推衍时间的此在体验。“好像自己的生活乱哄哄/明明走在前面/方向突然逆转”,在悖论引申的巨大生活悖论里,所有的问题其实是无解的,也是皈依于某种假想的真实。当诗人以“星星”嵌入这个巨大的问号,时间和空间都是变形和塑型的切换,是“漏洞”,是无辜的“沉陷”?显然诗人在不断制造问题时,已经预见某种精神情感的虚无之思的启迪和确定。“究竟有多大漏洞/多少人又无辜地/陷进去/被乱石挤得变形/疼并残喘着”,这是主旨的否定式谜底,其实也是诗人对弈生命况味和日常的欲擒故纵的言外之意。

 
《老街道》
 
沥青泼在身上时
老街道说:我疼
布鞋换成高跟鞋时
老街道还是说:我疼
 
更多的时候
老街道疼着,什么也不说
在回忆飞扬的尘土
和布鞋的温情
 
  【著名作家、中北大学教授林红赏析 】这首诗的中心词是“疼”,是肉体和灵魂同时的疼,是无法言说的疼,是社会转型的疼,是传统丢失的疼。“布鞋”只是怀旧情绪的一个载体,老街道寄托着他对过往人生的回顾。这哪里是在简单陈述街道的絮语,分明是用家常语言讲述一种比较之下已然不再的温暖记忆。是的,留恋往昔,而往昔不再了,是令人惋惜和遗憾的,也是值得反思和警醒的。

 
说真话真的那么难吗
 
不用动脑子
不费一点劲
眼睛也没眨
假话就冐出来了
思考了半天
拿了半天主意
到了关键时刻
还是把真话咽回了肚里 
 
  【著名诗人蒋德明赏析】这诗,本以为一眼晃过去,而最后的那句:“还是把真话咽回了肚里”,将我留了下来,之前的“到了关键时刻”又将我想立即走开的“关键时刻”挪动不了步子。路遇一些有特点印记的人面(诗),习惯了回头打量,比如,村口那村姑并不漂亮,眉头有一粒朱砂痣,我记住了她的与其她村姑不同。生活中遇见的人太多,而能够留下印象的人却少,这少的个别,也许便是人们说的缘吧。在记忆中留存的并不一定是完好无损的人物。比如这首诗,欲言又止的想批判终没说出口,然而,欲言又止真就不能表达吗?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一针见血的直接,言尽意尽,这虽然还能算诗,但不是好的诗,好诗如禅,意在言之外。犹如水中的月亮,明亮在那里如莲,你想摘取,得到的是破碎月光。于是我认为,一切存在的感知,都是客观事实证明的生存部分,行至身动影动的规律中。虽说不是完整的具体的具象,也可以说走了原身的影,但,在光亮之下,是无法割离的存在。因此,我们读诗,不能在固定的具体中求具象原身。求什么呢?每个人的境界不同,同道中人目的并不相同,目的相同,也有要办的事内容有别。一句话,同一首诗,读者的悟性不同,对诗的禅影的悟的结果也不同。 
 
 
雨中》
    
寻觅的红绸伞
在另一片明朗的天空下
折叠成寂寞的心绪
如梦的人生
原本就是阴阴晴晴
潮湿的日子永远渴慕阳光
寻觅的
也许就不存在
存在的又被遗弃
此时多想唱一支歌
而我面对的
却是雨滴黄昏
 
  【诗人冯桢赏析】《雨中》采用对比式结构写青春的追寻和失落,这种近乎背谬的构思方式,通过生动鲜明的物象连接,构筑了诗美的清新含蓄。
 
 
《读诗的时候》
 
清晨我躺在床上
安静地读着一首诗
从汉字中得到的快乐
超过尘世的一切
抬起头
看见屋顶上的灯光
对这每天都有的光明
习以为常
 
上班走了,灯灭了
屋子空空荡荡
路上的车如蚂蚁一样蠕动
为了觅食,我也加入其中
车与车很近,但并不亲切
随时都有碰撞的可能
 
吃早饭的时候
我就想到了黄昏
灯亮的时候
我想到了黑暗
在床上的时候
我想到了火葬场上空的青烟
只有读诗的时候
我忘记了活着的悲伤
 
  【诗人王海云赏析】 这何其只是诗人才有的生活写照?这何其只是读诗的时候才有的生活场景?谁不像蚂蚁一样?车与车很近,人与人是否更近?谁与谁更亲切?请你做一个诗人吧,让我们一起忘记尘世的悲伤!

 
 《小麦如是说》
 
曾与伙伴们结成麦穗
在田野里锋芒毕露
风一吹,形成滚滚麦浪
有排山倒海之势
成熟的季节,告别了土地
被剥去皮,磨成面
搀进水,反复搓揉
今生,我不再是我自己 
 
  【诗人、作家胡芳芳赏析】这首诗表面上是写小麦,实际上是写人,写逝去的青春、人生的磨难、迷惘和自我的丢失,与他的代表性作品《夹缝》一样写出人类的生存际遇,有异曲同工之妙。

 
 《刘文清的兄弟姐妹》
               
外表憨厚、内心灵秀的文清兄
是我在和平北路认识的兄弟
在破破烂烂的小酒馆里
能把劣质酒喝出档次的兄弟
我们就是管党生笔下的贵族
不高兴时,懒得搭理那些自以为是的蠢货
喝高时,敢对那些冒犯的鸟人“呸”
大丈夫也有柔情似水的时候
那就是在十字路口送别一生的红尘知己
 
如今,文清兄又辗转到大铁匠巷 
不远处是风生水起的起凤街
开张了一个叫晋面香的小面馆
一拨一拨的兄弟姐妹
又欢聚在这里把酒论诗
共同举起了人生的又一片天空
大铁匠巷里无人打铁
起凤街上又腾蛟起凤
 
文清兄撸起袖子加油干
看着他满头的银丝和一脸的沧桑
诗人郭卿把微信里仅有的一百元
扫给了春天的二微码
夜色渐浓,面香袭人
比面香还香的是兄弟姐妹们的惺惺相惜
世界如此空旷,诗人们永远是春暖花开 
 
  【青年诗人、评论家马鲜红赏析】 读完这首诗很感动,也很激动。诗人用简洁的文字把生活的场景写得生动传神,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家都知道在缺乏精神的物质时代,现实生活中其实是充满算计、尔虞我诈的。但这首诗我们看到的却是“一拨一拨的兄弟姐妹”,“共同举起了人生的又一片天空”。这个诗人世界里没有做作,没有弄虚作假,没有阳奉阴违。“不高兴时,懒得搭理那些自以为是的蠢货/喝高时,敢对那些冒犯的鸟人‘呸’”。他们不拘一格,蔑视世俗,勇于质疑并打破不合理的人际关系,以自由和尊严为人生的最高目标。
  这是一个纯情的世界,“大丈夫也有柔情似水的时候”,“在破破烂烂的小酒馆里/能把劣质酒喝出档次”。白酒有价,友情却是无价。看着诗友“文清兄”“满头的银丝和一脸的沧桑”——劳累和生活的重负让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苍老了许多——“诗人郭卿把微信里仅有的一百元”,悄悄地付了面钱,不忍让他作东,“比面香还香的是兄弟姐妹们的惺惺相惜”。人生何求,得一知己足矣。
  人生在世,能有这样几个“红尘知己”是幸福的。诗人追随“文清兄”的脚步从和平北路喝酒喝到大铁匠巷,喝的不是酒而是诗人们怀想着的一份人间清明,是空旷、荒凉物质世界里的春暖花开。
 
 
《人到五十》
 
不像年轻时急着往前走
这时已明白,走得越快
余下的路越短
不像年轻时气盛
张口就说出真理
现在该说的话
往往像唾液一样咽回
不像年轻时勇敢
时刻准备抛头颅、洒热血
现在变得缩手缩脚
习惯于躲在角落
冷眼看风云变幻
曾经的沧海
有时也翻滚于眼前
庆幸当年没有被吞没
只是再也不敢以弄潮儿自居
 
  【著名诗人、评论家呼岩挛赏析】  鲁迅《野草》里的散文诗《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给饶有生活经历的三类人画了三幅画像,画皮画骨画心。作者对三类人品格高下不置一词,读者读了自有好恶向背。
  王立世的诗给五十岁的一类人画了一幅肖像,笔墨重在言行心态。一是走路慢了;二是不敢说真话了;三是胆子小了,不再准备抛头颅洒热血,庆幸当年弄潮时未被沧海吞没。写人不写纤毫末节,只写荦荦大端,却又牵出丝丝心理脉动。三不像三变前后对应,一个热血青年在生活的重压下,蜕化成了一个只求自保苟活的庸碌俗人,却不感到怪异,正常也不正常,让人回味。
  人到五十,也有积极奋发不忘初心者;也有一贯怙恶不悛者;也有中途对生活妥协的消极无为者。诗人写得不是第一种,也不是第二种,像第三种,又不完全是,心有不甘,面对重重矛盾,又无可奈何。
  过去和现在叠加,对比中写出人生的况味。面对风云变幻,将来怎么办?不可能像年轻时那样勇往直前,现在的畏首畏尾也不行。诗人对三种人生不发一言,留给诗人自己和读者一并思考。这首诗语言自然贴切,情感真挚凝重,思想明朗而深邃,结构谋篇布局均衡,一首醒世诗歌的好处全在此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