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诗歌在图书流通市场的萎缩,自两个世纪之交以来——从更严格的诗歌批评视野上说,中国诗坛由肇始于70年代末“朦胧诗”(或新诗潮)运动的大江东去之势,和80年代中期的现代诗群流派、主义蜂拥的群雄割据,到90年代以来的这一特定的文学时段,所有该表现的、该泛起的、该露一小脸儿的那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在此期间,惟有泛叙实诗派从中扮演着一个流派薪火相传的角色。他们在这一期间坚持对中国新诗叙事方式的探索及一花独秀,一方面为中国新诗的诗体建设做出了实质性贡献,同时,也成了两个世纪之交以来中国诗坛的一种特有的文学现象。
2014年11月25日凌晨,于广州
注:
①金枪鱼是唯一能够长距离快速游泳的大型鱼类,一般时速为每小时30~50公里,最高速可达每小时160公里,比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还要快。每天游程可达230公里。它的旅行范围远达数千公里,能作跨洋环游,被称为“没有国界的鱼类”。金枪鱼飞泳时的体温比周围的水温高出9℃,其高速游动时肌肉收缩的力量正是促使其体温升高的主因。金枪鱼最大的体长达3.5米,重达600~700公斤,而最小的品种只有3公斤。它的繁殖能力很强,一条50公斤重的金枪鱼每年可产卵500万粒之多。
②见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第46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5月第2版。
③ 见《弗洛依德论美文选》第36、34页,知识出版社1987年1月第1版。
④见鲁迅《坟·摩罗诗力说》。意谓:和他在心灵上沟通,表达他所能表达的,于是就成了诗歌。
⑤神遇,指从精神或艺术的最高境阈去感事知物。语出《庄子·养生主》:“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对此,宋代作家张邦基体会得尤为深刻:“凡用笔日益习熟,日有所悟,悟之益深,心手日益神妙矣。力在手中而不在手中,必须用力而不得用力,应须在意而不得在意,此可以神遇而不可以言传也。”(《墨庄漫录》卷十)
⑥关于汉语与华夏民族的思维定势及心理积淀等理论问题,可参看申小龙《汉语人文精神论》和李炳全《文化心理学》等学术专著。
⑦那喀索斯情结,在精神分析学上称自恋情结。这一情结在某些特定家庭背景及人生经历的人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宋敏生《纪德的“那喀索斯情结”与自我追寻》一书,便是以法国著名作家安德烈·纪德(1869—1951,194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为个案对自恋现象进行深入剖析的。他得心应手地从纪德的的童年出发,利用精神分析和原型批评开掘出希腊神话“那喀索斯”传说的符号意义。其中,第一章自恋:自我幻象的执迷;第二章 他恋:自我镜像的认识;第三章 普恋:自我生命的超越;第四章 追寻自我(包括第一节 “我”的多重性/第二节 “我”与“纹心嵌套结构”/第三节 纪德的自我书写)。结论部分对纪德的“那喀索斯情结”与自我追寻作了总结,指出纪德的家庭环境和母亲的禁欲教育是导致纪德内心矛盾、分裂,出现多重自我,产生“那喀索斯情结”的根源。
(原载子午《泛叙实派诗人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2015年4月第1次印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