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网 >> 中诗报道 >>

叶延滨:诗歌是中国人的“圣经”


作者:蒲荔子 温友丽 陈立辉  来源:南方日报  责编:周占林  日期:11-01-03 20:14:38  点击:


的肉体。”

  如果这样的作品让我们从人本能的需求提升到情感上的一种领会,让我们情感得到提升,灵魂得到震撼,它就是好作品。诗意的生活是不断从本能的欲望中摆脱出来,从而在精神上得到升华。

  流变

  任何美都有自己的发展历程,比如说,古典诗歌从四言到五言到格律,再到长短句,然后到散曲,有个清晰的发展过程。

  中国新诗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就是在中国已经被世界甩到一边的时候,中国要和世界对话,拿唐诗宋词去,讲不到一起。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并学习西方的创作观念。郭沫若、胡适是第一批新诗代表人物,他们写的诗,现在我们都会觉得奇怪。比方说“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这便是我了!”这基本上是个疯子在喊的形象。但中国人摇头晃脑几千年之后突然有人这样喊,表明了“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人的愤怒、压抑,要爆炸的情绪,吼出来,他就成了诗人,是民族的代表。

  现在找诗歌上哪找呢?一个是民刊,据我统计,广东省的民刊有70多种;一个是网络,网络诗歌受众不少。如果你的眼光还停留在传统的平面媒体的话,就看不见诗人,也找不到诗歌。

  新旧

  “新旧”就是旧体诗和新体诗。旧体诗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但写旧体诗有两个非常困难的地方:有标准且不能突破,突破了就不是旧体诗;已经有顶峰,不容易超过。所以,现在写旧体诗的人多,但好诗甚少。

  新诗没有标准,没有样板,也没有偶像,不断有新的追求和新的代表人物。也正因为如此,失败者也多。我们在审美上以旧为美,是对经典的重温和张扬。同样,新诗追求新潮、时尚,在时尚和风潮之间的核心就是创新,否则就只是模仿。

  气韵

  文化的差别到最后是这两个字,文章的好坏也落在这两个字上。古代诗歌是格律、平仄之外的音乐性,现代诗是节奏和旋律,这是表象。表象的后面,气韵表现诗人的品格、格调。说得通俗些,即这个人有没有书卷气,有没有涵养。气韵是非常重要的文化修养和表现,我们进入诗歌之后会在这种领会中得到陶冶。

  雅俗

  “雅俗”和“上下”有关,和“气韵”有关的实际上是“雅俗”之争。

  “雅”是高雅,使我们精神的升华和追求,“俗”是来自民间的、底层的东西,不光是粗俗的,还有草根性、民粹性。

  “雅”让我们得到提升,但往往也使人觉得没情调,没烟火气,太过了不好。“俗”带来生命力,像贺岁片,把新鲜的元素带入文学艺术,但多了也不好。要是全社会都说周立波的“清口”,那基本上就一个痞子社会。

  大小

  “大”诗人的形成有三个重要方面:个人才华、时代需要和受众。但真正有教养的人会在不同的境遇下找到自己生活的方向。

  今天,在文学艺术多样化的时代,个人生存环境的宽松,除了发掘自我之外,很重要的是理解他人。当前,中国文坛、艺术界多样并存,竞争上少了香花毒草对立的格局,是可喜的。这种宽松的格局势必会使中国文学出更多大家之作。
9 7 3 1 2 4 8 :


分享到:
 

上一篇:大型文化史诗《岭南歌》研讨会在广州隆重举行

 下一篇:大众文化盛行 物欲上扬 今日诗意何处寻?
  相关链接


© 2004-2015 中诗集团 ®中诗
主管: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京ICP备1202409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801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