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儿”也称为少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曲调高亢悠扬、旋律优美低回,内容质朴率真,唱词大胆热烈,倾注了人们对生活、对爱情的向往、追求与执著,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高原风格,堪称珍贵的口头文学遗产,深受当地汉、藏、蒙、回等各民族群众的喜爱。 湟源是“花儿”的故乡,随时随处都有“花儿”的歌声,人人都有一副唱“花儿”、漫“少年”的金嗓子。一年一度的“花儿会”是“花儿”歌手们展示才艺的最好机会,“花儿会”也是湟源人民的狂欢节,每年农历六月六,在日月山、县城人民公园等地,民间自发地组织“花儿会” ,辛勤劳作后的人们欢聚在一起,不拘小节,尽情放歌,以歌会朋友,以歌传真情。新建的文化广场,已经成为湟源各族人民的“花儿”激情广场。 花儿演唱较为自由,歌手或散唱、或对唱、或独唱,气氛热烈欢快。曲谱(民间称为“令儿”)有“白牡丹令”、“河州令”、“尕马令”、“脚户令”、“大眼睛令”、“仓啷啷令”、“尕阿姐令”、“水红花令”、“撒拉令”、“保安令”、“憨肉肉令”等百种之多。期间除了比嗓子、唱腔外,还比即兴编词和回答听众提问的能力,而且要求编的词要准确生动、新颖巧妙,更要看引经据典的能力,编的词的前两句必须出自典故、小说、民间神话、传说、历史等,后两句合仄押韵、应着密切、浑然一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