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难忘》三十春
每个人经历不一、性格不一、取向不一,世界观、人生观、恋爱观等自然也就不一。
昨晨,整理资料,阅览到了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一首歌曲《难忘》(词/曲:王富强),有感而发,在微信朋友圈“音乐早茶”里分享了视频号传播的《难忘》MV版本。
几个小时后,网友杨先生留言:“经年累月诗千行,年年岁岁为你唱,充分体现了富强老师深厚的诗词功底,深感佩服!之前了解富强老师的作品多为主旋律,没想到爱情方面的作品也是富强老师的强项。多年前看过野夫拍的电影《80年代的爱情》,影片的主题曲是《永隔一江水》。欣赏了《难忘》后,我觉得《难忘》这首歌更适合这部电影。每个人生命中都有一些美好的时光,我们就是为这些美好的时光活着。常想提笔记录生命中那些感动的瞬间,一是文笔差,二是知易行难。幸有富强老师的作品牵引!”杨先生意犹未尽,又续:“今年父亲节拜读富强老师写自己南下干部的父亲,深有感触甚至久久不能释怀。也曾拜读富强老师写曾经给自己关怀提携的老领导吴兴贤先生和李成轩书记,文章中饱含感恩的心使我对富强老师人品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让我想起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领导和朋友。富强老师写自己101岁活泼可爱的老母亲,更令我羞愧难当。富强老师写怀念那位写出《金梭和银梭》《珠穆朗玛》的著名词作家李幼容更让我了解富强老师在文学界和音乐圈的分量。在富强老师粉丝的路上我是越走越紧,生怕错过富强老师任何一个作品。他的每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背后似乎都有一个或多个真实感人的故事,通过与富强老师的沟通,原来《难忘》这首歌写自37年前,是富强老师根据20世纪70年代两名高校学子的真实恋爱故事而创作的,于是向富强老师提了个请求:期待富强老师能够用优美质朴的文笔给粉丝们展现一个或凄美或淳朴或完美或平淡的爱情故事……”
读毕杨先生的留言,再搜索了创作笔记和网络上断断续续留下的有关这首歌的文字记录和网友留言,之后又阅览了杨先生这样一句追询的话:“上午发了两条评论,下来总觉得意犹未尽。37年了,他们还好吗?是否儿孙满堂?是否仍然牵手漫步在夕阳?期待富强老师为故事解谜……”
微微一笑之后,我问自己:是不是该为《难忘》说点什么?
《难忘》问世于1988年。当时,正在华蓥山半山腰上某初级中学任教的我,初始学历仅是一个中师生。因为求知的需要,一边工作,一边在四川某高校进修。那时的校园里,青春与理想如同山野间的映山红,热烈而纯粹。
那些年的进修学习是先考试、分数上线后再按有关规定录取,正式录取后,自学、函授、面授相结合,每年上半年、下半年分别集中面授一次,每次面授时间半月左右,面授主要完成两项工作,一是考试之前学习的科目,二是授新课。
先后给我授过课的老师们都很优秀,其中有一位老师在教学、教研、管理等方面都很出色,对文学、书法、音乐等也很喜欢并有较深的研究。老师比我年长很多。尽管我们过去不认识,但一见如故,除师生关系,亦是忘年交、好朋友。
那年面授期间,有一天课间休息时,这位老师把我叫到一边,给我讲述了他耳闻目睹的一个非常感人的爱情故事——20世纪70年代初,一对同在某大学求学的青年男女相遇了,过人的才华,共同的爱好,非凡的气质,青春与梦想,他们被对方相互吸引,彼此倾慕,由情到爱,由爱到恋……但最终,因为某种原因,他们未能走在一起。后来的时光里,“他”与“她”苦苦地恋着对方,心里既藏着“意牵肠断何时了”的挂念,又生出“欲成好梦隔桥渺”的感叹,相思难尽,飞鸿频传。“她”给“他”寄去的一封又一封书信里,有一首“她”借助“渔家傲”词牌创作的诗。老师阅读后,觉得写得很好,悉心收藏至今。故事很简单,却很感人!老师知晓我对文学、音乐略有涉猎,之前已创作了一些歌曲作品,希望我能为这首诗谱上曲。
老师把这个故事告诉我,有交流,有释放,有试探,有信任,有希望,还有期待。身为学生,我自然不宜简单拒绝,当然也不宜草率答应,表示看看作品再说。
我也同时理解为,这是老师在测试我的创作功力和提供给我的一次练笔机会。
老师递过来的题为《渔家傲》的诗作如下:
“数载别离音讯杳,意牵肠断何时了?只道今生恩怨少。归燕早,桃花人面春风老。
常忆少年情意悄,初衷却负百年好。难寄经年新旧调,鸡报晓,欲成好梦隔桥渺。”
作品描绘了主人公在长久分离后的煎熬思念以及对逝去美好情缘未能圆满的无限追悔与怅惘,词中交织着对往昔温馨的追忆和当下孤寂无奈的感慨,最终归于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渺茫。诗句精短,情感真挚,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成功地运用了古典诗词的典型意象和婉约语言,生动地刻画了深沉的离愁别绪与时光易逝、人事全非的无奈和遗憾。核心意象“桃花人面春风老”尤为精彩,结尾“欲成好梦隔桥渺”也余韵悠长,体现了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伤逝”情怀,是一首能有效传递特定情感、具备一定艺术水准的怀旧伤逝之作。
那时我还是走出校门不久、步入工作岗位时间不长的文艺青年,爱做梦,年度计划、工作总结、教材教案、理论文章、活动方案、新闻报道、诗歌小说、散文随笔、歌词歌曲、书法绘画……什么都在写,什么都敢试。而歌曲创作,仅是我诸多业余爱好的一个小方面,作词、作曲尚处于初学中,做过一些尝试并有习作发表且得到业界认可。而在情爱方面,我属于反应迟钝、懂事较晚那类,爱情于我是零的空白。但这个故事和这首古体风格的言情诗,却像一粒种子落进了心田。
诗中个别词句的表达如“初衷却负百年好”“难寄经年新旧调”等略显直白或转折较硬,情感层次亦显单一。作为恋爱、思念中的“他”与“她”的情感宣泄、书信往来及一对一的私下交流,是说得过去的,很诗意,也很有画面感。一个女性学子能写出这样的诗,也凸显其才气。但如果要以一首艺术歌曲的形态呈现给读者、歌者、听众去阅读、演唱和传播,作品里如“只道今生恩怨少”“初衷却负百年好”“欲成好梦隔桥渺”等诗句不是很理想,那些失望、低落、哀怨的情绪不会令读者、听众产生共鸣和情绪拉动,“鸡报晓”系20世纪50—70年代部分农村的生活场景,与日新月异的八九十年代的社会面貌已不吻合,用词牌作为歌名似乎也不妥。
聆听了故事,咀嚼了作品,音乐已跃然于脑海。当天,旋律便自然地流淌了出来。
第二天,我将曲谱手抄了一份,送到老师手中并当着老师的面哼唱了一遍,得到老师异常兴奋的肯定和喜爱。我也委婉地将我个人认为此诗作为现代歌词的硬伤和缺憾提出了我的看法,建议作者斟酌、修改或调整。
老师及这首《渔家傲》的作者在向我致谢的同时,也非常认同我的意见,但同时告诉我,《渔家傲》作者非常忙,且其多年里基本上没再接触和思考文艺创作,对歌词创作知识乃一张白纸,其按我提出的意见多次试着修改或重新创作都不理想,无法突破,提议我保留歌曲的旋律,或以此为素材或作为灵感触碰点,重新创作歌词及另取歌名,之后发表、演唱、传播。
我对歌曲的旋律甚为喜爱,弃之,有点舍不得。于是,听到《渔家傲》作者反馈的意见后,我决定来个一不做二不休,保留自己创作的旋律,重新设计和创作歌词,另取歌名。
我是一个相信爱情的人。
但那时,对爱情的理解和对作品的构思,我只能是憧憬加幻想。
创作时,我要求新创这首歌词要浅显、平易、真挚、真切,符合大众审美,形象生动但逻辑要清晰,经得起推敲,无语病,不出现常识性错误,不刻意追求技法,更不矫揉造作,只求将那份“朝也思,暮也想”的赤诚倾注于笔端。歌词用复沓结构铺展情感——第一段写初遇的悸动:“偶然一见心难忘,翻来覆去把你想”;第二段写离别的坚守:“那年一别音讯茫,彻夜难眠把你想”。旋律采用五声音阶,钢琴与弦乐交织出70年代、80年代特有的质朴,给歌曲取了一个简单而好懂、好记的歌名:《难忘》。
歌曲《难忘》就这样诞生了。
《难忘》的问世似乎很偶然亦很必然。
这是我那次面授学习的一个意外收获,所以印象特深。
我也自此与这位老师及作品的两位最初原型成为特好的朋友并持续至今。
多年里曾有不少朋友这样笑问:“这歌里的‘他’是谁?‘她’是谁?”我回答:“是那个年代所有相信爱情的人。”当然,我这样避实就虚地回答,也是在保护当事人的情感隐私。
《难忘》的传播,像一株野花的生长,缓慢却坚韧。
初时仅在小范围传唱,手抄歌谱在校园里和好友间悄然地流传。
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无论是在学校任教或是后来进入行政机关工作,白天正常上班后晚上很少开会、加班。夜间,我被受邀在灯光明亮、众人瞩目的大众歌舞厅里担任主奏、主唱(这是那些年里我公开的第二职业),于是自然而然地将《难忘》传入了歌厅和舞厅。之后,相继出现了清唱版、点唱版、风琴版、钢琴版、二胡版、竹笛版、民谣版、公园版、乐队伴奏版、活动演唱版、专业录制版等多种形态的关于《难忘》的演唱和传播。众多演唱版本里,以歌手林霞演唱录制的版本传播最广。我自己也曾进棚唱录过一版,但担心有人说我作为一名行政干部不务正业或抢了歌唱家们的饭碗,故从没上传到网上或发给文艺同行们交流。再之后,我将珍藏的手稿和林霞演唱的《难忘》版本上传到中国原创音乐基地、中国曲谱网等平台,并简略地写下了创作故事。之后,《难忘》随《王富强原创歌曲集②》登录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简谱与歌谱网、腾讯视频空间、搜狐网、视频号等平台,乘着数字翅膀飞向了千万人耳畔。
《难忘》并非我唯一的爱情吟唱。就在那一年,根据另外一个真实的故事创作的爱情歌曲《握手》(原名《握紧你的手,握紧我的手》)也问世了。《握手》以更现代的笔触写相遇的温暖和理性的分手,也是由诗到词,由词到曲,由曲到歌,问世后30多年里亦有很多演唱、翻唱版本,而由超女陈文娅演唱的《握手》传播最广。《难忘》与《握手》两首歌如同双生花——《难忘》是岁月窖藏的苦酿,《握手》是山野新采的春茶。
在网络上浏览到,一位云南的词作家在其微信朋友圈引用分享《难忘》时坦诚直言:“论歌词的内容表达逻辑严密和诗意文采,请欣赏王富强先生的《难忘》,比蛇年上央视春晚那两首语无伦次逻辑混乱的……强一百倍!”“《难忘》词句如诗,逻辑严密,远胜某些春晚歌曲的浮华……”虽然这是音乐同行的自发点评和传播,对身为《难忘》词曲作者的我而言,美誉、奖掖中有激励,却印证了真实的力量。
或许是我个人感情单纯、婚姻简单的原因,所以笔下“爱情”主题的作品并不多。写作本文时,我回顾了早期创作的文学作品和音乐作品,特别展开2003年我出版的原创音乐作品选集《祖国恋》,阅览了录入此书的几百首原创歌曲,在《祖国恋》《炎黄子孙》《黄金时代》《我爱生活这条河》《真情真话》《校园路》《乡情》《爱情故事》《生活对强者永远美》《待垦的时空》十辑作品里,关于爱情主题的歌曲,包括《难忘》和《握手》在内,收录在《爱情故事》专辑里的歌曲仅33首。
有网友收听《难忘》后这样致函我:“‘经年累月诗千行’这样的词句,非有诗词功底不能为。这歌若放在电影《80年代的爱情》中,比原主题曲更贴切。”这似与杨先生的观点很近似。
最动人的回响来自社会各界的普通受众。听众王光荣留言:“分手了,也该为对方祝福。”辽宁女诗人陈春玲感叹:“《难忘》是一首优美的歌曲,旋律悠扬,感情真挚,扣人心弦。歌声曼妙,像一缕春风温柔甜美,令人陶醉!”广安某中学杨老师留言:“词美,曲优,初作,很纯真,有爱的萌动,特别有韵味!”网名为“影响四川”的网友在《难忘》留言板留言说:“著名音乐人,一位为人民文艺事业辛勤耕耘的艺术家!经典作品奉献给时代,奉献给美好的社会。”专事音乐教学的邓先生感言道:“《难忘》是一首非常棒的歌曲!民乐加鼓的伴奏音乐,带有古诗词和现代的白话语言,吟唱加流行的演唱,好听又带有一种别具一格的味道。”更意外的是,《难忘》成了年轻人的“考古”宝藏——短视频平台上,“春月盼,秋季望”成为国风爱情视频的热门配乐,每年情人节和七夕节期间,援引《难忘》的词曲唱再配上文图分享的网友特别多。
有一次我在某高校讲座时,一位学子举手发言说:“老师:您歌里的相思要等鸿雁传书,这比微信秒回浪漫多了!”我笑应他:“是的,慢有慢的深情!”
在另外一次艺术讲座互动环节里,有听众现场向我提问:“一个以《祖国恋》《祖国您好》《四川更美丽》《我把吉祥送给你》《阳台花开》《真情真话》等主旋律作品闻名的艺术家,为何对爱情题材如此倾心?”其实,艺术从无藩篱。30多年前我求学期间作曲的青春励志歌曲《黄金时代》《要紧的是你自己》,辞别华蓥山20多年后我创作的华蓥山旅游形象主题歌曲《情满华蓥山》,十多年前我在蓬溪县挂职时为蓬溪量身打造的“中国书法之乡”宣传歌曲《魅力的书法之乡》,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我创作的《爱的呼唤》《孤儿不孤》,离开家乡多年后我为家乡明月镇创作的《月映江天》,行至云南我为东川人民创作的东川区城市形象宣传歌曲《东川之歌》,全民战“疫”期间我策划创作的《非常时期》《最美的风景》,落户成都后我创作的《成都之歌》《爱在成都等我》,相隔30多年我先后推出的《乡愁》与《乡土情》……均是将大爱化为人性的微光。前几年,我应邀为全国残运会特奥会和四川残疾人艺术团推出歌曲《绽放精彩》《生命阳光》后接受媒体采访时我说过一句话:“让艺术芬芳人生!”这芬芳,既在壮阔山河,亦在恋人低语。
整理旧稿,重见《难忘》初谱,当初誊抄在硬面抄上的歌谱纸张已发潮泛黄。蓦然惊觉,距创作《难忘》那年已三十七载。这么多年里,我和我的老师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亲切的交往。也因这首歌,我和《难忘》故事里的两位原型及与歌曲《难忘》有关联的众多主人公们成了好朋友。那两位《难忘》的最初原型而今均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大成,各有儿孙。虽然他们都鬓有白发,分别生活在相距很远的两个城市,但这首歌却因网友的翻唱、学子的课堂排练甚至街头艺人的吉他声,始终鲜活着。一位年轻网友曾微信我:“爷爷奶奶的金婚典礼上放了《难忘》这首歌,奶奶哭了,说唱的是他们的青春……”这,或许就是文艺的终极意义——将个体的泪与笑,酿成时代的共鸣。
非常感怀那些被旋律浸润的灵魂,在乐声中舒展;亦很感怀那些被音符点亮的生命,于节奏里绽放!
有道是:林间清风拂旧事,三十七载曲未尘,莫道情长纸笺短,相逢尽是歌中人!
2025年7月16日于蓉城静仙斋
附
难 忘
词曲:王富强
偶然一见心难忘,
翻来覆去把你想,
林荫桥头叙相思,
飞鸿连连诉衷肠。
朝也思,暮也想,
经年累月诗千行!
那年一别音讯茫,
彻夜难眠把你想,
花前月下寄相思,
茶饭不香独惆怅。
春月盼,秋季望,
年年岁岁为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