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网 >> 中诗报道 >>

网络诗歌进入“博客时代”

诗集《现实的背影》自序


作者:陈立红  来源:中国诗歌网  责编:周占林  日期:10-08-27 01:00:47  点击:


,以免把“日记草稿”当做“精品佳作”贻误网民。我在网上写诗,每一首都努力做到视角独特,语言精致,结构严谨,富有感染力。
  最近几年,我一直在强调诗歌结构和语言问题。网络诗歌最大的问题是信手写来,不讲语言,不讲结构,不讲章法。为此,我根据自己的创作经验总结了一个新的诗歌概念:诗是用语言艺术建筑的精致结构。这样定义,是希望从结构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诗歌语言问题。它提示作者,不是随便一写就能成诗,必须从主题、内容、意象和构思等全方位进行精心营造,才能完成一件真正的作品。过去讲“诗是语言的艺术”,后来又有人进一步强化语言的作用,说“诗到语言为止”,“语言即思维”等等,都很有道理。语言是文学创作的基础,不但是诗歌,就是连小说、散文也同样需要强调语言的重要作用。因此,这样描述诗歌语言就容易造成误解,结果就出现很多华而不实漂亮优美的句子,或者上不沾天下不挨地的意象碎片,或者絮叨饶舌庸俗不堪的生活经验……以为这就是“诗”,令人哭笑不得。其实,这些只是诗歌大厦的一些基础材料而已,如果不构建起来,它就成不了诗歌作品,就像我们面对钢筋、水泥、石头,不能说这就是高楼大厦一样。遗憾的是,这个诗歌创作的基本常识却长期被一些诗作者忽略,一些结构缺陷相当明显的诗作竟堂而皇之招摇过市,其不良影响的后遗症在网络诗歌的泛滥过程中得到了最大的释放。
  诗歌的语言问题,不单单是遣词造句、经验感觉这些技术层面的问题,它还关系到诗人的学识和修养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可以说,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不但可以反映诗人的人格修养和道德情操,而且还能反映社会变化和时代发展。要想达到这种写作状态,没有深入的研究能力和严谨的写作态度肯定是不行的。学诗首先从语言开始,这是老生常谈无需饶舌。但在经验叙事成为诗坛流行风尚的当下,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很多流行作品其实是只有饶舌的“叙事”,并没有真正的经验和诗意。其次,当写诗达到一定水准之后,诗人就必须转入历史文化和诗歌知识的研究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艾略特说,25岁之后如果还要做诗人就需要有历史意识,这是大家的经验和智慧,值得我们认真品味。第三个境界是,诗人通过不断提升个人修养,最终成为一种高尚精神的象征。在这个不断修炼的过程中,后两个层次又反过来对诗的语言产生影响,这样互相促进,语言最终才能进入“自觉”状态,达到“下笔如有神”的自由境界。换言之,写诗一开始是凭感觉在写,后来凭学识智慧修养在写,最后还是凭感觉在写。但是,这不是简单的重复,此感觉已非彼感觉,而是到达了一个自由自在的全新境界。这与佛道的修行有异曲同工之妙,一般人很难达到。达到者就不是一般诗人,而是大诗人。
  有了好的诗歌语言和结构,并不一定就能写成好诗,因为这还涉及到诗歌创作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如何给一首诗进行文化定位。作品定位的高低决定着诗的优劣。有很多作品只要看一下题目就知道不好写,甚至写不好,就是因为诗作题目所蕴含的写作倾向使诗的文化定位出现了偏差,缺乏社会文化关照,甚至与人类追求的终极价值相背离。2007年12月,我在诗友的博客上看到一首短诗《烟囱》,便留言说:“虽然思考比较深入,但这首诗不好立起来。因为烟囱在环保文化、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已经失去了最初的工业化时代的美感。缺乏美感的事物,只能用在讽刺诗中。”
  是的,城市里高耸入云的烟囱,曾是现代工业文明的重要象征,郭沫若、洛夫、顾城等许多诗人都曾热情讴歌。郭沫若将烟囱赞颂为黑牡丹、近代文明的严母:“一枝枝的烟囱都开着了朵黑色的
9 7 3 1 2 3 4 4 8 :


分享到:
 

上一篇:中国首部个人博客诗集《现实的背影》出版

 下一篇:“弦月之美·走进西部”诗歌朗诵邀请赛在兰举行
  相关链接
中国首部个人博客诗集《现实的背影》出版     本站  2010-08-27


© 2004-2015 中诗集团 ®中诗
主管: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京ICP备1202409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801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