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网 >> 中诗报道 >>

王干:在废墟上矗立的诗歌纪念碑—— 感受“5·12”地震诗潮


作者:王干  来源:《文艺报》  责编:周占林  日期:08-06-06 12:00:16  点击:


2008汶川》已经面世。由群众出版社出版的《汶川诗抄》也在近日出版,该书汇集了抗震原创诗歌近100首,有中文和英文两个版本。
  诗人被震醒了,诗情复活了,诗的读者也回来了。

  祖国的意象被重塑被放大
  汤养宗好像并不是一个著名的诗人,但他的这首《瓦砾中的中国》很能够传达这次诗潮中的一种情绪,就是对祖国的重新认识和重新塑造。他这样写道: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我的祖国被压在自己的瓦砾中/许多花朵突然被白云带走,天开始下雨/……//瓦砾中的中国正在站起来,她依然是一道巍峨的风景线/她对所有死去和活着的/儿女说:“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我们有一个永不会塌陷的家,名字叫中国!”      
  “祖国”是近百年诗歌的一个重要母题,也是新文学运动中被作家、诗人反复书写的一个巨大意象。祖国的意象在新诗创作历史上经历过三次大浪潮,第一次是“五四”新文学滥觞初期,郭沫若的《凤凰涅槃》表达了对旧中国毁灭、新中国新生的渴望,而闻一多的《死水》《一句话》也表达了同样的思想感情。抗战爆发以后,民族危难,国破山河在,艾青、田间、臧克家、光未然等人又写出了不朽的诗篇,艾青的名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至今在汶川地震中人们还经常引用。第三次高潮,是1976年“四五”诗潮开端的一次全民诗歌运动以及后起的伤痕文学浪潮,怀念周总理,痛斥“四人帮”,继而对中国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忧心忡忡,祖国的意象被反复吟咏。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江河的《祖国啊祖国》等都在反思中表达对祖国复杂的情感。最著名的是舒婷的那首《祖国,我亲爱的祖国》,在改革开放初期,舒婷以深沉而忧郁的歌声唱出了人们渴望变革的心声,诗的调子并不激越,但感情无疑是深沉的、真挚的。
  汶川地震发生以后,人们把对灾区的关注,升华为对祖国的关注,把对灾区人民的热爱升华为对民族的热爱。这种升华,是自然的升华,是发自内心的升华。中国在地震诗中,成为一个坚强的坚固的庞大的形象。《我要让世界知道,感谢命运让我生在中国——为5·12四川大地震而作》(李开发)、《中国,我们不哭》(《打工诗人》编辑部)、《妈妈,你的眼泪砸痛了中国》(王小弘)、《国难·祭日哀歌》(大仙)等直接以“中国”命题的诗歌数不胜数,来自抗震第一线的叶浪(成都市抗震指挥部成员)的《那一刻,我感到自己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的赈灾晚会朗诵之后,广为传播。而“梨花体”的代表诗人《哀悼日,让我们13亿人一起痛哭吧》更是一反“梨花体”琐碎的日常风,在诗里使用了“13亿”、“全国人民”这样的大词。悲哀,伤痛,流泪,诗人们充满激情,悲痛欲绝,但没有怨言。和以往的迷惘和怀疑大不相同的是,中国的形象被重新塑造,不再是“破旧的老水车” 、“熏黑的矿灯 ”、“失修的路基 ”、“淤滩上的驳船”,而是“亲人解放军,武警官兵们,/举着火焰般的心啊在黑夜的泥石中奔袭。亲人的哭泣就是滴血的号角。/那些伟大的脚步呵,在传递着十三亿人的心声,在飞机上、在火车上、在运输的兵车上”(邹静之《我们的心》)。
  汤养宗的《瓦砾中的中国》自豪地说,“我们有一个永不会塌陷的家,名字叫中国!”这话在以往我们太熟悉了,并不感到有太多的力量,但加上“永远不会塌陷”这样的定语之后,你会觉得祖国是那么地有力、那么强大。我们在诗歌里读到了一个前所未有、强大而实在的祖国,这是在郭沫若、闻一多、艾青、舒婷的诗歌里所没有的。所以旅居海外的程宝林在诗中直言:“中国人是我!这个句子颠倒/也符合语法,却不那么地道/像是出自学汉语的外国人之口/但它更为自豪,口气
9 7 3 1 2 3 4 5 4 8 :


分享到:
 

上一篇:龙威:汶川,在肃穆中感激

 下一篇:首届中国埃兹拉·庞德学术研讨会暨诗歌朗诵会在北京理工大学举行
  相关链接
《中国新年百年千家诗》编纂项目在京启动       2015-12-14
“交通银行杯”海上丝路诗歌大奖赛暨首届中国文人书画     本站  2015-12-13
首届上海诗歌艺术节走进美术馆       2015-12-12
中国诗坛四公子上海工作室挂牌       2015-12-08
两岸诗人校园“讲诗” 鼓励年轻人多读好诗感悟生活       2015-12-08


© 2004-2015 中诗集团 ®中诗
主管: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京ICP备1202409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801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