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王立世

王立世《门》赏析

——评王立世《门》

2023-04-30 作者:李颖  马丽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王立世的诗歌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以平凡写伟大,用最朴素的语言书写最真挚的感受。


王立世

 
开或闭
因人而异
因时而异
因心境而异
 
你的柴门
对我虚掩一生
又比那些朱门
充满暖意和高贵
 
我不用皱着眉头
在你门前徘徊
也不用苦苦斟酌
是推,还是敲
 

原载《中国作家》2012年第12期
 
守候
——评王立世《门》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 李颖  马丽
 
  王立世的诗歌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以平凡写伟大,用最朴素的语言书写最真挚的感受。
  人生中,最幸运的事之一,莫过于有一个永远等你归航和停泊的港湾,有一扇永远愿意为你敞开的大门。在王立世的这首《门》中,诗人凭着他对生活敏锐的感知力,从“门”这一司空见惯的客体着手,写出了饱含人生哲理的诗篇,整首诗歌流露出无尽的温情。
  诗歌的语言之所以具有魅力,与其语言的多义性有着重要的关系。这首诗歌以“门”作为题目,看似简简单单,但细读文本后发现,这里的“门”具有丰富的内涵,能引起读者多角度的思考。“开或闭/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心境而异”,第一节中所写的这些,是在描述世间所有门的共同特征。每一扇门都有它们不同的钥匙,一把钥匙开一扇门,并不是所有的门都能共享一把钥匙,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进同一扇门;每一扇门背后,是不同的世界。它们打开或关闭的时间都不尽相同。守门人是否愿意开门,也取决于不同的时间和身份。
  世间所有的门都严格的按照规律开或闭,但总有为你而成为例外的那一扇门。“你的柴门/对我虚掩一生/又比那些朱门/充满暖意和高贵”。首先,“柴门”或许隐喻着一扇心门、一个人,或一个地方。但无论是何者,它都是一种温暖归宿的象征。通过诗人的语句联想到我们自身,事实正如此。当我们经历了生活的苦难而沮丧难过时,亲人会为我们疗伤,朋友会把温暖的臂膀借给我们依靠。而“朱门”则可能隐喻的是一些和我们有着距离感的人或事物。这些人或事物与我们之间的距离,始终是无法消泯的,就像一扇永远对我们上着锁的大门。“我不用皱着眉头/在你门前徘徊/也不用苦苦斟酌/是推,还是敲”,结合上一节来看,诗人在此将“柴门”和“朱门”进行对比。面对“柴门”,诗人不用犹豫徘徊,也不用担心是否有人来开门,因为它一直“虚掩”着,从未真正关闭过。正所谓你走时,我不强行挽留;但你来时,我永远在为你守候。那些“朱门”虽然“高贵”,却没有“暖意”。就材质而言,朱门显然要比柴门精致昂贵,但精致和昂贵的东西就一定好吗?并不见得,朴实的东西有时不一定比昂贵的东西差。最重要的是要适合自己。诗人在此以“柴门”和“朱门”象征性地表达着不同的事物。“朱门”可能象征着我们年轻时做的一些梦,一些超过我们能力范围之外的追求,以及那些我们到达不了的远方。“柴门”则是最适合我们的事物,包括最适合我们的工作、最适合我们的生活状态、最适合我们的另一半等等。这些都在守候着我们,只要我们一回头,就会发现有一扇门为我们而留。年轻时,我们为了追求梦想,将自己摔得头破血流,在失意后才发觉,制定目标要符合实际,太高的目标会给自己带来无法承担的压力。选择有时比努力更加重要,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经历了一波三折的考验后,当我们重新正视“柴门”,就又领会到生活赠予我们的温情。
  整首诗歌,表现出了诗人饱经沧桑后的达观。正如他在《想开了》里面所写的那样:“想开了,想开了/我就是水/喜欢往低处流/我没有力气流成瀑布/就慢慢渗入地下/在黑暗中滋润万物/也懒得去想/天上那些浮云/想开了,想开了/我就是泥巴/与庄稼最亲/不喜登大雅之堂/也不想与贵金属套近乎/干旱严重时/就变成飞扬的尘土/除了雨,我别无他求”。在王立世的诗歌中,这样一种通过成长中获得了成熟心态的主题是很常见的。而诗人能把它写得与众不同,是非常值得称赞的。
  在诗人非马为王立世诗集《夹缝里的阳光》所做的序中这样说道:“同我一样,他也喜欢从日常生活中寻找题材,然后用平易近人的语言写出来。我一向认为,用表面上浅显简单的形式来表达深刻隽永的内容,是对诗人的一个很好也是很有趣的挑战。同时,我不相信新的现代诗语言,非艰深晦涩或分崩离析不可。一个有创意的诗人,必可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每个人都能懂、都有所得或有所感的时代语言以及带有时代气息的诗思与哲理。更重要的是,他对生活的踏实认真的态度,以及对故乡的一草一木,对家人朋友甚至宇宙万物的深厚纯真的感情,都同我心目中好诗人的基本条件相符。”这一评价比较准确的总结了王立世诗歌的特色,而这样的评价对于王立世来说,也是当之无愧的。
 
  原载《山西政协报》2023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