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短评雪马 |
|
|
作者: 来源:中诗网 责编:周占林 日期:13-04-22 09:10:27 点击: |
|
uo;的代表人物艾伦·金斯堡的嚎叫风格,比如《我想抱着女人睡觉》等,躁动、放肆,而一些智慧的哲理往往蕴藏在其看似粗俗的诗句中。近年来的雪马开始走向安静,其作品也显得更为沉稳有力。比如“我的祖国/只有两个字/如果拆开来/一个是中/一个是国//你可以拆开来读和写/甚至嚎叫//但你不可以拆开/字里的人们/不可以拆开字里的天空/不可以拆开字里的土地/不可以拆开这两个字/合起来的力量//如果你硬要拆开/你会拆出愤怒/你会拆出鲜血”。《我的祖国》,整个诗歌简洁有力,其早期的嚎叫已经荡然无存,而变成一种冷静的思索。其他诸如《打坐》《静坐》《空遇》《归去》等诗歌,也是充满禅意,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作为80后早期代表诗人之一,雪马目前的状态和转型是积极的,有趣的。我们已经看到一个与几年前不同的雪马——他不再纠缠于文字表面的躁动,而是安静的在黑夜里独行,时而躲进小庙里,参悟着灵魂深处的些许秘密。——许多余(诗人、作家、中国诗歌流派网副主编)
雪马的名字,使我想到了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的诗句“我走入白雪覆盖的岛屿。/荒野没有词。/空白之页向四方展开!”雪马就是一匹在荒野之境的奔腾的马,不断地向未知和无限趋近、抵达。“雪”和“马”,构成了雪马诗歌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他诗歌如雪的质地,雪落无声的寂静质感,这是他诗歌的静态的纯净;另一方面就是飒沓如流星般的诗句,给人以马蹄声声的急促和压迫感,这是他诗歌的动态的另一面。雪马在纵横交错的现实和梦想中锤炼诗歌的技艺,在偏远、人迹罕至之处寻觅诗意。他用自己的执着和耐心,从事物里提纯一种雪的纯净物质,陶铸一匹高贵的马。因为诗和诗人相互寻找,诗人的一生背负着自己的使命,雪马已找到属于他的那一首能代表“雪马”的绝妙好诗《我的祖国》。——马慧聪(诗人、《延河·绿色文学》执行主编)
雪马的诗现场感很强,布满磁场,轻易地吸你进去,但不会轻易地吐出你。诗人最起码的独立标准就是将作品个性化,有自我见地,有别于他人,在作品中布满属于自己的符码,使你读了之后在看到这些元素垒建的诗歌,你会指着说:这就是雪马。雪马做到了诗歌上的独立,他是属于那种找到一个端点然后就能灿烂开花的诗人,包括《乳房开花》《雪来南方》等,都是这样绽放的。他的诗短小、精炼,且用词大胆、果敢、够劲儿,拿捏妥当,让人记得住,并不断从记忆里重复着抽出来念给自己听:我的祖国/只有两个字/一个是中/一个是国……你会拆出鲜血/你会拆出愤怒(《我的祖国》)。这在别人怎么想也想不出的句子,或者说当别人刚刚想出的句子,他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经触动并且有机地完成,很多让人叫绝的诗句,在他诗歌的口中倾吐自如,衔接得当。其实,雪马还有另外一个祖国,另外的一个祖国我用他的口吻说出来:我的祖国/只有两个字/一个是雪/一个是马。——尘轩(诗人、《诗选刊》(下半月)编辑、《后时代诗刊》(民刊)主编)
他的诗歌步子有的先锋,锋芒咄咄逼人,让许多热爱传统抒写方式的家伙们几近不敢正视;也有的传统,让人能找到他的学养来源何处。他就是那个放荡不羁、偶尔温柔无比、甚是可爱的光头雪马。他会有拥有更宽广的艺术舞台——诗歌的草原,对此我深信不疑。——李晃(诗人、《深圳诗人》主编)
在中国的当代诗歌界,雪马是个颇具争议的人物。雪马,这两个字,就是一首短诗。现代诗歌史上最短最有名的诗就是北岛的《生活》,只有一个字“网”。雪的意象,代表纯净、洁白、明亮;马的意象代表奔腾、跳跃、活力。雪马,就是 | |
|
|
|
|
|
| |
相关链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