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网 >> 中诗报道 >>

铭记大爱讴歌重建——黑龙江诗人收藏3万首地震诗歌


作者:覃丹  来源:  责编:周占林  日期:11-04-25 08:24:19  点击:


  4月18日,周一刚上班,家住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的诗人姜红伟便收到一封从四川都江堰寄出的特快专递。他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一页洁白的信笺在他面前缓缓展开——“今夜/把全部的思念/铺在他们走过的路上/让他们手捧乳名和洁白的月光/回到亲人的面前 /用乡音 /把往事轻声朗诵……”这是都江堰诗人王国平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创作的诗歌《今夜》的手稿。
  在姜红伟家里,类似《今夜》这样和汶川特大地震有关的诗歌资料已有1000余件、共计3万余首地震诗。这些资料中,有书籍、报纸和刊物。目前,他正在收集汶川地震题材诗歌的手稿,“等收集满512件手稿后,我要连同之前收藏到的其他资料,在成都举办一次‘中国5·12汶川大地震诗歌书籍报纸杂志展览’。”
  起因——
  诗歌“井喷”创造收藏良机
  “生死不离/你的梦落在哪里/想着生活继续/天空失去美丽/你却等待明天站起/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血脉能创造奇迹……”这首由王平久创作的诗歌《生死不离》,催人泪下,而又振奋人心。后来又谱成歌曲广为传唱。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各界自发掀起了一场以诗人、诗歌爱好者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为主体,以抒发悲情、歌颂生命、寄托哀思、体现大爱、鼓舞人心、凝聚力量、振奋精神为主题,以报纸、刊物、书籍、网站、论坛、博客、诗歌朗诵会等为载体的地震诗歌潮。
  在这场诗歌潮中,诗人们创作了大量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诗歌佳作。“孩子 快/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快 抓紧妈妈的手/让妈妈陪你走……”苏善生的《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在汶川大地震后广为流传。
  各大报纸、文学杂志以及民间诗歌刊物,纷纷编印出版专版、增刊或专辑,多家出版社也精选出版了诗歌选集或个人诗集,全国各地呈现多年来少有的诗歌“井喷”现象。
  2008年5月29日凌晨4点多醒来后,姜红伟有点失眠了,作为一名诗歌史研究者,他意识到这是一个收藏良机,“这些珍贵的地震诗歌资料,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见证,绝对值得收集和珍藏。”
  “收藏要趁早。”姜红伟思忖,正值地震诗歌潮的高峰期,搜集各种诗歌资料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于是,从第二天开始,姜红伟开始把所有的业余时间全部花在收集资料上。
  收集——
  “全面撒网”使出十八般武艺
  “全国范围那么大,怎么个收法?”琢磨几天后,姜红伟打算从收集信息开始。在百度、新浪、搜狐、雅虎、网易等网站上搜索;给全国各地的诗友发短信询问;到各种诗歌论坛、网站上寻找线索;浏览各地诗人的博客等,他用这几种方式寻找地震诗歌的蛛丝马迹。
  很快,大量信息开始汇集。“如何尽快把信息中的诗歌资料收藏到手?”姜红伟到新诗代、诗歌报、芙蓉锦江、诗歌月刊等几十家网站和论坛发征集帖;动员分散在全国的几百位诗友帮助收集;到有关编辑部、出版社和网上书店购买……这种“全面撒网”方式,很快有了回应。
  “收到第一封装着资料的挂号信,是著名诗人、群众出版社社长杨锦寄来的两个版本的《汶川诗抄》。”姜红伟说。
  随后,著名诗人黄礼孩给他寄来了《诗歌与人》地震诗歌专号和地震诗歌评论专号两本刊物;都江堰诗人王国平从灾区先后四次寄来10多本诗集和刊物;祁人、周占林寄来的两个版本的《惊天动地的心灵交响》;《大爱无疆》的主编海啸、汤松波先后两次寄来地震诗歌资料;北极和申林、地震诗歌评论家王美春等诗人、诗歌评论家慷慨解囊,为他购买大量地震诗集和报
9 7 3 1 2 4 8 :


分享到:
 

上一篇:国际诗人齐聚姜堰溱湖研讨诗歌与民俗

 下一篇:商泽军“走进红色岁月”长诗《寻找火种》出版
  相关链接
《中国新年百年千家诗》编纂项目在京启动       2015-12-14
“交通银行杯”海上丝路诗歌大奖赛暨首届中国文人书画     本站  2015-12-13
首届上海诗歌艺术节走进美术馆       2015-12-12
中国诗坛四公子上海工作室挂牌       2015-12-08
两岸诗人校园“讲诗” 鼓励年轻人多读好诗感悟生活       2015-12-08


© 2004-2015 中诗集团 ®中诗
主管: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京ICP备1202409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801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