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文人书画 > 网上展馆 > 韦艺和

竹叶对根的情义

2021-02-20 作者:鲁兆刚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韦大师五十多岁年纪,头发白了不少,但根根潇洒蓬勃,再加上红润的面容、清亮的眸光和满脸的平和,立刻就让我初见大师的那份局促消逝于无形了。



  昨天是农历辛丑年正月初七,恰逢雨水节气,下午王娟校长打电话让我到学校去,说有一位画家校友要回和县中学采访,让我陪她一起接待,我满心激动与期待。因缘际会,我第一次亲睹了大师韦艺和先生的风采。

  韦大师五十多岁年纪,头发白了不少,但根根潇洒蓬勃,再加上红润的面容、清亮的眸光和满脸的平和,立刻就让我初见大师的那份局促消逝于无形了。韦艺和先生是和县中学八二届校友,笔名,江南平虹,别署,真有缘, 1965年出生于安徽和县,1983年在浙江美院学习,1985年进修于中央美院,1987年在北京人文大学首届中宣部委办群众文化管理系学习,1995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教育系,200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新中国画高研班,因擅画水墨彩竹而有“竹仙”的美誉,另有书法和诗歌享誉于世。两天的短暂交往,欣赏他的竹画,朗诵他的诗歌,亲睹他的书画创作,对于我简直就是一场文艺盛宴的享受和人格精神的熏染。

  一见面我便尊敬的称呼他“韦大师”,他看出我的拘谨,便爽朗的一笑,拍拍我的肩膀,说到:“我回到母校,就是和县中学的一名校友,就叫我韦老师好了!”我一下子轻松了许多,后面的谈话也就更加自然而愉悦了。我和王校长先陪他参观了喜雨亭,他轻轻的抚摸着喜雨亭的窗棂和栏杆,满眼流露的都是温暖与依恋,就像一个漂泊归来的游子正用一把竹梳轻拢着慈母的白发。当王校长向他请教关于学校校徽的构思时,他略作思考,便提出了自己的设想,说眼前的喜雨亭就是最好的灵感之源啊,今天正好是雨水节气,水是万物生命之源,教育就是培养人的事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不就是喜雨最美的内涵和最伟大的价值所在吗?他怕我们不能完全理解他的意思,立刻要求到王校长的办公室,拿出纸笔开始摹画起来。

  随着交流的深入,韦老师似乎更加激动起来,他邀请我们一起欣赏由他作词的几首歌曲,当音乐响起,悠扬的旋律在我们耳畔飘荡时,我们一下子陶醉其中,那美妙的旋律,那朴实而又真挚的歌词,还有歌手那深情的歌唱,我感受到了一股暖流正汩汩涌入我的心田,我感受到了一根根竹苗正带着对根的情义拔节而上,我感受到了阳光的温暖和生活的美好。韦老师在写给他父亲的一首诗中曾有这样的比喻,说父爱是一团火。我不由的感慨,韦老师,您不也是一团火吗?您带着我们欣赏音乐,您跟我们一起朗诵您写的诗歌,您跟我们一起畅想和县中学美好的未来,您说到高兴处,更是歌之舞之蹈之,您不就是竹仙幻化的热情的火焰吗!

  交谈中,韦老师的一句话令我感动:我的作品就是我的孩子,我不能允许我的孩子有残缺。可见他是一位追求完美的艺术家。原来他这次低调回校,就是想为母校创作一幅作品,以慰藉他对故乡和母校的依依深情。今天上午,我非常荣幸的走进他的画室,亲身体验他的创作过程,我一进门的时候,他已经打好了轮廓,一张洁白的宣纸上淡淡的几笔,喜雨亭的水墨构图似水中月、雾中花,翘檐与寥寥几片云彩嬉戏流连,眼前的朦胧之美让我对大师的创作充满了期待。伴着婉转的音乐,韦老师继续着自己的创作,他时而轻描慢点,时而挥洒泼墨,时而忘情舞蹈,经过百转千回、大开大合、物我两忘、物我相融的嬗变之后,那种完全将自己的生命与激情和着墨水一起融化在作品中的超妙境界,是一种伟大的献身,更是一种常人无法体会的精神享受,正如韦老师最常说的话:今天真开心啊!

  韦老师是位非常性情的大师,而且才思异常敏捷流畅,昨天在欣赏几首音乐之后,他突然陷入沉思,不一会便在纸上龙飞凤舞起来,不到一袋烟的功夫,一首《记忆喜雨亭》的长诗便跃然纸上:

  牛年春光耀,洒落人间美。儿时橹门西,记忆喜雨亭。起始喜雨楼,历阳民国建。纵横文脉通,扬州古站点。今日雨水节,携书故地访。兆刚遗漏捡,娟美畅春和。春早再邀客,君子相惜惜。但愿竹仙舞,翰墨情染亭。旧貌换新颜,竹君围亭静。朗朗读书声,记忆喜雨亭——公元二零二一年二月十八日十六点二十一分韦艺和诗于故里和县中学。

  今天,韦老师在作画的时候特意将这首倾注他思乡感恩之情的诗歌用清瘦有力的行楷誊抄其上,成为了这幅经典作品的灵魂,彩竹、喜雨、诗歌相得益彰,表达了一位挚爱乡土的游子对母校学子殷殷的期待,那作品上端的留白更是告诉孩子们:仰望星空,执着于诗和远方!

  突然想起毛阿敏唱的那首歌:绿叶对根的情义——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再看一看眼前挥汗泼墨的敬爱的校友,我突然明白:这不就是韦老师这位竹仙对故乡、对母校的那份绵绵的情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