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网 >> 中诗报道 >>

柳忠秧壮写《圣美大江》:感恩南水北调库区70万移民


作者:  来源:  责编:周占林  日期:14-01-13 12:19:30  点击:


情怀和特点。他的新作《哭长江》只是一个序曲,如果全部写出来,就相当壮观了。在此,我热切期待柳忠秧在诗歌的道路上坚持下去,他的文化史诗在诗歌史上,一定会有自己的位置。”
  《特别关注》杂志社常务副总编黄永明表示:“柳忠秧的诗作底蕴很深厚。他的路子很对,将历史与现代结合,山水与人文结合。这都很好。在我们这个时代,中国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但文化软实力亟待提高。我们当前诗歌的感染力、影响力不如从前了。在当前的环境下,应该鼓励创作,尤其是如《圣美大江》、《楚歌》般的磅礴厚重之作。”
  著名诗评家、长江文艺出版社安民先生谈到:“柳诗是新古典诗歌,这是他的特点。我认为柳忠秧作品有三个值得注意的地方。第一、诗歌语言很有特点,他的《四十自画》、《闲坐》、《七律?柳忠秧怀乡》等都是佳作。他的诗有汉唐气象,格调很高,跟毛泽东诗词有近似之处。第二、他的诗用词很准确,这一点在诗人中是不多见的。第三、他诗歌的意象生动如画,诗情画意尽在纸面。”
  著名评论家、湖北大学周新民教授觉得:“柳忠秧的文化史诗,从内容上有三种类型:物质遗产、精神遗产、文化基因。写一些名山大川,如黄鹤楼,就是物质遗产。写屈原的一些诗歌,就是谈精神遗产。而写楚人性格的部分,就近于文化基因。”
  《湖北日报》首席记者曾祥惠深有感触地说:“《圣美大江》有一种大美深厚的情感,讴歌了湖北人民对南水北调的贡献,感恩了为此惠民工程做出巨大牺牲和奉献的七十余万库区移民。这首诗的行文布局和匠心独运,为我们创造了‘圣美’的‘大诗’范本。”
  《珠海特区报》文艺部负责人李更强调:“柳忠秧在广东文坛有很大影响。可遗憾的是,广东似乎更讲经济,相对忽略文化。我为柳忠秧其人其诗叫好,他是个奇人,更是真诗人、大诗人。”
  知名青年学者、诗评家郑祥琥发言:“近年来,古体诗越来越热,而现代诗越来越冷。古体诗显然正处于复兴的上升阶段,但古体诗还缺一些标志性人物、标志性事件。多年以来,柳忠秧立志为古体复兴做贡献,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他真是有李白‘身长七尺,心雄万夫’的气概。我以前为柳忠秧写过大量评论,近期我写了一篇《论柳忠秧诗歌的八重境界》,提出柳忠秧的作品中有八重境界:忧愁天下、忧乐天下、兴亡天下、批判天下、期待天下、担当天下、自君天下、自由天下。这八重境界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自成体系,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评价话语体系。”
  著名学者、湖北作协副主席、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导樊星教授作了最终点评,他总结说:“柳忠秧填补了史诗书写楚文化、岭南文化的空白,功莫大焉。柳忠秧很狂,但《圣美大江》没有狂气。我发现柳忠秧这些年的创作,既能保持自己的总体风格,又能不断创新。他总是给读者带来欣喜。比如几年前开《岭南歌》研讨会,我就评论说柳忠秧循着这个路子下去,还会写长江、昆仑。果然他现在开始写长江。等他的《哭长江》完成上千行的全篇后,应该会给读者带来更大的震撼。”
  最后柳忠秧致答谢辞,他提到说:“因为‘朦胧’,所以就是‘朦胧诗’,这种命名有点搞笑。有人以为‘自由’诗就是完全‘自由’,乱写乱说乱搞,这是错误的、荒唐的。诗歌首先是诗学,诗歌作为名词概念必有其内涵和外延,故无论新诗旧诗都是有规律可循的。现在一些诗人对中国古典诗歌不尊重、不学习,背叛、否定源远流长、博大深厚的民族文化、文学的传统,这是可怕的。其深层原因是:因为没文化,所以反文化。”柳忠秧回忆了自己创作的
9 7 3 1 2 3 4 4 8 :


分享到:
 

上一篇:中山市原创歌舞“回家”受邀上湖南卫视

 下一篇:2014年大河诗歌迎春朗诵会开幕
  相关链接
《中国新年百年千家诗》编纂项目在京启动       2015-12-14
“交通银行杯”海上丝路诗歌大奖赛暨首届中国文人书画     本站  2015-12-13
首届上海诗歌艺术节走进美术馆       2015-12-12
中国诗坛四公子上海工作室挂牌       2015-12-08
两岸诗人校园“讲诗” 鼓励年轻人多读好诗感悟生活       2015-12-08


© 2004-2015 中诗集团 ®中诗
主管: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京ICP备1202409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801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